科研产出
美国矮源间接利用与半矮秆大豆合农76创新
《中国种业 》 2016
摘要:利用国内优良大豆种质垦农19与含有美国矮秆基因的大豆种质合农57杂交,在窄行密植条件下,结合品质分析与抗病鉴定,经过11年连续定向选择,创新出半矮秆耐密植、蛋白质含量高、抗病能力强的大豆新种质合农76。该品种适宜垄三栽培和窄行密植栽培,垄三栽培密度为35万~40万株/hm~2、窄行密植栽培种植密度40万~45万株/hm~2;蛋白质含量41.98%,脂肪含量为20.43%,为油饲兼用型品种;高抗灰斑病;在窄行密植条件下参加区域试验平均产量3046.5kg/hm~2,较对照品种合丰50号平均增产15.2%;生产试验平均产量3311.9kg/hm~2,较对照品种合丰50号平均增产16.1%。合农76是我国自主育成的第一个适合干旱、半干旱地区应用的半矮秆耐密植型春大豆种质,对推动黑龙江省大豆生产发展具有重要意义。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抗性候选基因GmMIOX4的表达分析、克隆及过表达载体的构建
《大豆科学 》 2016 北大核心 CSCD
摘要:将两个不同抗性大豆品种灰皮支黑豆和辽豆15人工接种大豆胞囊线虫3号生理小种(SCN3),利用实时荧光定量PCR技术,对SCN3侵染后的早期和线虫完成一个整个生活史时的Gm MIOX4基因相对表达量变化进行分析。结果表明:在SCN3侵染下,辽豆15根内的Gm MIOX4基因在25 dpi时,相对表达量升高,而灰皮支黑豆根内的Gm MIOX4基因在10 dpi时被诱导表达,相对表达量达到最高值,表明该基因在此时期发挥一定作用。线虫侵入大豆根内10 d是其通过合胞体吸取寄主营养从而维持正常生长发育的时期,在10 dpi该基因被诱导表达,使其合胞体结构发生改变,从而抑制线虫发育,最终导致死亡或使灰皮支黑豆根内成虫数量减少,起到抗病效果。随后以抗性品种灰皮支黑豆根系总RNA为模板,利用RT-PCR技术获得了939 bp的Gm MIOX4基因的CDS序列,克隆得到质粒p GEM-MIOX4,再以得到的Gm MIOX4序列为材料构建过表达载体p CAM-MIOX4,为进一步研究Gm MIOX4基因功能奠定了基础。
关键词: Gm MIOX4基因 大豆胞囊线虫 实时荧光定量PCR 克隆 过表达载体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绵羊群体中不同布鲁氏菌病血清学诊断方法比较研究
《东北农业大学学报 》 2016 北大核心 CSCD
摘要:布鲁氏菌病(Brucellosis)是由布鲁氏菌属细菌(Brucella)引起的人畜共患传染病,在世界范围内广泛分布,造成重大经济损失和严重公共健康问题。利用菌体细胞或光滑型脂多糖(S-LPS)作抗原,检测待检动物血清中抗体血清学诊断方法,是布鲁氏菌病检疫主要手段。但目前尚无完美的单一检测方法用于动物布鲁氏菌检测。本研究针对RBT,SAT,i ELISA和c ELISA四种常用检测方法,在绵羊群体中(n=204),利用敏感性、特异性、Youden指数、AUC值等参数评估其准确性。应用单一方法检测时,i ELISA敏感性最高(93.15%);SAT特异性最高(98.47%);i ELISA的Youden指数和AUC值最大,分别达到88.75%和0.94。四种不同检测方法中,i ELISA和c ELISA之间符合率最高(87.25%),SAT和i ELISA之间Kappa值最高(0.72)。两种方法组合作平行试验时,所有组合以SAT+i ELISA的Youden指数值和AUC值最大,分别达到92.27%和0.96;系列试验时,RBT+i ELISA的Youden指数值和AUC值最大,分别达到83.70%和0.92。研究结果将为布鲁氏菌病净化过程中检测组合的筛选提供参考,从而提高诊断准确性。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秸秆深还田对土壤微生物特征及其影响因素的研究
《土壤通报 》 2016 北大核心 CSCD
摘要:为探索秸秆深还田后土壤微生物碳氮和酶活性的动态规律,采用尼龙网袋的方法,研究秸秆还田到土壤不同深度(0 cm、0~15 cm、15~30 cm、30~45 cm)30天、60天、90天、120天后对土壤微生物碳氮和酶活性的影响。结果显示:秸秆还田120天,秸秆深埋分解率(70%~80%)远大于秸秆覆盖分解率(20%);比较各时期不同土层土壤微生物碳氮的变化,还田15~30 cm微生物碳含量最高,在各时期与其他处理达到显著差异,地表覆盖微生物氮含量最高,与其他处理达到显著差异;比较各时期不同土层土壤酶活性的变化,均为秸秆地表覆盖的土壤酶活性较高,土壤酶活性均随季节变化呈先升高后降低的趋势,秸秆还田90天后脲酶出现峰值,秸秆还田60天后蔗糖酶出现峰值。与对照相比,秸秆还田显著增加了土壤脲酶及蔗糖酶活性,且在还田15~30 cm,土壤脲酶及蔗糖酶活性的提高更加显著。相关性分析表明,秸秆还田深度与土壤微生物氮含量、土壤脲酶、蔗糖酶、土壤温度及土壤含水量有着显著地相关性。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加强农业科研单位科研经费绩效管理的建议
《湖北农业科学 》 2016
摘要:随着中国科技体制改革的不断深化,国家和社会提升了对农业的关注,不断增加对农业科研方面的财政投入,使得农业科研单位的科研能力得到不断提升,但在科研经费绩效管理方面存在一定漏洞.本研究从农业科研单位实施研究经费绩效管理的重要性出发,深入分析了目前中国农业科研单位科研绩效管理存在的主要问题,并针对性地提出了相应的改善建议.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渍水对黑龙江不同年代育成大豆品种特性的影响
《大豆科学 》 2016 北大核心 CSCD
摘要:为了明确黑龙江省不同年代育成大豆品种抗涝能力的遗传改良趋势,选用黑龙江省1985-2010年育成的5个代表性主栽大豆品种为试材,采用盆栽试验模拟田间渍水灾害,分别在盛花期设置渍水7和14 d处理,以常规水分处理为对照,研究渍水对大豆植株形态、根系活力、生理指标及粒重的影响。结果表明:株高、单株叶面积、根体积、根表面积、根干重降低百分率以及冠根比增加百分率在渍水7和14 d条件下均呈先降低后升高的变化趋势;根系活力降低百分率呈现先降低后升高的变化趋势;叶色值和净光合速率降低百分率呈先降低后升高的趋势;丙二醛(MDA)增加百分率呈先降低后升高的趋势,过氧化物酶(POD)活性和可溶性糖(SS)含量呈相反的变化趋势;单株粒重降低百分率呈先降低后升高的趋势;以上各性状变化百分率与品种育成年代相关均达到显著或极显著水平。从不同年代育成品种植株形态、光合生理、根系活力、叶片部分生理指标变化规律可以看出,黑龙江省不同年代育成大豆品种抗涝能力呈先升高后降低的趋势。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黑龙江省林区野生山桃稠李组织培养技术的研究
《黑龙江农业科学 》 2016
摘要:为了促进山桃稠李的园林绿化规模的生产,以黑龙江地区野生山桃稠李为试材,对其组织培养技术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最合适的外植体消毒方法是75%的乙醇浸泡30s,0.1%升汞消毒8min;带顶芽的侧芽有很高的萌发率高达82.8%;最合适的增殖培养基为MS+6-BA1.5mg·L~(-1)+NAA0.5mg·L~(-1);最合适的生根培养基为1/4MS+NAA0.5mg·L~(-1)。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