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研产出
3种液体地膜对大豆根腐病及产量的影响
《农学学报 》 2016
摘要:为了找到一种能有效预防大豆中后期根腐病发生并保证增产的措施。本研究对3种液体地膜喷施下的根腐病发病率及产量进行了测定。结果表明:液体地膜对大豆苗期镰孢菌根腐病、疫霉根腐病均有加重现象,但差异不显著。花期及后期对疫霉根腐病有防治效果,其中禾美特液体地膜对大豆疫霉根腐病防效最高,达21.83%。3种液体地膜对大豆均有增产作用,禾美特液体地膜处理增产效果最好,增产率达12.48%。液体地膜能有效预防大豆花期及后期大豆疫霉根腐病,并有效提高大豆产量。禾美特液体地膜的抗病效果和增产效果最好。


用发现的眼光看科技档案工作
《办公室业务 》 2016
摘要:以科技档案工作为研究对象,对科技档案工作进行分析,辨析科技档案与科研档案的概念与外延的区别、探索科技档案管理标准化实施设想、提出档案工作应增加立项建议。旨在完善科技档案管理工作,使其更好地为科技创新服务。


不同基因型亚麻钾利用效率差异分析
《作物杂志 》 2016 北大核心 CSCD
摘要:为了评价不同亚麻品种(系)的钾利用效率差异,筛选出钾高效利用种质资源,在大田条件下,以22份亚麻品种(系)为试验材料,设置不施钾肥(K0)和施钾肥(K25)2个处理,分析亚麻株高、工艺长度、原茎产量、纤维产量、全麻率及其与钾利用效率的相关性。结果表明,施用钾肥有利于提高亚麻工艺长度、全麻率和纤维产量;经聚类分析,K0条件下,筛选出钾高效利用种质资源4份:双亚10、原2012-306、原2012-295和sxy130;K25条件下,筛选出钾高效利用种质资源2份:sxy130和原2012-306;K0条件下,钾利用效率与株高和全麻率极显著正相关,与工艺长度显著正相关,K25条件下,钾利用效率与株高、工艺长度和全麻率显著正相关。该研究可为亚麻钾高效利用机理研究及钾高效利用品种选育提供理论基础和试验材料。


不同追氮方式对寒地玉米氮素吸收·分配及利用率的影响
《安徽农业科学 》 2016
摘要:[目的]利用15N示踪技术,研究不同追氮方式对寒地玉米不同器官氮素积累、吸收、分配及氮素利用率的影响,为指导寒地玉米合理施肥提供理论依据。[方法]以玉米品种德美亚3号为试材,在盆栽条件下设置不施氮肥(PK)、基肥+追肥浅追1次(NPK+SD1)、基肥+追肥深追1次(NPK+DD1)、基肥+追肥深追2次(NPK+DD2)4个处理,分析不同追氮方式对寒地玉米氮素吸收、分配特征的影响。[结果]追氮提高了寒地玉米不同器官干物质积累量、氮素含量及氮素积累量。与浅追相比,氮肥深追15N标记氮素利用率分别提高26.00和14.08个百分点;土壤15N残留率分别降低2.10和1.19个百分点;15N损失率分别减少23.90和12.90个百分点;土壤15N贡献率分别提高3.57和0.64个百分点;提高了寒地玉米穗长、穗粗、轴粗,与PK相比显著提高寒地玉米产量,提高幅度为36.24%~50.72%。氮肥深追与浅追相比产量分别提高10.63%和6.35%,差异达到显著水平。[结论]寒地玉米种植中,氮肥深追好于氮肥浅追,2次深追好于1次深追。
关键词: 追氮方式 寒地玉米、氮素吸收与分配 氮肥利用率 产量


长期不同施肥措施下黑土有机碳的固存效应
《水土保持学报 》 2016 北大核心 CSCD
摘要:利用开始于1979年的黑土长期定位试验,研究长期不同施肥措施下土壤有机碳含量演变特征、固碳效应及外源碳输入对土壤固碳的贡献。结果表明:长期单施化肥土壤有机碳含量较试验前下降了11.6%~16.1%,有机肥与化肥配施土壤有机碳含量呈上升趋势,常量有机肥化肥配施(MNP、MNPK)土壤有机碳含量分别上升了6.5%和8.4%,二倍量有机肥化肥配施(M2N2、M2N2P2)土壤有机碳含量分别上升了7.7%和11.6%。不施肥和施化肥土壤有机碳储量呈现亏缺,亏缺量在3.5~6.1t/hm2。有机肥与化肥配施土壤有机碳储量表现为盈余,M2N2P2处理盈余量最高,达到1.9t/hm2。年均有机碳投入量与土壤固碳速率呈显著的线性正相关,表明黑土仍具有一定的固碳潜力。黑土碳投入的转化效率为34.1%,若要维持黑土有机碳库平衡,则每年至少投入1.416t/hm2有机碳。可见,在黑土区增加土壤碳投入(有机肥)仍然是最有效的土壤固碳措施。


低温和盐复合胁迫对玉米种子生理生化指标的影响
《黑龙江农业科学 》 2016
摘要:为探究复合胁迫对玉米种子生长的影响,以玉米杂交种郑单958为试验材料,研究了低温及盐胁迫两重逆境对玉米种子表型指标、膜损伤及抗氧化系统等指标的影响。结果表明:低温、盐胁迫单一及复合逆境均导致玉米胚根长、芽长、胚芽鲜重下降,其中盐胁迫对玉米胚芽鲜重影响不显著,复合胁迫的各指标降低幅度较大;与CK相比,各胁迫处理均不同程度地提高了胚芽的相对电导率和TBARS的含量,其中复合胁迫下玉米胚芽膜损伤较单一胁迫大;同时,低温、盐胁迫单一及复合逆境均不同程度地增加了胚芽SOD、CAT、APX的活性,低温盐复合胁迫下玉米抗氧化酶上升幅度最大,其次是低温处理。说明低温及盐胁迫复合处理下的玉米种子的响应机制与单一逆境下有所差异,复合逆境处理引起的玉米种子生长抑制较单一胁迫更为明显。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