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研产出
洋葱新品种‘艾利姆1号’
《园艺学报 》 2014 北大核心 CSCD
摘要:‘艾利姆1号’洋葱是以细胞质雄性不育系‘HG409A’为母本,自交系‘T608C’为父本配组育成的杂交一代新品种。长日照、中晚熟类型,生育期120~125 d。鳞茎圆球形,外皮黄色有光泽,辣味适中,口感甜脆,可溶性固形物含量高,紧实度好,耐贮运。单鳞茎质量240~260 g,产量达77 300kg·hm-2。抗紫斑病、霜霉病、灰霉病等,适合黑龙江省春季栽培。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桃果实细胞内糖酸分布对果实甜酸风味的影响
《西北植物学报 》 2014 北大核心 CSCD
摘要:以成熟‘白凤’桃果实为实验材料,采用区室化分析方法计算细胞内液泡、细胞质和细胞间隙中各糖酸组分的含量,并用调查问卷的方式对成熟桃果实甜酸风味进行评价打分,研究果肉细胞内各糖酸组分含量及其分布对果实甜酸风味的影响。结果表明:(1)成熟桃果实中可溶性糖(蔗糖、葡萄糖、果糖和山梨醇)在液泡、细胞质和细胞间隙的含量分别为27.3、11.6和9.0mg·g-1,有机酸(苹果酸、柠檬酸、奎宁酸和莽草酸)含量分别为2.09、0.94和0.35mg·g-1;蔗糖和苹果酸含量分别占果实可溶性糖和有机酸含量的80.6%和77.0%,是成熟桃果实中糖和酸的主要储存形式。(2)果实细胞内各糖酸组分通过细胞膜的渗透速率明显高于液泡膜。(3)块状处理桃果实液泡、细胞质与细胞间隙中的糖含量比、酸含量比及糖酸比分别为3.0∶1.3∶1.0、6.0∶2.7∶1.0、13.9∶12.4∶23.1,而匀浆处理果实的细胞结构被破坏,其不同细胞器中的比例分别为1.0∶1.0∶1.0、1.0∶1.0∶1.0、14.0∶14.0∶14.0;块状果实风味评价得分(2.99)明显高于匀浆处理果实(1.98)。研究认为,桃果实细胞中液泡、细胞质和细胞间隙之间糖酸含量以及糖酸比的差异可能是导致果实甜度风味变化的重要原因。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无土栽培管理技术精讲系列(二)茄子秃土栽培精细化管理技术
《农业工程技术(温室园艺) 》 2014
摘要:2014年世界种子大会于5月26日在北京丰台举行,会议期间位于北京市丰台区王佐镇的品种展示基地集中展示了近年来种业界研发出的具有国际水准的各类新品种.为了提升本届种子大会的科技品位,充分展示出各类品种的优良特性和最佳效果,作为茄子新品种展示窗口的连栋温室进行了无土栽培的设施改造,按照茄子生长发育进程进行了精细的栽培管理,使各个品种都长势良好,充分展示了品种特征特性,达到了预计效果,受得了参展商的好评.
关键词: 栽培管理技术 茄子 精细化 新品种展示 精讲 生长发育进程 品种特征特性 优良特性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三农”向“三生”转型的科学基础及建设路径——以北京市平谷区为例
《科技促进发展 》 2014
摘要:促进"农业、农村、农民"向"生态产业、生态城镇、生态居民"的转型发展,是生态文明建设中破解"三农"问题的有效途径。"三农"问题具有显著的地域分异、时间变异和相互作用等属性;生态文明建设与新时期"三农"问题的破解相辅相成,生态文明建设通过生态安全、环境支撑、生态经济、生态文化、生态人居和生态制度6大体系为破解"三农"问题提供了路径,而"三农"问题的破解较大程度上推动了生态文明建设。针对平谷区"三农"发展中存在的大我与小我、近期利益与长远利益、政府与市场等矛盾问题,梳理了"三农"向"三生"转型的理论基础,并通过建设生态城镇、发展生态产业和培育生态居民3条路径加快"三农"向"三生"的转型,以期为平谷区生态文明建设工作提供指导。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不同温度对采后迷你黄瓜贮藏期间生理特性的影响
《安徽农业科学 》 2014
摘要:[目的]研究不同温度对采后迷你黄瓜贮藏期间生理特性的影响。[方法]以迷你黄瓜为试材,分析了采后迷你黄瓜在不同温度下贮藏期间生理特性的变化。[结果]试验表明,3、5、7、9℃下贮藏的黄瓜均有冷害发生,贮藏期间冷害指数、失重、细胞膜透性及MDA含量逐渐升高,外观指数、叶绿素、VC、可溶性蛋白含量逐渐下降;11和20℃下未有冷害发生,贮藏期间外观指数、叶绿素、VC、可溶性蛋白含量呈下降趋势,失重、细胞膜透性及MDA含量逐渐升高,20℃高温增强了迷你黄瓜的生理活动,促进其衰老黄化,而11℃下贮藏能有效抑制迷你黄瓜生理代谢,贮藏效果最好。[结论]研究可为降低迷你黄瓜在大型超市和配送中心等大型蔬菜贮藏中心混搭贮藏过程中冷害产生的损失提供参考依据。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不同葡萄品种对霜霉病的田间苗期抗性评价
《植物保护 》 2014 北大核心 CSCD
摘要:对36个葡萄品种(品系)苗期对霜霉病的田间抗病性进行了评价,结果表明,不同葡萄品种(品系)对葡萄霜霉病的抗性存在明显差异,绝大多数欧美杂交种的抗性要强于欧亚种葡萄,供试的10个欧美杂种中,‘瑞峰无核’对葡萄霜霉病表现为高抗;‘DEMIR’、‘龙宝’、‘红富士’、‘黑奥林’、‘峰后’5个品种表现为中抗。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3种薰衣草光合生理特性对干旱胁迫的响应
《草地学报 》 2014 北大核心 CSCD
摘要:采用负水头供水控水装置控制土壤体积含水量,对轻度、中度和重度干旱胁迫40 d后的孟士德薰衣草(Lavandula angustifolia‘Munstead')、蝴蝶薰衣草(L.stoechas‘Pedunculata')、狭叶薰衣草(L.angustifolia)的叶绿素含量、净光合速率(P_n)、蒸腾速率(T_r)、气孔导度(G_s)、胞间CO_2浓度(G_i)和水分利用效率(WUE)等光合生理指标的变化规律进行研究。结果表明:随土壤干旱胁迫程度的增强,蝴蝶薰衣草和狭叶薰衣草的叶绿素含量呈上升趋势,孟士德薰衣草呈下降趋势。3种薰衣草的P_n,T_r和G_s均随土壤干旱胁迫程度的增强呈下降趋势,且胁迫程度越强,下降幅度越大。重度干旱胁迫下,孟士德薰衣草的WUE为5.47 mmol·mol~(-1),分别是蝴蝶薰衣草和狭叶薰衣草的2.49倍和1.87倍。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滴灌施肥对免耕冬小麦水分利用及产量的影响
《中国农业科学 》 2014 北大核心 CSCD
摘要:【目的】为解决黄淮海平原麦区冬小麦滴灌用水量和合理的水肥配合等问题,以山东省桓台县免耕农田为试验点,系统研究了滴灌施肥对土壤水分垂直运移、冬小麦产量及其构成因素、水分利用效率等的影响。【方法】采用测墒补灌和生育期滴灌施肥相结合的方法,以常规漫灌施肥处理为对照。设置65 mm(W1)、98 mm(W2)、130 mm(W3)、195 mm(W4)和260 mm(W5)5个滴灌梯度水平处理。在130 mm滴灌水平下,分别于冬小麦的分蘖期、拔节期、孕穗期、扬花期和灌浆期5个生育时期设置相应的氮磷钾肥料配比,采用氮磷钾3个因素,每个因素4个水平的二次饱和D-最优设计方法进行田间试验。氮、磷、钾4个水平分别为:0水平(0、0、0),1水平(94.5、42.4、59.2 kg·hm-2),2水平(189、84.7、118.3 kg·hm-2)和3水平(270、121、169 kg·hm-2)。【结果】测墒补灌试验结果表明,W1、W3和W5处理滴灌后土壤水分主要向下运移至60、80和100 cm以下土层。滴灌量越大,土壤水分垂直运移深度越大。滴灌量260 mm时存在灌溉水深层渗漏的风险;W1处理在整个生育期土壤含水量明显低于其他滴灌处理,滴灌量130 mm以上的处理,整个生育期0—80 cm土层的含水量为田间持水量的75%—80%;滴灌施肥处理与常规漫灌施肥处理相比显著增加了冬小麦的有效穗数,不同滴灌处理中灌溉量与穗粒数呈正相关关系,与千粒重呈负相关关系;滴灌量130 mm时,小麦籽粒产量最高;滴灌显著提高了冬小麦的水分利用效率,并以W3处理最高,达2.28 kg·m-3;对滴灌施肥试验的拟合结果表明,试验区冬小麦最佳N、P2O5和K2O施用量分别为206.63、86.72和88.07 kg·hm-2。【结论】在黄淮海平原地区免耕冬小麦采用测墒补灌和滴灌施肥相结合的方法可以显著提高水分利用效率和小麦籽粒产量,较常规对照分别提高了57.46%和21.13%。主要原因是滴灌后水分向下运移至作物根区内,减少了灌溉水深层渗漏的风险,促进了作物对随水施入肥料的吸收。合理的滴灌施肥配比下总体可节水51.85%,节约氮肥23.47%、磷肥28.33%和钾肥47.89%。
病虫害状态下作物叶片表观模拟方法
《农业工程学报 》 2014 EI 北大核心 CSCD
摘要:为了解决农作物病害三维场景难以模拟的问题,该文提出一种病虫害条件下叶片表观的模拟算法。该方法首先利用细胞纹理基函数控制病斑的形状、分布及扩散方式;之后为了模拟病斑在叶片上的堆积效果,采用shell模型进行模拟,并针对病斑的特点,对病斑的颗粒感、高度变化以及周边叶色的变化情况均进行建模。试验结果表明,该方法可以真实地模拟植物叶片在病害状态下的表观,可以容易地与病害知识进行结合,实现基于环境数据驱动的白粉病病情变化过程模拟,为数字农业设计及农业科普培训动画的制作提供有力工具。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