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研产出
辐照保鲜技术及其在双孢蘑菇保鲜中的应用
《食品工业科技 》 2014 北大核心 CSCD
摘要:双孢蘑菇较短的货架期是阻碍其在市场流通的主要因素。辐照可延长双孢蘑菇的采后货架期。本文阐述了辐照保鲜技术及其在双孢蘑菇中的应用,探讨了辐照对双孢蘑菇感官品质、营养品质、货架期和微生物的影响,探讨了辐照食品的安全性,为双孢蘑菇辐照的进一步开发研究提供了参考。随着消费者对辐照食用菌安全性和品质认可程度的逐渐增大,辐照必将成为未来食用菌食品贮藏保鲜中具有广阔应用前景的技术。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亲鸽饲料中豆粕替代豌豆对乳鸽体重和肉质影响的研究
《中国家禽 》 2014 北大核心
摘要:为研究豆粕替代豌豆对乳鸽体重与肉质的影响,以成年白羽王鸽为对象,以不同比例豌豆和豆粕组合为试验因子,采用单因子三水平随机分组方法进行饲养试验。将504对亲鸽随机分为3组,即豌豆组(B1)、混合组(B2)、豆粕组(B3),分别饲喂豌豆、豌豆+豆粕、全豆粕为蛋白饲料构成的混合型颗粒饲料,检测乳鸽28日龄体重和肉质。结果:豆粕替代豌豆对乳鸽体重、胸肉剪切力、系水力和肉色,以及乳鸽肉蛋白质、氨基酸、肌苷酸、α-亚麻酸、亚油酸、油酸含量没有显著影响,可显著降低乳鸽肉脂肪含量(B3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中国328个玉米品种(组合)SSR标记遗传多样性分析
《中国农业科学 》 2014 北大核心 CSCD
摘要:【目的】从育成年份、种植区域角度分析中国328个玉米品种的遗传多样性,在分子水平上分析各适宜种植区域品种的遗传分化特点,为玉米品种区域试验、审定管理以及育种策略提供一定的理论依据。【方法】利用均匀分布于玉米基因组的40对核心SSR引物,采用10重荧光毛细管电泳检测技术对328个代表性育成品种进行基因分型;通过Power-Marker ver.3.25软件评估40对SSR引物多态性,对参试品种按年份、区试组分析遗传多样性情况;利用多变量统计分析软件MVSP ver.3.13对328个品种按区试组进行主坐标分析。【结果】基于328个玉米品种数据,检测到40对SSR引物等位基因变异范围为3—16个,平均8.10个,多态信息指数(PIC)值变化范围为0.18—0.85,平均为0.63。参试品种不同年份间遗传多样性变化不大,PIC值在0.60左右摆动;8个区试组品种的总等位基因和总基因型变异范围为170—262和200—511,京津唐和西南组分别表现出了最低值和最高值,京津唐组PIC值最低为0.51,其余组均接近于0.60,平均杂合度均在0.60左右。8个区试组主坐标分析显示鲜食、极早熟品种遗传分布偏离普通玉米区域,具有明显的种质特异性;青贮玉米由于早期对照品种为普通玉米导致遗传分布向普通玉米延伸,仅有少数品种分布偏离普通玉米;京津唐、西南、东北早熟三组品种遗传分布相对集中;极早熟、京津唐、西南三组之间品种遗传分布几乎无重叠区域;东华北和黄淮海两组参试品种遗传分布具有明显的分化但也有部分重叠,原因与对照品种曾经相同、育种同质化有关。【结论】利用SSR标记分析328份玉米品种的遗传多样性及遗传分化特点,表明近年来育成品种遗传多样性指数在不同年份间变化不大,除京津唐组之外在其它区试组间差异性也不大。参试品种主坐标分析显示各区试组划分、对照品种设置起到了育种导向的作用。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北方旱地废弃菌棒最佳还田量田间试验
《广东农业科学 》 2014 北大核心 CSCD
摘要:采用完全随机裂区试验设计,以不施肥和施用化肥为对照,研究北方旱地平菇菌渣还田的最佳施用量,以及还田后对玉米生理性状、产量以及土壤养分含量的影响。结果表明,平菇菌渣对玉米生理性状和产量均有一定的改善作用。菌渣施用量为22 500 kg/hm2时,玉米生长状况、果穗性状和玉米籽粒产量均优于20 000 kg/hm2、25 000 kg/hm2的菌渣施用量和化肥施用处理,玉米各生长期植株和叶片数也高于其他处理,玉米籽粒产量比不施肥增产17.39%,比化肥施用处理增产8.06%;同时,平菇菌渣还田能在一定程度上提高无机氮和速效磷、钾含量,有利于培肥地力。土壤养分含量均为施用量越大,培肥效果越明显,土壤速效钾、速效磷含量分别较CK1提高16.58%~34.98%和45.70%~86.20%。平菇菌渣施用量为22 500 kg/hm2时,玉米生长状况最佳,果穗性状最优,籽粒产量最高,对土壤的培肥效果较好,是较理想的施用量。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温室智能装备系列之六十三 温室水肥一体变量喷雾系统搭建
《农业工程技术(温室园艺) 》 2014
摘要:由于温室是相对独立的小气候环境,温室密闭环境下降温需要借助人工手段,通过人工干预调节小气候以便作物更好的生长,获得高品质的农产品。一年当中气温较高的月份需要密切关注温度增幅,并确保降温措施到位,以免温度过高造成作物叶片干枯。李莉等(2007)认为降温方式如屋顶遮阳、自然通风、强制通风、空调、湿帘通风和喷雾降温等均可以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马蹄莲远缘杂交及其白化后代的胚拯救
《热带作物学报 》 2014 北大核心 CSCD
摘要:以昆明地区传统栽培的白花马蹄莲和彩色马蹄莲Ym035(橙红复色)、Ym005(红色)、Ym088(金黄色)、Ym002(浅粉色)和Ym064(紫红色)为试验材料,进行远缘杂交,对杂交组合和结实率进行分析,探索远缘杂交的亲和性;设计4组不同激素组合,对杂交白化苗后代幼胚进行胚拯救,探索最适于白化苗幼胚萌发的激素配比。结果表明,彩色马蹄莲做母本,结实率高于白花马蹄莲,白花马蹄莲地栽植株比盆栽的更为健壮,最佳组间杂交组合为:Ym002×白花马蹄莲(地栽),彩色马蹄莲组内杂交以Ym005×Ym035杂交亲和性较高;远缘杂交白化苗后代幼胚萌发的最适培养基为MS+6-BA 1.0 mg/L+NAA 0.1 mg/L。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河南省耕地集约利用时空分异及分区研究
《地理科学 》 2014 北大核心 CSCD
摘要:通过构建耕地集约利用评价模型,采用Kernel密度曲线等深入分析1990年、2000年和2010年河南省126个县域的耕地集约利用程度及其时空规律,并采用双重自组织模型进行耕地集约利用分区。结果表明:1县域耕地集约利用度的Kernel密度曲线呈现典型的单峰分布模式,分布曲线由"尖峰形"向"宽峰形"发展并整体向右移动,表明河南省耕地集约利用整体水平上升,县域差异扩大。2耕地集约利用水平空间差异显著,"北高南低"、"东高西低"、"平原区高,山地丘陵区低"的特征明显;大多数县域耕地集约利用度随时间变化稳步提高,但提高水平差异较大;耕地投入强度和耕地产出效率的提升幅度较大,耕地利用强度和可持续性状况提升较慢。3采用双重自组织模型将126个县域划分为东部黄淮平原区、北部平原区、东南丘陵平原区、中南平原区、西部山地丘陵区等5个耕地集约利用区,并提出了相应的发展策略。
关键词: 耕地集约利用 熵权法 Kernel密度法 时空分异 双重自组织模型 河南省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4种食用菌总黄酮生物功能的研究
《食品科技 》 2014 北大核心
摘要:对榆黄菇、秀珍菇、黑木耳和平菇4种食用菌进行子实体中的总黄酮提取并测定含量。通过自由基清除法和铁还原法比较了4种食用菌总黄酮的抗氧化能力,利用乳腺癌细胞株(MCF7)检测了4种黄酮提取物的抗肿瘤活性。结果表明,平菇中黄酮含量最高,其次是榆黄菇和秀珍菇,黑木耳中黄酮含量最低。榆黄菇、平菇、秀珍菇和黑木耳黄酮对自由基清除作用的IC50值分别为6.77、8.58、11.32、12.97μg/mL,铁还原法检测中发现平菇的总抗氧化能力明显高于其他品种,抗肿瘤活性研究结果显示平菇黄酮的活性最高,其IC50值为4.17μg/mL。综合比较发现平菇是4种食用菌中的优势菌种,可进一步开发研究。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