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研产出
分散固相萃取/分散液液微萃取-气相色谱法测定甘蓝中的拟除虫菊酯类农药残留
《分析测试学报 》 2014 北大核心 CSCD
摘要:采用分散固相萃取和分散液液微萃取方法,建立了气相色谱法快速检测甘蓝中氟氯氰菊酯、氯氰菊酯、溴氰菊酯及氰戊菊酯4种拟除虫菊酯农药残留量的分析方法。使用乙腈作为萃取溶剂,经乙二胺-N-丙基硅烷固相萃取吸附剂净化提取液,分散液液微萃取将农药富集到50μL二甲苯中后,采用气相色谱-电子捕获检测器进行分析。考察了萃取溶剂的种类与体积、分散剂体积及盐效应等因素对分散液液微萃取萃取效率的影响。结果表明:除氟氯氰菊酯在0.01~0.1 mg/L范围外,其余3种拟除虫菊酯农药均在0.01~5.0mg/L范围内线性关系良好,相关系数为0.997 9~0.999 2;加标浓度为0.02~0.5μg/g时,除氟氯氰菊酯外其他拟除虫菊酯农药的平均回收率为81.9%~93.5%,相对标准偏差为9.5%~20.7%。该方法简单、高效、重现性好、富集倍数高,可用于甘蓝中拟除虫菊酯类农药的快速检测。
关键词: 分散液液微萃取 分散固相萃取 气相色谱 农药残留 甘蓝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李明远断病手迹(四十三) 误诊番茄灰叶斑
《农业工程技术(温室园艺) 》 2014
摘要:不久前,我在北京市大兴区给农户讲课,会议的主持人向大家介绍:"今天,我们请来了国家级的蔬菜病害专家李先生。他研究了一辈子蔬菜病害。大家有问题尽管问,没有能难倒他的。"我一听就笑了。觉得这位忽悠得太离谱了。在讲课时,我首先声明:主持人对我的介绍,严重失实。我现在确实是搞蔬菜病害的。但是,仅搞了20多年,论起年头还有比我长的。更不敢当的是说"没有难倒我的"。实际上,生产中新的病虫害问题不断,就是老问题说错了的情况也时有发生。"难不倒"应当是我今后努力的方向。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植物-微生物联合修复石油污染土壤的实验研究
《环境工程学报 》 2014 北大核心 CSCD
摘要:筛选高效石油降解菌并考察菌株的石油降解能力,通过植物-微生物联合修复石油污染土壤室内实验,在修复过程中测定了土壤中细菌和固氮菌,碱解氮、速效磷和速效钾的含量变化,同时采用傅立叶变换离子回旋共振质谱(ESI FT-ICR MS)考察了植物-微生物联合修复效果。结果表明,菌株3#、4#的生长适应性较强,其混合菌的降解效果最好,将其混合菌液与植物进行植物-微生物联合修复不同浓度的石油污染土壤,经过150 d的温室降解,最高降解率达到73.47%。ESI FT-ICR MS分析结果表明,与空白组相比,植物组的O1、O2和N1类等化合物相对丰度都发生了显著变化,石油污染物得到一定程度的生物降解。
关键词: 石油污染土壤 降解菌 植物-微生物联合修复 傅立叶变换离子回旋共振质谱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粉红粘帚霉ACM941固体发酵条件的优化
《科技导报 》 2014 北大核心 CSCD
摘要:为提高粉红粘帚霉ACM941发酵过程中的分生孢子产量,本研究对其固体发酵条件进行了优化。以产孢量为测定指标,通过单因子和正交试验,确定ACM941固体发酵基础培养基为麦麸和棉籽壳混合物,其比例为4∶6;在基础培养基中添加2%玉米粉、2%燕麦粉、3%牛肉膏、2%蛋白胨可获得更大产孢量;对发酵温度、接种量等发酵条件进行了优化,确定发酵培养基初始含水量为30%;种龄48 h;接种量6%;发酵过程中24 h全光照;菌丝生长温度25℃,产孢温度20℃。在最佳发酵条件下,ACM91产孢量达1.17×109cfu/g培养物,比初始发酵水平提高了12.4倍,为生防制剂的开发奠定了基础。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斑翅果蝇(Drosophila suzukii)研究现状
《果树学报 》 2014 北大核心 CSCD
摘要:斑翅果蝇(Drosophila suzukii Matsumura)传播速度快,危害多种水果,已经引起广泛重视。其形态鉴别特征是雄虫翅翼边缘末端以第1翅脉为中心有一块清晰的黑斑,雌虫产卵器为坚硬的锯齿状,可将卵直接产于成熟或即将成熟的果实内。斑翅果蝇繁殖速度快,1 a可繁殖3~10代,雌蝇终生产卵200~600粒。糖醋液诱捕监测以及果园清洁处理是害虫防治的必要措施。有机磷、拟除虫菊酯、多杀霉素等农药都有很好的局部触杀和残留杀虫活性。
关键词: 水果 斑翅果蝇 种类鉴别 生物学与生态学 防治措施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板栗雄性不育的形态学观察
《西南农业学报 》 2014 北大核心 CSCD
摘要:为揭示不完全雄花败育资源板栗雄性不育1号(Cms-1)的形态学特征,本文从形态观察、花粉萌发率测定和解剖分析等方面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①Cms-1雄花序上部败育,下部雄花发育正常且具有一定的萌发率(24.5%);②解剖发现,Cms-1花粉发育经历了雄花序原基形成期、雄花簇原基形成期、花朵原基形成期和雄蕊形成期,之后发育停止,花序轴维管束细胞破解,维管束收缩,进而雄花败育,因此推断Cms-1败育与维管束发育异常有关,其败育主要发生在雄蕊分化期阶段,处于孢原细胞分化和造孢细胞形成前期。雄花败育的自然特性使Cms-1在板栗杂交育种中具有独特的应用价值。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大棚专用黄瓜品种京研207的选育
《中国蔬菜 》 2014 北大核心
摘要:京研207是以雌性系BC244856-9为母本,以54H56为父本配制而成的全雌华北类型大棚专用黄瓜一代杂种。植株生长势强,早熟。瓜长33cm,横径3cm左右,单瓜质量170~200g,瓜把较短,瘤刺小,密度适中,果皮亮绿,心室小,肉质脆甜,品质好。耐低温、弱光,耐热,抗霜霉病、白粉病和CMV。每667m2产量可达7890.0kg。适于春温室、春秋大棚种植。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紫山药茎尖营养及功能成分分析
《营养学报 》 2014 北大核心 CSCD
摘要:紫山药(Purple yam),又称参薯,大薯、脚板薯(是一种粮菜兼用的作物)。薯蓣科,薯蓣属一年或多年生根茎类作物。我国是其原产地之一,长江以南多省区均有栽培,主要分布于浙江、湖南、广西、广东、江西、云南、福建、台湾等地。以前只小规模种植,现已扩大面积,作为重要经济作物。国内对紫山药的研究越来越多[1-8]。紫山药食用部分为地下块茎,地上部分植株通常废弃,即使在疏枝疏叶时也是作为植物垃圾丢弃掉。紫山药地上部分生长旺盛,多有分支,其茎蔓顶端幼嫩部分采摘后可作为蔬菜食用。对茎尖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