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研产出
北京食用菌生产现状与发展前景展望
《中国食用菌 》 1999 CSCD
摘要:本文论述了北京地区食用菌生产现状,发展因素分析,近期发展计划和远景目标规划,对今后发展提出了建议。
关键词: 食用菌,生产现状,前景展望,发展建议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小麦抗白粉病生化标记-过氧化物酶PⅠ 6.1酶带
《华北农学报 》 1999 北大核心 CSCD
摘要:采用等电聚焦凝胶电泳比较了抗、感白粉病小麦品种的过氧化物酶同工酶酶谱,发现抗、感品种之间的叶片过氧化物酶同工酶PⅠ6.1酶带(位于过氧化物酶同工酶等电聚焦凝胶电泳酶谱PⅠ6.1)在拔节期至白粉病发生期表现水平有很大差别.抗病品种中编码PⅠ6.1酶带的基因终生正常表达,该酶带在小麦全生育期均有较强的活性,染色后着色深,多属一级酶带.而该基因的表达在感病品种拔节之后受到抑制,酶带变得模糊不清甚至消失踪迹,多为三级、零级酶带.感染白粉病之后酶活性才回升,再度表现为一、二级酶带.为了探索造成这一差异的原因,比较了119株抗病品种与感品种杂交F2代和65株抗病品种/感病品种//感病品种的BC1代植株叶片过氧化物酶同工酶IEF酶谱,证明感病品种成株的PⅠ6.1酶带活性下降是因另一隐性基因所至.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甘蓝类蔬菜抗氧自由基的研究
《安徽农业科学 》 1999 CSCD
摘要:采用黄嘌呤氧化酶—NBT 法,对甘蓝类蔬菜的抗氧自由基能力进行了研究。研究发现:羽衣甘蓝的抗氧自由基的能力最强;对羽衣甘蓝作进一步研究,不同品种、不同提取溶剂的抗氧自由基的能力有差异。
关键词: 黄嘌呤氧化酶—NBT法 甘蓝类蔬菜 抗氧自由基能力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玉米果穗覆膜对籽粒发育的影响
《中国农业大学学报 》 1999 北大核心 CSCD
摘要:以典型的果穗顶端籽粒败育类型杂交种为材料,在授粉后第2天对大田玉米雌穗用聚乙烯塑料袋进行覆膜处理,考察了处理后籽粒发育过程中内派激素(乙烯、细胞分裂素)、呼吸强度及粒重变化动态。结果表明:覆膜处理明显促进了果穗顶部籽粒的发育,使粒重增加、败育粒减少,但中下部籽粒粒重有不同程度的降低,从而导致穗粒数增加、平均粒重降低。覆膜处理后还表现出预部籽粒在籽粒形成期呼吸强度和细胞分裂素含量明显升高,而乙烯释放量则明显降低,营养物质在果穗上的分布趋于均一化等生理效应。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中原新石器文化与古气候的关系
《地理科学 》 1999 北大核心 CSCD
摘要:讨论了中原新石器时代文化遗址14C年代序列的代表性;分析了新石器古文化与古气候的演变;根据陕西扶风案板遗址(傍龙寺)的孢粉资料,结合冰川前进、冰缘现象等因素,重建了代表中原地区的12~3kaB.P.的古年均气温和古年降水量曲线;又根据古文化与古气候关系的数学模型,进行了数学模拟。认为,在降水量超过500mm(主要因素)时,年均气温超过13℃是关中地区史前古文化繁盛的必要条件。
关键词: 中原地区,新石器文化,古气候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