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访问北京市农林科学院 机构知识库!
筛选
科研产出
排序方式:

时间

  • 时间
  • 相关度
  • 被引量
资源类型: 中文期刊
收录级别:CSCD(精确检索)
6785条记录
园艺植物根际营养学的研究——文献述评

园艺学报 1993 北大核心 CSCD

摘要:本文综述了园艺植物根际营养学研究结果,包括根际的概念及组成,根系溢泌物的种类及效应、根际pH和根际氧化-还原电位及其作用、根际效应因子及效应组成成分以及根际研究的目的、方法、研究重点以及发展方向。

关键词: 根际营养学 根系溢泌物 根际pH 根际氧化-还原电位 根际微生物 养分有效性 养分吸收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DDG、DDGS氨基酸代谢率(鸡)测定研究

中国饲料 1993 CSCD

摘要:DDG(Dridedistillers'grain)和DDGS(Dridedistillers'grainwithsoluble)是酒精厂及酿酒厂下脚料。酒精发酵过程中利用的主要是糖类物质,随着糖类物质的耗竭,发酵醪中的蛋白质相对含量提高,并且很大一部分被转化成微生物蛋白质。因此DDG及DDGS不仅蛋白质含量较高,而且其氨基酸组成也有所改善,是很有开发前途的饲料蛋白质资源。为使DDG和DDGS产品在配合饲料中得到充分利用,我们用去盲肠成年公鸡对其氨基酸代谢率进行了测定研究。

关键词: DDGS 氨基酸代谢 饲料蛋白质 成年公鸡 糖类物质 配合饲料 蛋白质含量 氨基酸组成 蛋白质补充料 微生物蛋白质

中国黄瓜枯萎病菌致病性小种鉴定

植物病理学报 1992 北大核心 CSCD

摘要:黄瓜枯萎病是土传病害。根据Owen(1956)报道病原菌是尖孢镰孢(Fusarium oxysprum),戚佩坤等(1966)报道吉林省是瓜萎镰孢(F.bulbigenum),黄仲生等(1984)报道京郊枯萎病菌是尖孢镰孢(F.oxysporum),美国Armstrong等(1978)报道黄瓜枯萎病菌有3个致病性小种。作者从1985—1989年进行了中国黄瓜枯萎病菌致病性小种的鉴定,现简报如下。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疏果剂敌百虫在‘金冠’苹果短果枝内的分布和对光合强度及产物分配的影响

园艺学报 1992 北大核心 CSCD

摘要:‘金冠’苹果盛花后14天喷施1200ppm敌百虫可以引发落果,在短期内抑制幼果的生长。根据幼果在短果枝上的发育与坐果特征的不同,可分为三类:中心果、初生边果和次生边果。~(14)C-敌百虫示踪实验表明,敌百虫在维管束和幼果中含量高。敌百虫喷施48小时后,短果枝莲座叶的光合作用显著地受抑制,同时运向幼果的~(14)C-同化物显著减少,光合作用在8至18天内恢复正常。作者认为,敌百虫疏果的机制是减弱“源”、“库”的强度,加剧短果枝内碳水化合物短暂缺乏,使较小的幼果因碳水化合物缺乏而减缓生长,直至脱落,达到疏果的目的。

关键词: 苹果 化学疏果 敌百虫 光合作用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距离分析方法在小麦亲本选配中的应用研究

作物学报 1992 北大核心 CSCD

摘要:作者对距离分析方法在小麦亲本选配中的应用问题做了系统研究,本文是这一研究的总结报告。结果表明:1.遗传距离与杂种优势的关系受试验材料的影响。从聚类结果来看,在小麦育种中选择类间亲本进行杂交要优于类内亲本间的杂交。2.就性状选用方法而言,广义遗传力法要优于常规法和权重法。3.距离分析所反映的遗传差异不同于亲缘差异,也不同于地理差异,它是品种间表型相似或相异程度的综合反映。

关键词: 距离分析 性状选用 生物学意义 杂种优势 亲本选配 小麦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几种蔬菜种子的渗漏物质与其活力关系的研究

园艺学报 1991 CSCD

摘要:本文研究了种子渗漏物质的变化与种子老化之间的关系并藉此预测种子活力的方法。从6种蔬菜种子的可溶性渗漏物质的分析表明,种子浸泡液的紫外光谱和茚三酮反应与种子的活力和发芽力呈极显著的负相关。这些方法对于长期保存的大量种质资源种子的生活力及活力的测定是简单可行的。

关键词: 蔬菜种子 渗漏物质 活力 紫外光谱 电导率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环境因素对芸苔链格孢生长发育的影响

植物保护学报 1991 CSCD

摘要:研究结果表明,芸苔链格孢(Alternaria brassicae)在0—35℃下均可萌发,最适温度15—20℃。菌丝在0—30℃下均能生长,最适温度20—25℃;孢子及菌丝的致死温度为50℃,10分钟。该菌对湿度要求较严格,相对湿度在90%以上时孢子才能萌发,最适相对湿度为98%;病菌在相对湿度达93%时可以侵染,98%以上最适。脱落后孢子曝露在室内(相对湿度约63%)经1小时萌发率下降32.4%,4小时下降80%。耐旱能力较差。一般情况下紫外光能促进该菌产孢,但是对某些菌系的促进作用不明显。过长的紫外光照射对该菌产孢不利,照射160分钟孢子萌发率下降近80%。麦芽糖、蔗糖为该菌的最佳碳源;硝态氮、有机氮是该菌的良好氮源。pH值为4—6时有利于分生孢子萌发,强酸、强碱对分生孢子萌发有抑制作用。

关键词: 芸苔链格孢 菌丝生长 孢子产生 孢子萌发 环境因素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甘蓝夜蛾核型多角体病毒感染小白鼠的试验

微生物学报 1991 CSCD

摘要:甘蓝夜娥核型多角体病毒(Mamestrr brassicae nuclear polyhedrosis virus简称MbNPV)经口感染小白鼠,通过组织病理学观察、免疫酶标染色、免疫荧光技术、~(125)Ⅰ示踪,以及感染鼠脏器匀浆回接甘蓝夜蛾幼虫等方法,观察到病毒包涵体经由血液循环进入内脏,在肝、脾、胰等处细胞质内滞留长达45天,经口感染90天的肠系淋巴结匀浆回接甘蓝夜蛾,可致典型NPV病,死亡率为9.1%。经腹腔注射感染的小鼠,除有多角体在脏器滞留外,还可见细胞有非特异性反应。

关键词: 甘蓝夜蛾核型多角体病毒 感染 小白鼠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地膜覆盖增温机制研究

中国农业科学 1991 CSCD

摘要:本文对地膜覆盖后土壤能量平衡的变化特点进行了理论分析,并通过观测资料阐述了地膜覆盖的增温机制。结果指出:地膜对土壤潜热交换的消除、显热交换的减弱和夜间有效发射辐射的抑制是导致膜下土壤温度升高的主要原因。

关键词: 地膜覆盖 能量平衡 土壤温度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