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研产出
半夏凝集素基因克隆及其对桃蚜的抗性研究
《南京农业大学学报 》 2010 北大核心 CSCD
摘要:研究了半夏凝集素(Pinellia ternataagglutinin,PTA)基因对桃蚜(Myzus persicae)的抗性。从半夏幼叶中提取总RNA,采用RT-PCR法分离克隆出PTA1基因cDNA片段,该基因在GenBank中登录号为DQ092435。序列分析表明:该cDNA片段全长为810bp,编码269个氨基酸组成的蛋白,具有单子叶植物甘露糖凝集素基因家族的特征,含有3个由4个氨基酸(QDNY)组成的甘露糖专一结合位点,与报道的天南星科凝集素基因氨基酸序列的同源性在72.7%~92.9%。构建了35S启动子控制下的PTA1基因的植物表达载体pBI121PTA1,该载体含有抗卡那霉素的选择标记基因(nptⅡ),利用根癌农杆菌介导法转化烟草获得抗卡那霉素的植株。PCR和半定量RT-PCR分析表明:PTA1基因已经整合到植物基因组中并在转录水平上得到了有效表达。抗蚜虫鉴定表明:转基因植株有效地抑制了蚜虫的群体增长率,平均抑制率达77.02%,表明该基因对同翅目害虫的抗虫基因工程有重要的应用价值。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棉花烂铃的原因及防治办法
《现代农村科技 》 2010
摘要:烂铃是棉花生产上的一大病害,我国主要棉区每年都有不同程度的发生。烂铃不但造成棉花减产,而且使纤维品质降低,严重影响植棉效益。一般年份,烂铃率为10%~20%;大发生年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玉米—大豆合理间作模式研究
《河北农业科学 》 2010
摘要:研究了玉米—大豆不同间作模式对主作物玉米生长和产量以及单位土壤面积经济效益的影响。结果表明:处理Ⅲ的玉米产量最高,经济效益最大。冀东地区玉米—大豆间作中,适宜推广种植带宽150 cm,玉米大行距120 cm、小行距30 cm、株距20 cm,大豆4行种植的种植模式。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优质黄肉鲜食桃新品种‘美锦’
《北方果树 》 2010
摘要:‘美锦'桃是以‘京玉'为亲本进行自交培育而成的优质、黄肉、鲜食桃新品种。2008年12月通过河北省科学技术厅组织的成果鉴定。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麦后移栽棉的效果及高产优质栽培技术
《农技服务 》 2010
摘要:麦后移栽棉作为一种新的栽培模式,对确保粮食安全下的棉花生产意义重大,对麦后移栽棉的效果及配套栽培技术进行了详细具体的叙述,可操作性强,旨在促进粮棉双增产,达到棉田增效、棉农增收的目的。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环渤海蝗区飞机治蝗技术的历史 概况与展望
《河北农业科学 》 2010
摘要:介绍了环渤海蝗区飞机治蝗技术的发展历程,其中包括飞防机型和施药技术、防蝗药剂及治蝗配套技术等,并对该区飞机防蝗技术的发展趋势进行了展望。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