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访问新疆农垦科学院 机构知识库!
筛选
科研产出
排序方式:

时间

  • 时间
  • 相关度
  • 被引量
资源类型: 中文期刊
收录级别:北大核心(精确检索)
2348条记录
病害胁迫下棉花植株鲜生物量的高光谱提取

江苏农业科学 2018 北大核心

摘要:以棉花植株为研究对象,对不同棉花黄萎病严重度的棉株进行光谱和鲜生物量测定,以实现棉花黄萎病植株鲜生物量的定量提取。通过分析黄萎病棉株鲜生物量变化和对应反射率特性,将两者进行相关分析,提取棉株鲜生物量的敏感波段和光谱特征参数,建立黄萎病棉株鲜生物量的光谱反演模型。结果表明,不同时期的棉株鲜生物量均随病害严重度的增加而减小,且病情越重,减小幅度越大;选出432~467、517~573、706~1368 nm为黄萎病棉株鲜生物量光谱敏感波段,R_(939)、新建光谱指数R_(939)-R_(545)为最佳光谱特征参数,建立的病害棉株鲜生物量反演模型精度最高,检验模型决定系数(R~2)分别为0.718、0.683;均方根误差(root mean square error,简称RMSE)较小,分别为2.168、2.128;相对误差(relative error,简称RE)较小,分别为0.32、0.28,可对黄萎病棉株鲜生物量进行准确识别。

关键词: 高光谱提取 黄萎病 棉花植株 鲜生物量 反演模型 病害遥感监测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裕民地区地熊蜂形态学及分子生物学鉴定

黑龙江畜牧兽医 2018 北大核心

摘要:为了对新疆裕民地区抓捕的野生熊蜂进行形态学和分子生物学鉴定,试验通过形态学初步筛选,进而进行线粒体细胞色素C氧化酶亚基Ⅰ(COⅠ)基因序列扩增、测序,并与GenBank中的地熊蜂参考序列进行遗传进化比对分析。结果表明:抓捕的裕民地区野生熊蜂为地熊蜂(Bombus terrestris),COⅠ基因DNA序列的碱基组成均显示较高的A+T比例(76. 21%);序列同源性比对显示裕民地区的地熊蜂与北京地区、俄罗斯及中亚几国的地熊蜂有较高的同源性。本研究应用形态学、COⅠ基因测序分析,表明新疆裕民地区有地熊蜂亚种分布,且与北京及周边国家及欧洲各国地熊蜂具有较高同源性。

关键词: 地熊蜂 形态学结构 分子生物学 线粒体细胞色素C氧化酶亚基Ⅰ基因(COⅠ) 开发利用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壳聚糖与大蒜素联用抑菌与伽师瓜抗菌贮藏研究

食品与发酵工业 2018 北大核心 CSCD

摘要:针对伽师瓜贮藏过程中常致腐烂的4种病原菌:毛霉菌、镰饱菌、链格孢菌、青霉菌,研究了天然抑菌剂壳聚糖和大蒜素对这4种病原菌的抑菌活性,分别测定了壳聚糖和大蒜素对这4种病原菌的抑菌活性,并研究了壳聚糖与大蒜素联用时的抑菌活性与稳定性。将联合抑菌剂用于伽师瓜贮藏,检测联合抑菌剂对伽师瓜腐烂率与保鲜期的影响。结果显示,壳聚糖、大蒜素对毛霉菌、镰饱菌、链格孢菌、青霉菌均有抑菌效果。对这4种病原菌,壳聚糖的最小抑菌浓度(minimal inhibitory concentration,MIC)分别为3. 7、3. 1、4. 2、5. 5 g/L,大蒜素的MIC分别为2. 3、1. 7、2. 2、2. 6 g/L。2种抑菌剂联合使用,抑菌活性较单独使用一种抑菌剂时有显著增强;联合抑菌剂在50℃以下、p H为5~8和紫外光照射时间20 min内能保持良好的抑菌活性,稳定性良好;将伽师瓜用联合抑菌剂处理后贮藏,与未做抑菌处理的对照组相比,腐烂率显著降低,并大幅延长了保鲜期。

关键词: 壳聚糖 大蒜素 联合抑菌剂 抑菌活性 抗菌贮藏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食源性单增李斯特菌的分离鉴定及药物敏感试验

中国兽医杂志 2018 北大核心

摘要:为了了解常规送检食物中单增李斯特菌的污染现况和分离株的药物敏感性,对2014年新疆生产建设兵团8个师常规送检的727份食品应用国标法进行细菌分离鉴定,采用Kirby-Bauer(K-B)纸片扩散法进行药物敏感试验。结果显示,从727份食品样品中分离出24株细菌,经革兰染色,培养特性和生化特性鉴定为单增李斯特菌。食品单增李斯特菌总检出率为3.3%,其中调理肉制品检出率最高,达17.77%,其次是冷冻鱼糜制品,检出率为4.95%。药敏试验表明, 24株单增李斯特菌对青霉素和环丙沙星耐药;大部分菌株对亚胺培南、强力霉素、万古霉素和庆大霉素敏感。表明送检食品不同程度受到单增李斯特菌的污染,食源性分离菌株出现多重耐药现象,提示食品安全不容忽视。

关键词: 食源性单增李斯特菌 分离鉴定 药物敏感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精异丙甲草胺对甜菜田土壤主要微生物种群数量的影响

新疆农业科学 2018 北大核心 CSCD

摘要:【目的】研究不同施用量下,精异丙甲草胺对甜菜田不同土壤深度中各类主要微生物种群的变化,分析其对土壤主要微生物类群的影响作用。为精异丙甲草胺对土壤生态系统的深入研究和田间科学合理的施用奠定基础。【方法】采用固体平板计数法,研究土壤中的细菌、真菌和放线菌进行变化趋势。【结果】精异丙甲草胺对土壤中的细菌主要表现为抑制作用,且抑制作用与浓度呈正比,最大抑制率随着土壤深度而降低,在0~5、5~10和10~15 cm的最大抑制率分别是43.25%、32.57%、27.54%。精异丙甲草胺对土壤中真菌数量的影响主要表现为先抑制后促进的作用。最大激活率随土壤深度而降低,在0~5、5~10和10~15 cm最大激活率分别是64.10%、45.07%、27.78%。精异丙甲草胺对土壤中放线菌的影响大致为抑制-激活-恢复,最高抑制率在0~5、5~10和10~15 cm分别是62.85%、55.29%、35.40%。【结论】低施用量的抑制作用和激活作用都不如高施用量表现的明显,且放线菌总数随着时间的变化呈现递减的趋势。

关键词: 甜菜田 精异丙甲草胺 施用量 土壤微生物种群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细粒棘球绦虫锌指蛋白基因的克隆、序列分析及在不同发育阶段的表达分析

西北农业学报 2018 北大核心 CSCD

摘要:旨在分析并预测细粒棘球绦虫锌指蛋白(Echinococcus granulosus zinc finger peotein,Eg-ZFP)结构、功能及其在细粒棘球绦虫发育过程中的表达模式,预测其在细粒棘球绦虫防治中潜在的作用。通过对前期细粒棘球绦虫原头蚴(protoscolex,PSC)转录组高通量测序结果中Unigene进行筛选,克隆Eg-ZFP基因并进行序列分析,实时荧光定量PCR(Realtime fluorescence quantitative PCR,qPCR)分析Eg-ZFP在原头蚴及成虫中的表达特征,利用全量组织原位杂交(Whole mount in situ hybridization,WISH)检测该蛋白mRNA在原头蚴和成虫组织中的分布情况。结果显示,细粒棘球绦虫Eg-ZFP基因的CDS序列长852bp,具有完整的开放阅读框(852bp),编码283个氨基酸,预测表明Eg-ZFP分子质量大小及等电点为31.6ku和8.89;qPCR检测发现,Eg-ZFP在原头蚴及成虫阶段均有表达,且在成虫阶段表达量高;全量组织原位杂交检测结果表明,Eg-ZFP mRNA在原头蚴及成虫中分布广泛,且在成虫的生殖系统中丰度较高,提示Eg-ZFP与虫体生殖发育有关。结果表明Eg-ZFP在细粒棘球绦虫发育过程中具有重要作用,为进一步研究Eg-ZFP在E.granulosus防治中的作用奠定基础。

关键词: 细粒棘球绦虫 锌指蛋白 基因克隆 生物信息学分析 实时定量PCR 全量组织原位杂交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新疆小麦TaGW2-6A、TaCwi-A1、TaSus2-2B等位变异对粒重的影响及应用

分子植物育种 2018 北大核心 CSCD

摘要:产量是制约小麦生产的重要因素,本研究利用219份新疆小麦品种(系),验证Hap-6A-P1/Hap-6A-P2、CWI22/CWI21和Ta Sus2-1/Ta Sus2-2三对产量性状相关的功能标记对小麦产量性状检测效果可靠性,同时分析新疆小麦3个产量相关基因位点Ta GW2-6A,Ta Cwi-A1和Ta Sus2-2B的等位变异类型及分布规律,为新疆小麦产量性状的遗传改良提供理论基础。219份小麦品种(系)中,具有Hap-6A-A基因型品种(系)的千粒重(44.11 g)高于具有Hap-6A-G(41.87 g)基因型品种(系)的千粒重(p<0.05);具有TaCwi-A1a(43.38 g)和Ta Sus2-B2b(44.01 g)基因型品种(系)的千粒重分别显著高于具有Ta Cwi-A1b(37.53 g)和Ta Sus2-B2a(38.73g)基因型品种(系)的千粒重(p<0.01)。具有Ta GW2-6A和Ta Cwi-A1基因等位变异组合品种(系)的平均千粒重高低依次为Hap-6A-A/TaCwi-A1a(46.41 g)>Hap-6A-G/TaCwi-A1a(41.70 g)>Hap-6A-A/Ta Cwi-A1b(41.30 g)>Hap-6A-G/Ta Cwi-A1b(35.44 g)。新疆小麦品种(系)中,Hap-6A-G的分布频率显著高于Hap-6A-A,TaCwi-A1a的分布频率显著高于Ta Cwi-A1b;其中在新疆冬小麦品种(系)中Hap-6A-A的分布频率表现为自育品种>引进品种>地方品种;TaCwi-A1a的分布频率表现为引进品种>自育品种>地方品种;而在新疆春小麦中Hap-6A-A和TaCwi-A1a的分布频率均表现为引进品种>自育品种。在219份新疆小麦品种(系)中具有高千粒重组合Hap-6A-A/TaCwi-A1a的分布频率表现为新疆春小麦>新疆冬小麦;其中新疆冬小麦品种(系)中Hap-6A-A/TaCwi-A1a的分布频率表现为引进品种>自育品种>地方品种;新疆春小麦品种(系)中Hap-6A-A/TaCwi-A1a的分布频率表现为引进品种>自育品种。研究表明,新疆小麦品种(系)产量相关性状具有较好的遗传改良潜力。

关键词: 新疆小麦 产量 功能标记 等位变异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非洲猪瘟病毒p30-54融合蛋白基因的构建、表达及其多克隆抗体制备

河南农业科学 2018 北大核心 CSCD

摘要:为了制备反应原性良好的非洲猪瘟病毒(ASFV)血清学诊断抗原,根据ASFV p30和p54基因序列,通过大肠杆菌密码子优化后分别体外合成全长的p30和p54基因,利用重叠延伸PCR(SOE-PCR)将2个基因片段串联,构建p30-54融合基因。将构建的融合基因片段克隆入p ET-28a(+)表达载体中,构建原核表达载体p ET-p30-54,转化至E. coli BL21(DE3)感受态细胞中,用IPTG诱导表达,检测融合蛋白的反应原性,并制备抗该融合蛋白的多克隆抗体。SDS-PAGE检测结果显示,表达的p30-54融合蛋白分子质量为47. 1 ku; Western blot分析显示,该融合蛋白可被ASFV阳性血清特异性识别,表明其具有良好的反应原性。将p30-54融合蛋白用Ni-NTA亲和层析柱纯化后免疫小鼠,成功制备了抗ASFV p30-54融合蛋白多克隆抗体。

关键词: 非洲猪瘟病毒 p30-54融合蛋白 大肠杆菌表达系统 多克隆抗体 反应原性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雷蒙德氏棉和亚洲棉Alfin-like PHD finger家族的生物信息学分析

分子植物育种 2018 北大核心 CSCD

摘要:Alfin-like PHD finger是植物中特有的一类转录调控因子,在调控植物生长发育、非生物胁迫响应及抗病反应等过程中起重要作用。为全面了解Alfin-like PHD finger基因家族在雷蒙德氏棉和亚洲棉基因组中的数目、分布情况及家族各成员间的关系,进而研究和揭示Alfin-like PHD finger在棉花抵抗逆境胁迫中的作用。运用生物信息学的方法在雷蒙德氏棉(D5)和亚洲棉(A2)全基因组中分别鉴定出12个和10个Alfin-like PHD finger基因家族成员,并对家族成员的基因结构、染色体定位、保守结构域及进化关系等方面进行分析。结果表明,雷蒙德氏棉和亚洲棉中Alfin-like PHD finger转录因子具有高度保守的DUF3594结构域和PHD结构域,两个二倍体棉花中该家族基因成员之间为一对一关系;雷蒙德氏棉中的12个成员基因分布在5条染色体上,亚洲棉中的10个成员基因也分布在5条染色体上;亚细胞定位预测发现,该家族的基因分别定位于细胞核、叶绿体基质、过氧化物酶体和细胞质基质;根据结构域差异和系统发育分析结果,将Alfin-like PHD finger转录因子家族分为3个进化分支。上述结果为分离鉴定棉花中新的逆境胁迫响应基因提供参考。

关键词: Alfin-like PHD finger 雷蒙德氏棉 亚洲棉 生物信息学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吉育86在新疆高产的干物质积累与产量性状分析

中国油料作物学报 2018 北大核心 CSCD

摘要:本研究以引进并在新疆连续获得高产的大豆品种吉育86为研究对象,以当地具有高产潜力的新大豆23号为对照,通过对两个品种的生育期、农艺性状、干物质积累、叶面积指数、净同化量、叶生产力以及产量构成因子进行比较,旨在分析吉育86在新疆高产表现中的干物质积累与产量构成性状,以探究吉育86在新疆高产表现的机理。结果表明:(1)初花期后,吉育86根系生物量逐渐高于新大豆23号;整个生育期,吉育86花荚生物量相对较高;完熟期,吉育86荚果干物质量较新大豆23号显著增高16.7%。(2)两个品种的叶面积指数、净同化量均在鼓粒期达到峰值,此时新大豆23号叶面积指数较吉育86高80%;鼓粒期后,吉育86净同化量和叶生产力显著(P<0.05)高于新大豆23号。(3)吉育86株高与节数合理,分枝较少,株型相对紧凑,群体优势较为明显。(4)吉育86单粒重、百粒重、收获株数显著(P<0.05)高于新大豆23号。综上所述,吉育86株型结构合理,群体优势明显,叶面积指数适宜,光合产物利用率较高,有利于营养器官干物质积累量向籽粒转移,充分发挥其高产潜力,获得高产。

关键词: 吉育86 新大豆23号 高产 干物质积累 叶面积指数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