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访问吉林省农业科学院 机构知识库!
筛选
科研产出
排序方式:

时间

  • 时间
  • 相关度
  • 被引量
资源类型: 中文期刊
收录级别:CSCD(精确检索)
3753条记录
71份新选育自交系对主要玉米病害的抗性分析

东北农业科学 2021 北大核心 CSCD

摘要:抗病育种是防治玉米病害的主要手段,本研究田间调查了71份新选育玉米自交系对玉米大斑病、灰斑病、丝黑穗病和瘤黑粉病的抗病性,旨在明确不同种质资源的抗病能力,为抗病育种提供资源。结果表明,69%的种质对4种病害表现为中抗及以上水平,其中抗大斑病材料占59.2%,高抗和抗病种质各有21份;高抗灰斑病材料67份,抗病材料1份,总占比为95.8%;瘤黑粉病高抗和抗病材料分别为36份和24份,占鉴定材料的85.9%;对丝黑穗病表现抗性以上的种质68份,占总鉴定种质的95.8%。71份新选育自交系中高抗丝黑穗病和灰斑病的资源较为丰富。

关键词: 玉米自交系 玉米病害 抗病性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长白山地区野生食药用菌资源监测与评价

食用菌学报 2021 北大核心 CSCD

摘要:2017~2019年,对长白山地区5个不同海拔区域内的野生食药用菌资源进行监测,共监测到19种可商业化栽培的野生食药用菌。通过形态学特征与ITS分子标记相结合的方法,鉴定它们分别隶属于担子菌门和子囊菌门3纲6目13科14属。结合各监测点的环境因子,从空间和时间的动态变化对5个监测点连续3年的物种及其发生量进行独立分析,结果表明:在实验范围内,监测点3的食药用菌发生量连续3年占比较大,分别为34.9%、44.3%和30.2%。三年内,在监测点1范围内,除连续监测到珊瑚猴头菌(Hericium coralloides)外,食药用菌物种及其发生量存在差异;在监测点2和5范围内,食药用菌物种及其发生量存在差异;在监测点3范围内,物种及其发生量稳定,个别物种发生存在差异,如仅在2018年监测到高大环柄菇(Macrolepiota procera),仅在2019年监测到灰树花(Grifola frondosa);在监测点4范围内,食药用菌物种稳定,其发生量存在差异,银耳属(Tremella)物种橙黄银耳(T.mesenterica)、银耳(T.fuciformis)和茶色银耳(T.foliacea)未连续发生。

关键词: 野生食药用菌 监测 评价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玉米镰孢穗腐病菌接种方法的研究

东北农业科学 2021 北大核心 CSCD

摘要:为了给玉米穗腐病的田间大规模抗性鉴定提供简便、易行、准确的人工接种方法,本研究采用不同的方法分别人工接种拟轮枝镰孢菌和禾谷镰孢菌,对不同接种方法的致病效果进行比较研究。结果表明,在分别人工接种拟轮枝镰孢菌和禾谷镰孢菌后,采用玉米孢子液和绿豆孢子液接种玉米的接菌方法,穗腐病发病效果优于其他接菌方法(单牙签、双牙签、带菌玉米粒和伤口-带菌玉米粒)的发病效果。另外,该次鉴定的10份供试玉米自交系中,承351、丹598和吉V203同时对拟轮枝镰孢菌和禾谷镰孢菌引起的玉米穗腐病表现为抗病,而PHTD5、吉V023和KX对两种病原菌引起的玉米穗腐病表现为感病。以期为玉米穗腐病抗性鉴定工作和抗性遗传改良提供一定的参考依据。

关键词: 玉米 穗腐病 病原菌 接种方法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2020年美国玉米高产竞赛简报

玉米科学 2021 北大核心 CSCD

摘要:介绍2020年美国玉米高产竞赛概况,分析产量情况、获奖者分布情况和优胜品种情况,总结美国玉米高产获奖者的经验,提出美国玉米高产竞赛对我国玉米生产的启示。美国全国玉米高产竞赛的获奖者注重选择适合的品种、重视播种质量、采取多次施肥喷药,确保整个生育期植株健康健壮。我国应积极开展生物技术育种,研发选育出抗病虫害抗干旱等多抗的品种。在玉米品种布局中,兼顾广适应性和具有特殊区域适应性的中小品种,达到高产稳产。

关键词: 玉米 高产竞赛 品种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基于最小数据集的吉林省黑土耕层土壤质量评价

农业工程学报 2021 EI 北大核心 CSCD

摘要:黑土作为吉林中部平原粮食主产区主要土壤类型,其质量的优劣直接影响区域生态安全和农业可持续发展。该研究以吉林省典型黑土耕层土壤作为研究对象,采集1 401个土壤样本,测定8项土壤理化指标及玉米产量。采用最小数据集法筛选评价指标,对于黑土耕层土壤进行质量评价,并综合土壤质量指数和产量提出评价指标的适宜范围。结果表明:吉林省黑土耕层土壤质量评价最小数据集由耕层容重、有机质、速效磷、pH构成,由全量数据集(Total Data Set,TDS)、重要数据集(ImportantDataSet,IDS)和最小数据集(MinimumDataSet,MDS)分别计算的土壤质量指数之间存在显著正相关关系,R2分别为0.716、0.771,表明MDS可以替代TDS对黑土耕层土壤质量进行评价。黑土玉米种植区耕层土壤质量指数分布在0.22~0.75之间,均值为0.53,呈现东部高西部低的趋势。土壤质量指数随产量先增加后降低。黑土耕层保持较高土壤质量及产量的评价指标适宜范围分别为:容重为1.23~1.43 g/cm3,酸碱度(pH值)为4.74~6.96,有机质为33.14~35.81 g/kg,有效磷为122.46~136.06 mg/kg。该研究结果可为吉林省黑土耕层土壤质量诊断、提高黑土肥力及选择适合农田管理措施提供理论及参数支撑。

关键词: 土壤 耕层 最小数据集 土壤质量评价 土壤质量指数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高粱种子萌发期耐盐和盐敏感材料的筛选、鉴定

分子植物育种 2021 北大核心 CSCD

摘要:全世界盐渍化土壤越来越多,而适宜在盐渍化土壤上种植的作物却很少。高粱耐盐性极强常被作为作物耐盐性研究的理想模式作物之一。筛选种子萌发期耐盐、盐敏感材料以及挖掘耐盐相关基因对高粱耐盐育种以及探究高粱耐盐分子机制都具有重要意义。利用全球不同地区收集的不同类型高粱材料636份,在水培养条件下进行种子萌发,统计出苗率。出苗率≥90%的材料利用1.2%NaCl模拟盐胁迫筛选耐盐和盐敏感材料。选择抽穗期、株高和用途相近的极度耐盐和盐敏感材料用于基因定位群体的构建。636份高粱材料在28℃水培养条件下,出苗率达到一级、二级、三级、四级和五级的样品数分别为501份、75份、35份、20份和5份,其中出苗率≥90%的材料共有389份。经过1.2%NaCl胁迫处理,且去除沈阳不能正常抽穗结实的材料后,筛选到耐盐材料20份、盐敏感材料18份,共计38份。以抽穗期为横坐标,株高为纵坐标作图。选择抽穗期差异3 d以内、株高差异10 cm以内,共聚合到6组适于杂交的材料,包括耐盐和盐敏感材料共计16份。综合考虑株高、抽穗期、用途和盐胁迫下的相对出苗率差异,8R382/8R196、8R146/8R062和8R340/8R078作为最优杂交组合构建耐盐相关基因定位群体。

关键词: 高粱 种子萌发期 相对出苗率 耐盐性 盐敏感材料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红安格斯*中国草原红牛杂交一代效果研究

东北农业科学 2021 北大核心 CSCD

摘要:为了研究红安格斯×中国草原红牛一代(安草F1)育肥效果,随机选择体重相近的18月龄草原红牛(对照组)和安草F1(试验组),在相同饲养条件下育肥至36月龄屠宰,分别测评24、30、36月龄的育肥性能和36月龄时的屠宰指标及牛肉品质。结果显示:试验组24、30、36月龄体重、胸围、屠宰率、净肉率和眼肌面积均显著高于对照组;剪切力显著低于对照组。综上,利用红安格斯牛杂交中国草原红牛,有利于提升生产性能、改善牛肉嫩度。

关键词: 红安格斯 中国草原红牛 杂交 生产性能 肉质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不同覆土深度对水稻出苗的影响

东北农业科学 2021 北大核心 CSCD

摘要:本文研究覆土深度对不同水稻品种出苗率的影响,以期为水稻直播品种选择提供理论基础。研究结果表明,供试水稻品种出苗率随着播种深度的增加而下降,中胚轴伸长长度显著不同,并且覆土深度对各品种中胚轴伸长长度有不同的影响。辽粳399和辽粳401中胚轴伸长长度最长,分别为1.65~4.35 mm和2.53~4.54 mm,并且覆土深度越深,中胚轴伸长长度越长。盐粳48、辽粳212、铁粳14、辽优9906等品种中胚轴伸长长度不受覆土深度的影响,但胚芽鞘长度随着覆土深度的增加显著增加,说明这些品种出土动力主要来自胚芽鞘的伸长。本研究中,辽粳212、盐粳48、辽粳401等5个品种在覆土深度为2 cm时出苗率超过70%。因此,从出苗率角度来说,可作为直播的品种选择。

关键词: 水稻 中胚轴 胚芽鞘 出苗率 覆土深度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转TaDREB3a大豆品系KD1遗传稳定性分析及抗旱性鉴定

东北农业大学学报 2021 北大核心 CSCD

摘要:利用基因工程技术将抗旱基因转入大豆,培育高抗旱大豆品种,可提高大豆总产量。抗旱转基因大豆KD1是通过农杆菌介导法将来源于小麦Ta DREB3a基因导入大豆受体品种垦农18中获得的转基因大豆材料。利用PCR方法,对转基因大豆KD1连续3代(T2~T4代)转基因大豆进行特异性PCR检测验证。结果表明,Ta DREB3a和bar基因在KD1后代中稳定遗传。进一步对外源基因作表达分析,连续3代(T2~T4)q RT-PCR检测结果表明,外源基因Ta DREB3a和标记基因bar在转基因大豆叶、茎、根和籽粒中均表达且稳定遗传,且Ta DREB3a基因在叶片和根中表达水平较高。Western blot结果表明,Ta DREB3a和bar基因翻译的外源蛋白在转基因材料后代中稳定表达。对连续2代转基因材料抗旱性分析表明,KD1在芽期具有较强抗旱性,且其抗旱性状显著高于对照且稳定遗传。对转基因大豆KD1作靶标及非靶标除草剂抗性及耐性分析得知,外源基因bar在转基因大豆中稳定表达且在受体垦农18中表达Ta DREB3a基因未改变非靶标除草剂抗性。

关键词: 转基因大豆 TaDREB3a 抗旱性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基于SSR标记的小粒大豆品种(系)遗传多样性分析

东北农业科学 2021 北大核心 CSCD

摘要:为了解东北地区小粒大豆品种(系)的遗传多样性特点,利用21对SSR引物对来自东北不同地区来源的44份小粒大豆品种(系)进行遗传多样性分析。结果表明,供试的44份东北地区小粒大豆品种(系)共检测到115个等位变异,平均每个位点等位变异数5.5个,等位变异数在3~11个之间,多态性信息含量指数(PIC)在0.309 1~0.815 7之间,平均为0.629 7。利用6对高多态性的SSR引物构建了44份小粒大豆品种(系)的指纹图谱,可以有效区分44份小粒大豆材料。44份小粒大豆品种(系)间的遗传相似系数变异范围为0.25~0.95,聚类分析结果表明44份小粒大豆材料可以分为5个类群,可以反映不同来源的小粒大豆品种(系)间的亲缘关系,可为小粒大豆遗传改良提供参考。

关键词: 小粒大豆 遗传多样性 SSR标记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