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研产出
黄花美冠兰花芽分化过程中假鳞茎内源激素含量变化的研究
《北方园艺 》 2012 北大核心
摘要:采用酶联免疫吸附测定法(ELISA)测定了花芽分化过程中黄花美冠兰假鳞茎内源激素吲哚乙酸(IAA)、脱落酸(ABA)、赤霉素(GA)和玉米素核苷(ZRs)含量的动态变化。结果表明:假鳞茎内IAA和ABA的含量明显高于GA和ZRs的含量,花芽分化过程中,假鳞茎内IAA和GA的含量下降,ABA和ZRs的含量上升,ZRs/IAA、ZRs/GA、ABA/IAA、ABA/GA的比值均呈上升趋势,ABA/IAA、ABA/GA的比值升幅高于ZRs/IAA、ZRs/GA的比值。


甘蓝种传镰刀茵的鉴定及其致病性研究
《种子 》 2012 北大核心 CSCD
摘要:针对春甘45和红亩紫甘蓝种子上分离得到的两株镰刀茵(Fusarium-CG和Fusarium-HM),结合形态学特征及rDNAITS序列分析进行了鉴定,并研究了其对甘蓝种子发芽的影响和幼苗的致病性.结果表明:2株镰刀菌均为尖孢镰刀菌(Fusarium oxysporum);对甘蓝种子发芽有一定的影响,发芽势、发芽率、发芽指数、活力指数等指标均降低,其中10.个/mL孢子悬浮液处理后,活力指数显著降低;能导致甘蓝幼苗出现典型的枯萎症状,柯赫氏法则检验证明其具有致病性.甘蓝种子传带尖孢镰刀茵并具有致病性为国内首次报道.
关键词: 甘蓝 种传镰刀菌 种子发芽 病原性 cabbage seedborne Fusarium seed germination pathogenicity


海南咖啡产业链延伸和拓展对策
《农业现代化研究 》 2012 北大核心 CSCD
摘要:延伸和拓展海南咖啡产业链,对加快海南咖啡从传统农业向现代农业转变,促进咖啡产业持续健康发展具有非常重要的现实意义。文章论述咖啡产业链的概念和内涵,海南咖啡面临生产源枯竭、产业无法做大做强现状,分析重塑海南咖啡品牌的环境资源优势和政策机遇,提出不断拓宽和延伸海南咖啡产业链长度、宽度和厚度,培育"兴隆咖啡"和"福山咖啡"两大产业集群主体的思路及对策。


香蕉苹果酸脱氢酶基因克隆及其逆境胁迫表达
《西北植物学报 》 2012 北大核心 CSCD
摘要:从香蕉果实抑制差减文库中获得一条香蕉苹果酸脱氢酶基因片段,采用RACE技术获得全长,命名为MaMDH;MaMDH基因全长1 249bp,编码332个氨基酸。生物信息学分析预测其编码蛋白分子量约35 448Da,等电点为6.53。与已知植物苹果酸脱氢酶基因相比,氨基酸同源性均达92%。保守结构域分析发现,MaMDH基因具有NAD结合位点、苹果酸结合位点和二聚体结合位点。系统进化树比对分析表明,MaMDH与玉米和小麦的亲缘关系较近。MaMDH基因在乙烯利处理香蕉苗中上调表达;在盐、Al 3+胁迫和香蕉尖孢镰刀菌4号生理小种处理幼苗中先上调表达,后下调表达;在冷害胁迫幼苗中先下调表达,后上调表达;而在干旱胁迫、伤害胁迫幼苗中表达没有明显变化。研究表明,香蕉中的苹果酸脱氢酶基因具有响应生物胁迫和非生物胁迫能力,可能在香蕉适应衰老、盐、铝、低温胁迫和枯萎病菌侵染等逆境中发挥重要作用。
关键词: 香蕉 苹果酸脱氢酶 序列分析 逆境胁迫 荧光定量PCR


土壤水分、光照和空气湿度对木薯气孔导度的影响
《生态学杂志 》 2011 北大核心 CSCD
摘要:为探讨土壤水分、光照等环境因子对华南8号木薯气孔导度的影响,构建气孔导度与相关环境因子的数学模型,设置7个土壤水分梯度(相对含水量20%~80%),盆栽华南8号木薯,测量净光合速率、气孔导度和空气相对湿度等参数。结果表明:空气相对湿度与气孔导度之间呈极显著正相关;光合有效辐射、土壤相对含水量与气孔导度之间呈显著正相关,但它们对气孔导度的影响程度随土壤相对含水量的变化而变化,当土壤相对含水量较低时,土壤相对含水量是影响气孔导度的主导因子,而当土壤相对含水量较高时,光合有效辐射是影响气孔导度的主导因子;土壤相对含水量、光合有效辐射、空气相对湿度与气孔导度的关系可用指数模型表达;华南8号木薯的适宜土壤相对含水量的低限临界值为52%。
关键词: 木薯 气孔导度 土壤含水量 光合有效辐射 空气相对湿度


浅析农业科研院所财务管理存在的问题及对策
《广东农业科学 》 2011 北大核心 CSCD
摘要:近年来,农业科研院所的财务管理改革不断加强,逐步建立起了比较完善的预算管理体制和收入、支出管理方式。但是在具体的财务运作过程中,还存在许多不容忽视的问题。提出农业科研院所实际工作中存在的一些问题,并进行原因分析,有针对性地提出建议对策。


无瓣海桑和互花米草群落土壤化感作用比较
《生态与农村环境学报 》 2011 北大核心 CSCD
摘要:为揭示不同植物群落土壤在无瓣海桑(Sonneratia apetala)控制互花米草(Spartina alterniflora)中的作用,利用化感生物测定的方法,选用黑麦草(Lolium perenne)为受体,对比分析红树林无瓣海桑群落、互花米草群落以及无瓣海桑+互花米草群落土壤水提液的化感作用大小。结果表明3,种植物群落土壤水提液对黑麦草具有化感作用,无瓣海桑群落土壤和无瓣海桑+互花米草群落土壤水提液对黑麦草根长和苗高的影响表现出低促高抑的现象;ρ为0.25 g·mL-1的土壤水提液对黑麦草种子发芽和幼苗生长影响不大,1.0 g·mL-1土壤水提液对黑麦草根长和苗高产生显著影响,加入活性碳之后能减弱水提液的化感作用。ρ为0.25或0.5 g·mL-1条件下3,种土壤浸提液对黑麦草发芽率的影响无显著差异;ρ为1.0 g·mL-1的3种水提液都显著抑制黑麦草根长,而无瓣海桑群落土壤水提液表现出更强的化感作用,ρ为1.0 g·mL-1的土壤水提液显著抑制黑麦草苗高,无瓣海桑群落土壤对苗高的抑制作用显著强于互花米草群落土壤(P<0.01)。以黑麦草为受体,无瓣海桑群落土壤化感作用强于互花米草群落土壤,通过根系分泌和凋落物分解,无瓣海桑比互花米草产生更多的化感物质进入土壤,改变群落土壤化学性质,土壤化感作用可能是无瓣海桑能够控制互花米草的机制之一。


我国部分地区大豆疫霉群体遗传分析
《南京农业大学学报 》 2011 北大核心 CSCD
摘要:为探究我国大豆疫霉菌的遗传多样性,使用13对简单重复序列标记(simple sequence repeats,SSR)引物对来自部分地区的79个大豆疫霉菌分离物进行了DNA指纹分析。13对SSR引物共扩增出33条条带,其中多态性条带比例为97.0%。SSR指纹聚类分析表明:当以相异距离0.79为阈值时,可将79个大豆疫霉菌分离物划分为13个遗传聚类组。多数大豆疫霉菌分离物之间遗传相似性较低,表明我国大豆疫霉在DNA水平上发生了显著的遗传变异,从而具有较丰富的遗传多样性。大豆疫霉菌DNA多态性特征与分离物地理来源之间存在一定相关性,说明不同地区的大豆疫霉菌群体与大豆栽培品种之间的互作很可能是引起大豆疫霉菌发生广泛遗传变异的主要原因。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