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研产出
钾水平对巴西橡胶树幼苗叶片叶绿素及可溶性蛋白含量的影响
《中国农学通报 》 2011 北大核心 CSCD
摘要:为了解钾肥对橡胶幼苗生理特性的影响,促进天然橡胶生产中合理施用钾肥,笔者用水培试验技术探索了低钾胁迫对天然橡胶幼苗叶片叶绿素含量和可溶性蛋白含量的影响。结果表明:低钾胁迫显著降低了橡胶幼苗叶片的chlb含量和叶绿素总量,各处理间chla含量相差不大,同时,低钾胁迫显著提高了chla/chlb的比值。相关分析表明,橡胶幼苗各器官生物量和根长、株高、茎粗等同叶片chla、chlb含量正相关,而与chla/chlb比值负相关。此外,低钾胁迫显著降低了橡胶幼苗叶片的可溶性蛋白含量。总之,低钾胁迫导致了反映橡胶幼苗叶片光合作用、总代谢活动水平的生理指标下降,从而抑制了橡胶幼苗的生长。


豆粕发酵液对香蕉幼苗枯萎病防效的影响
《中国农学通报 》 2011 北大核心 CSCD
摘要:为了研究豆粕发酵液对香蕉枯萎病的防治效果,笔者使用从发酵菌液中分离得到的对香蕉枯萎病病原菌--尖孢镰刀菌古巴专化型4号生理小种(Fusarium oxysporum f.sp.cubense race4,Foc4)有拮抗效果与促生效果(即非抑制效果但对香蕉植株有促生作用)的菌液及混合菌液,分别对香蕉幼苗进行伤根淋菌、未伤根淋菌处理。结果表明:不同试验处理对香蕉枯萎病均有不同程度地防效。其中,使用混合发酵液对未伤根的香蕉幼苗进行淋菌处理,可显著提高超氧化物歧化酶(SOD)、过氧化物酶(POD)的活性,增加游离脯氨酸的含量,降低MDA值,对香蕉枯萎病防效达到94.3%。
关键词: 香蕉 枯萎病 尖孢镰刀菌古巴专化型4号生理小种 有机质发酵菌液


推动亚非拉热带作物发展 拓宽农业南南合作领域
《世界农业 》 2011 北大核心
摘要:发展以热带农业为重点的国际合作是中国不可多得的外交资源。亚非拉及南太平洋岛国主要是农业国,多属热带地区;中国是国际上为数不多的具有热带作物研究优势及与亚非拉农业生产条件相适应的农业生产技术援助能力的国家。通过联合国推动以支持亚非拉热带农作物发展为重点的南南合作具有战略意义:一是丰富南南合作内涵,深化中非发展战略,化基础设施援助模式为农业科技援助模式;二是在全球范围内配置资源,保障中国及全球粮食安全;三是将中国农业研发与贸易阵地前移,有助于量体裁衣,提高农业科技援助针对性;四是借助联合国等国际舆论高地,传播具有中国特色的技术转让理论及实践新模式,提升中国软实力。热带农业在世界热区国家具有重要价值,全面释放中国热带作物外交资源潜能,符合中国外交战略总体方向。


3种发酵菌堆制木薯皮基质对黄瓜幼苗生长和光合能力的影响
《江西农业大学学报 》 2011 北大核心 CSCD
摘要:利用EM菌、CM菌和酵素菌3种发酵菌堆制木薯皮基质,研究不同发酵菌堆制的木薯皮作为单一基质和混合基质[V(木薯皮)∶V(沙)=5∶1]对黄瓜幼苗生长及光合的影响。结果表明:与没有添加发酵菌堆制相比,木薯皮添加发酵菌堆制后,总孔隙度变化不大,持水孔隙度增加;根据形态指标判断,单一基质栽培黄瓜,EM发酵菌表现最优,混合基质栽培黄瓜,酵素菌表现最好;根据光合潜力来判断,单一基质栽培时,酵素菌表现最优,复合基质栽培时,CM菌表现最优;无论是从生长还是光合潜力来讲,添加发酵菌堆制基质,栽培黄瓜的效果都要优于不添加发酵菌。


复合菌剂对盆栽番茄土壤理化性质及微生物活性的影响
《生态环境学报 》 2011 北大核心 CSCD
摘要:通过盆栽对照试验的方法,研究复合菌剂C1、C2对土壤理化性质及微生物活性的影响,结果表明:与对照相比,施用复合菌剂C1、C2能够减少土壤真菌的数量,在施菌剂早期可以增加土壤细菌的数量,对土壤放线菌影响较小;提高土壤有机质、碱解氮、速效磷、速效钾等土壤养分的质量分数,降低土壤酸度;同时还能够显著地增强土壤脲酶、磷酸酶、纤维素酶及过氧化氢酶的活性。进一步对各处理的土壤因素进行主成分分析,结果显示PC1为土壤碱解氮、速效磷、速效钾,PC2为土壤矿化氮、脲酶、纤维素酶。综合评价土壤质量,复合菌剂C2在各处理中综合得分最大。
关键词: 复合菌剂 土壤微生物 土壤酶活性 土壤养分 主成分分析


钾水平对巴西橡胶树幼苗磷组分和酸性磷酸酶活性的影响
《安徽农业科学 》 2011 北大核心
摘要:[目的]研究不同钾水平对巴西橡胶树(Hevea brasiliensis)幼苗各器官磷组分和酸性磷酸酶活性的影响。[方法]采用水培试验。试验材料为巴西橡胶树RRIM600种子实生幼苗,K2O浓度分别为0、1、10、50、250 mg/L。[结果]缺钾降低了橡胶幼苗各器官中可溶性磷含量及其比例,但提高了橡胶幼苗各器官中不可溶性磷含量及其比例。橡胶幼苗各器官中可溶性磷含量差异显著,且大小顺序为根>皮>叶,而不可溶性磷含量在根中极显著大于叶和茎部的皮,但根和茎部的皮中不可溶性磷含量差异不显著。酸性磷酸酶活性在各器官之间差异极显著,但同一器官中,不同钾营养浓度下,酸性磷酸酶活性则差异不显著。[结论]该揭示了不同钾水平下天然橡胶幼苗不同器官磷组分特性和酸性磷酸酶活性的变化特点,可以为天然橡胶生长中的磷钾营养合理配施奠定理论依据。


桔小实蝇抗性个体流动对抗性个体频率的影响
《昆虫学报 》 2011 北大核心 CSCD
摘要:为了解害虫个体的迁移对害虫群体抗药性发展的影响,本研究利用实验室内建立的桔小实蝇Bactrocera dorsalis对敌百虫和高效氯氰菊酯两种抗性品系以及相对敏感品系,设计5%~25%个体的迁移比例,研究桔小实蝇抗、感个体流动对原始种群抗性个体频率的影响。结果表明:桔小实蝇抗性个体迁入敏感种群,使得敏感种群抗性个体频率增加,在抗性个体迁移率为25%时,影响敏感种群敌百虫和高效氯氰菊酯抗性个体频率的变化值分别为20.04%和41.75%;同样随着敏感个体迁入比例的增加,抗性种群中抗性个体频率降低程度越大,在敏感个体迁移率为25%时,抗性种群敌百虫和高效氯氰菊酯抗性个体频率的变化值分别为56.20%和25.88%。利用抗性个体频率变化值与相应迁移率的比值来表示迁移的相对效率,在抗性个体迁移率为5%时,影响敏感种群抗性个体频率变化的相对效率最高;在敏感个体迁移率分别为5%和10%时,影响敌百虫抗性种群和高效氯氰菊酯抗性种群抗性个体频率变化的相对效率最高。以抗、感个体迁移引起的抗性个体频率变化值进行趋势拟合,发现抗敌百虫与抗高效氯氰菊酯桔小实蝇品系不同迁移比例下的抗性个体频率变化趋势分别符合密度模型(density model)和房屋模型(housing model),相关系数分别是0.9696和0.9647。研究结果表明通过合理地设计抗、感迁移比例能有效地延缓桔小实蝇抗性水平的上升,达到抗性治理的目的。
关键词: 桔小实蝇 抗药性 抗性个体流动 抗性个体频率 敌百虫 高效氯氰菊酯


鹅掌楸不同交配组合子代苗期生长变异及遗传稳定性分析
《浙江农林大学学报 》 2011 北大核心 CSCD
摘要:种间杂交和杂种优势利用是鹅掌楸Liriodendron spp.遗传改良的重要途径。报道了鹅掌楸不同交配类型和不同交配组合子代的生长表现及遗传稳定性,为杂交鹅掌楸品种选育提供参考依据。参试鹅掌楸交配组合39个,分属3种交配类型(种间杂交、种内杂交及回交),以鹅掌楸自由授粉子代为对照,在3个试验点进行子代测定。通过对各交配组合子代2年生苗进行苗高和地径比较分析。结果表明,就苗期生长量而言,鹅掌楸种间杂交、种内杂交及回交均显著高于对照。其中,种间杂交组合子代生长最好,种内杂交组合子代次之,回交组合优势较小。种间正反交组合间差异不显著,而同一交配类型的不同组合间差异达极显著水平(P<0.01)。表明在鹅掌楸杂种优势利用时,应重视杂交亲本的选择。同时,利用Eberhart和Russell模型评价了各杂交组合的生长适应性与遗传稳定性,并初选出生长快、适应性强、综合性状较优的组合J×L,而组合BK1×H和Z×WYS1生长较快,但稳定性较差。表5参16
关键词: 林木育种学 鹅掌楸 交配组合 遗传变异 遗传稳定性


油蒿不同演替阶段钻蛀性害虫幼虫与天敌在空间格局上的关系
《林业科学 》 2011 北大核心 CSCD
摘要:油蒿(Artemisia ordosica)钻蛀性害虫包括沙蒿圆吉丁虫(Sphenoptera sp.)(鞘翅目:吉丁虫科)、沙蒿大粒象(Adosopius sp.)(鞘翅目:象甲科)、沙蒿木蠹蛾(Holcocerus artemisiae)(鳞翅目:木蠹蛾科)和一种卷蛾科(Tortricidae)蛀茎害虫,主要分布于我国的内蒙古、陕西、宁夏、甘肃等省区(阎伟等,2009a;2009b),且有大面积暴发的趋势。它们主要以幼虫危害油蒿根和茎基部,在根茎内钻蛀隧道,破坏木质部而导致油蒿死亡。


胶州湾大肠菌群丰度变化及对环境污染的指示
《海洋与湖沼 》 2011 北大核心 CSCD
摘要:采用MPN计数法对胶州湾大肠菌群丰度进行7年(84个月)连续监测,结果表明,大肠菌群丰度的周年变化明显,全年最高丰度与最低丰度相差约2.2倍。胶州湾大肠菌群丰度自2005—2009年明显下降,降幅达67%,说明胶州湾环境质量有所好转。研究还发现大肠菌群丰度变化具有明显的区域特征,河口区最高,湾内区最低,差异近11倍。大肠菌群丰度与环境因子的相关性分析表明,大肠菌群丰度变化与胶州湾海水中总氮、溶解有机碳、叶绿素a浓度,海水盐度及青岛市废水排放量均显著相关。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