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研产出
抗癌药物白藜芦醇与血红蛋白相互作用研究
《华中师范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 2011 北大核心 CSCD
摘要:运用荧光猝灭法和分子对接法研究抗癌药物白藜芦醇(Resveratrol,Res)与血红蛋白(Hemoglobin,Hb)的相互作用.结果显示,Res对Hb的猝灭作用为静态猝灭,药物与蛋白之间形成复合物.Res在Hb上只有一个结合位点,两者的结合常数为0.74×10~5L·mol~(-1)(298 K),结合距离为3.65nm.热力学分析结果表明结合过程是自发、放热过程.热力学分析及分子对接结果表明Res与Hb之间的结合力以氢键为主,静电作用在结合中也发挥了作用.Res与Hb分子对接显示Res位于Hb的中央空腔,稍偏向于亚基α.


土地利用变化对海南热带土壤球囊霉素的影响
《贵州农业科学 》 2011 北大核心
摘要:为海南热带土壤资源的合理利用提供依据,采用20 mmol/L的热柠檬酸钠(121℃)提取海南白沙次生林、水田以及橡胶林剖面(0~50 cm)土壤中球囊霉素相关土壤蛋白质含量,用Bradford染色法进行测定,研究了土地利用变化对海南热带土壤球囊霉素的影响。结果表明:海南次生林、水田以及橡胶林土壤中球囊霉素相关土壤蛋白质含量相对较低,0~10 cm土层中球囊霉素相关土壤蛋白质含量最高,为3.43~4.78 mg/g;20~50 cm土层中球囊霉素相关土壤蛋白质含量最低,为1.5~2.36 mg/g。海南次生林、水田和橡胶林0~20 cm土壤中球囊霉素相关土壤蛋白质含量分别显著高于相同利用方式20~50 cm土壤层次中球囊霉素相关土壤蛋白质含量。土地利用方式由次生林转变为水田和橡胶林对0~20 cm土壤层中球囊霉素相关土壤蛋白质含量没有影响,使得20~50 cm土壤中球囊霉素相关土壤蛋白质含量显著降低。
关键词: 土壤 球囊霉素相关土壤蛋白质 土地利用变化


一株抗MRSA内生细菌的鉴定及其活性物质
《微生物学通报 》 2011 北大核心 CSCD
摘要:根据生理生化特征和16S rDNA序列,对一株从新疆苦豆子Sophora alopecuroides中分离的、对耐甲氧西林金黄色葡萄球菌(Methicillin-resistant Staphylococcus aureus,MRSA)具有较强拮抗作用的内生细菌菌株KDNB6进行鉴定;并通过硅胶柱、凝胶柱层析从该菌发酵产物中分离纯化了抗MRSA的活性物质。结果表明菌株KDNB6各项特征与粘质沙雷氏菌Serratia marcescens最为接近,鉴定为S.marcescens。从菌株KDNB6的代谢产物中分离到一个抗MRSA的活性成分。


不同改性剂对纳米SiO_2/NR复合材料结构与力学性能的影响
《材料导报 》 2011 北大核心
摘要:采用硅烷偶联剂(Si-69、KH-590和KH-550)、钛酸酯偶联剂(NGT-201)和十二烷基硫酸钠作为纳米SiO2的表面改性剂,研究了不同改性剂对纳米SiO2/NR复合材料结构与力学性能的影响。结果表明,所采用的改性剂对纳米SiO2/NR复合材料具有较好的改性效果,其增强了纳米SiO2与天然橡胶的界面作用,改善了复合材料的结构,提高了复合材料的力学性能。改性剂的改性效果由强到弱的顺序为Si-69>KH-590>KH-550>NGT-201>十二烷基硫酸钠。
关键词: 纳米SiO2 天然橡胶 复合材料 改性 力学性能 结构


中国石斛兰属(兰科)-新记录种-广坝石斛兰
《热带亚热带植物学报 》 2011 北大核心 CSCD
摘要:报道了中国兰科(Orchidaceae)植物一新记录种-广坝石斛兰(Dendrobium lagarum Seidenf.).它与景洪石斛(D.exile Schltr.)相似,但本种不分枝,茎上部"Z"字形,叶片较稀疏;茎基不膨大成纺锤形,具有7~8条均匀的纵脊线,花大小约为景洪石斛的-半,唇瓣中裂片近三角形,蕊柱足不具球状胼胝体.
关键词: 石斛兰属,广坝石斛兰,兰科 新记录 中国


改良一步法提取植物RNA·DNA和蛋白质的研究
《安徽农业科学 》 2011 北大核心
摘要:[目的]利用改良的一步法提取植物RNA、DNA和蛋白质。[方法]采用CTAB试剂对Biozol抽提法进行改良,用一步法分别对玉米(Zea mays L.)、大豆(Glycine max L.)、苜蓿(Medicago sativa L.)和黄瓜(Cucumis sativus L.)4种作物根的RNA、DNA和蛋白质进行共提取,并对其HO-1和CDPK1基因及HO-1蛋白质进行鉴定。[结果]经紫外分光光度计测定和琼脂糖凝胶电泳分析证明获得的RNA和DNA样品纯度较高;HO-1和CDPK1基因的RT-PCR结果呈阳性;所提取的蛋白质也可用于Western blot分析;整个提取过程只需3h。[结论]该方法实用性较强,具有广泛的应用价值。


植物源杀虫剂对椰心叶甲和椰甲截脉姬小蜂的安全性评价
《广东农业科学 》 2011 北大核心 CSCD
摘要:采用叶片浸渍法和药膜法测定了4种植物源杀虫剂对椰心叶甲和椰甲截脉姬小蜂的毒力,比较了药剂在二者之间的毒力选择性。结果表明,供试杀虫剂中以印楝素和苦参碱对椰心叶甲和椰甲截脉姬小蜂的选择性最高,其选择性比值(LC50椰甲截脉姬小蜂/LC50椰心叶甲)为0.4856和0.4597;烟碱虽然对椰心叶甲的毒力较高,LC50为9.3095 mg/L,但同时对椰甲截脉姬小蜂的毒力也较高,LC50为1.9286 mg/L,导致对椰甲截脉姬小蜂的安全性较低,选择性比值分别为0.2072。在急需化学药剂迅速降低虫口基数时,可选用烟碱等对椰心叶甲毒力较高的药剂,但当与椰甲截脉姬小蜂混合使用时,则用选用安全性较高的印楝素和苦参碱等植物源杀虫剂。
关键词: 植物源杀虫剂 椰心叶甲 椰甲截脉姬小蜂 生物活性 选择毒力


芒果不同品种茎叶粗提物对植物病原菌的抑菌作用
《东北农业大学学报 》 2011 北大核心 CSCD
摘要:采用生长速率法测定了芒果不同品种茎叶粗提物对芒果炭疽病菌(Colletotrichum gloeosporioides Penz)、芒果蒂腐病菌(Botryodiplodia theobromae Pat)、香蕉炭疽病菌[Colletotrichum musae(Berk&Curt)Arx]、香蕉枯萎病菌(Fusarium oxysporum f.sp.cubense)、西瓜枯萎病菌(Fusarium oxysporum f.sp.niveum)和水稻纹枯病菌(Rhizoctoniasolani Kühn)6种病原菌的抑菌活性。结果表明,在5 mg.mL-1浓度下,芒果茎叶粗提物对6种病原菌具有好的抑菌效果。其中A3、A17、A25和A65对水稻纹枯病菌的抑菌活性在60%以上,A3对芒果炭疽病菌和芒果蒂腐病菌的抑制活性分别为72.73%和61.67%,A17对芒果蒂腐病菌的抑制活性为65.83%,与苦参碱药剂间差异显著,且都优于苦参碱的抑菌活性;A3粗提物对芒果炭疽病菌的EC50为2.2457 mg.mL-1,对芒果蒂腐病菌的EC50为3.3215mg.mL-1。


不同基质处理对盆栽散尾葵生长的影响
《西北农业学报 》 2011 北大核心 CSCD
摘要:以塘泥、泥炭、桉树皮、花生壳、火炭灰为基本材料混配基质,在塘泥对照下,研究6种不同混配基质对盆栽散尾葵生长的影响。结果表明,散尾葵在混配基质V(泥炭)∶V(火炭灰)∶V(花生壳)=2∶2∶1中的生长表现最好,其株高、分蘖数、叶绿素和类胡萝卜素含量、净光合速率等指标均高于对照和其他处理,植株生长旺盛,叶色鲜绿。在混配基质V(桉树皮)∶V(火炭灰)=1∶1中,散尾葵的生长表现最差,各项生长指标均显著低于对照和其他处理,植株瘦弱,叶色发黄。根据综合评价结果,混配基质V(泥炭)∶V(火炭灰)∶V(花生壳)=2∶2∶1优于其他处理,较适于在盆栽散尾葵标准化生产中应用。


用pGAP启动子在P.pastoris中组成型表达漆酶
《生物技术 》 2011 北大核心 CSCD
摘要:目的:用pGAP启动子在P.pastoris中组成型表达漆酶。方法:用PCR从枯草芽孢杆菌基因组中扩增漆酶基因lac2。用NotⅠ和EcoRⅠ双酶切将lac2基因重组于表达载体PGAP9K。通过电转法将其转化于P.pastoris基因组,筛选高G418抗性以及高表达Lac2酶的重组子作为工程菌Gs115(pGAP9k-lac2)。用甘油作为碳源在50L生物反应器中表达重组漆酶Lac2。用ABTS法测定发酵液中的漆酶活力。结果:在发酵30h时,其Lac2酶的表达达峰值,其活性为136.67U/L。其峰值的Lac2酶的表达量为50mg/L。表达产物具有分解ABTs的活性。结论:成功克隆了漆酶基因lac2,并首次实现用pGAP启动子在P.pastoris中组成型表达漆酶,为用P.Pastoris规模化生产漆酶奠定了基础。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