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研产出
巴西橡胶树树根组织培养外植体消毒研究
《安徽农业科学 》 2011 北大核心
摘要:[目的]寻找一条降低橡胶树树根组织培养中外植体污染的有效途径。[方法]对巴西橡胶树树根进行组织培养,取林段断根处理30d后的新根为外植体,采用1g/L多菌灵、0.1%HgCl2和不同浓度益培隆对其进行了消毒试验。[结果]在常规消毒前先采用1g/L多菌灵对外植体处理2.5h,再用75%乙醇消毒30s及0.1%HgCl2消毒6min,然后接种到添加0.1%益培隆的固体愈伤诱导培养基上,培养30d后外植体污染率下降至44.59%,存活率达25.60%。[结论]为降低橡胶树树根组织培养中外植体污染提供了理论依据。


植物抗寒分子育种研究进展
《广东农业科学 》 2011 北大核心 CSCD
摘要:低温是限制植物生长、发育及果实品质的主要环境因子。在人们通过分子育种方式定向改变植物抗寒性的大量研究基础上,就近年来有关植物抗寒分子育种的相关研究进行概述,如膜稳定性、抗氧化酶活性、抗冻蛋白表达、低温信号转录、渗透调节、植物激素调节相关的抗寒分子育种等方面。


海南血竭的化学成分(英文)
《中国天然药物 》 2011 北大核心 CSCD
摘要:目的:对海南龙血树所产血竭的化学成分进行研究。方法:运用硅胶柱色谱和SephadexLH-20凝胶柱色谱等方法对化合物进行分离纯化,通过理化性质及波谱数据鉴定其结构。结果:分离鉴定了8个化合物,分别为丁香脂素(1),松脂醇(2),蛇菰宁(3),2-(4-hydroxyphenyl)-6-(3-methoxy-4-hydroxyphenyl)-3,7-dioxabicyclo[3.3.0]octane(4),5,7-二羟基-4′-甲氧基-8-甲基黄烷(5),7,4′-二羟基-8-甲氧基高异黄烷(6),(2R)-7,4′-二羟基-8-甲基黄烷(7),(2S)-7,3′-二羟基-4′-甲氧基黄烷(8)。结论:以上化合物均为首次从海南血竭分离得到。


叶面肥中磷含量测定方法的比较研究
《中国土壤与肥料 》 2011 北大核心 CSCD
摘要:采用分光光度法、电感耦合等离子发射光谱法(ICP-AES)和离子色谱法测定叶面肥样品中的全磷和速效磷的含量。通过样品测试数据的比较,分光光度法和ICP-AES测定全磷的结果一致,能很好的吻合,两种方法可以在叶面肥全磷的测定中相互确认,并应用于常规分析;而分光光度法和离子色谱法测定速效磷的结果在部分叶面肥中存在一定的差异,离子色谱法只能作为分光光度法测定叶面肥中速效磷的一种补充方法。本文为磷元素含量影响叶面肥品质的分析提供了选择测定方法的依据。
关键词: 叶面肥 分光光度法 电感耦合等离子发射光谱法 离子色谱法 全磷 速效磷


利用黑曲霉β-葡萄糖苷酶催化香兰素葡萄糖苷水解
《基因组学与应用生物学 》 2011 北大核心 CSCD
摘要:本文通过在香兰素葡萄糖苷溶液中加入黑曲霉菌种发酵制取的β-葡萄糖苷酶,进行酶促反应实验,定时取样进行高效液相分析检测,结果表明在反应过程中,溶液中香兰素葡萄糖苷的含量呈逐步下降趋势,香兰素的量呈逐步增加趋势;而在没有加β-葡萄糖苷酶的对照实验中,整个反应过程中香兰素葡萄糖苷的含量基本没有出现什么变化,在反应液中也没有检测到香兰素,这说明黑曲霉β-葡萄糖苷酶能够催化香兰素葡萄糖苷分解为香兰素的反应。


纳米细菌纤维素柱层析分离
《功能材料 》 2011 EI 北大核心
摘要:以海南特有的椰子水为原料,通过木醋杆菌合成细菌纤维素(bacterial cellulose,简称BC)。通过膜分离将大分子凝胶和菌种以及破碎细胞除去,采用等电点法和Sevage法除蛋白、乙醚除脂肪、离子交换树脂除盐、DEAE-32柱进行柱层析得到中性纳米细菌纤维素,经过Sephadex-G100柱层析精制得到重均分子量(Mw)为9598,分子量分布指数约为1.1的纳米细菌纤维素。用透射电镜测试了其形貌,证明其颗粒近似球形,直径约20nm。
关键词: 纳米细菌纤维素 柱层析 DEAE-32柱 Sephadex-G100柱


苦豆子7种生物碱对椰心叶甲的生物活性
《河南科技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 2011 北大核心
摘要:室内测定了苦豆子7种生物碱对椰心叶甲3龄幼虫的拒食及毒杀作用,结果表明:苦豆子7种生物碱对椰心叶甲3龄幼虫均具有明显的拒食作用,其中以苦豆碱的活性最高,处理后24 h和48 h的拒食率分别为90.35%和93.27%(1 mg/mL)。毒杀试验显示野靛碱和苦豆碱的毒杀作用要优于其他生物碱,处理后第9天的校正死亡率均达到100%。此外,苦豆子7种生物碱对椰心叶甲还有一定的杀卵作用,野靛碱和苦豆碱在处理后第5天的卵孵化率均小于12%(2 mg/mL)。


红毛丹果壳的化学成分研究
《中草药 》 2011 北大核心 CSCD
摘要:目的研究红毛丹Nephelium lappaceum果壳的化学成分。方法采用硅胶柱色谱与Sephadex LH-20凝胶柱色谱进行分离纯化,并运用波谱方法对分离的化合物进行结构鉴定。结果从红毛丹果壳醋酸乙酯提取物中分离鉴定了14个化合物,经波谱解析鉴定为邻苯二酚(1)、4-甲氧基甲苯(2)、没食子酸乙酯(3)、3-(3,4-二甲氧基苯基)-2-丙烯醛(4)、异莨菪亭(5)、麦角甾醇(6)、滨藜叶分药花苷(7)、常春藤皂苷元(8)、二氢山柰酚(9)、山柰酚(10)、kaempferol-3-β-D-(6-O-trans-p-coumaroyl)-glucopyranoside(11)、山柰酚-3-α-L-吡喃鼠李糖苷(12)、山柰酚-3-O-(6-O-咖啡酰基)-β-D-吡喃葡萄糖苷(13)、β-谷甾醇(14)。结论所有化合物均为首次从红毛丹果壳中分离得到。
关键词: 红毛丹 无患子科 山柰酚 山柰酚-3-α-L-吡喃鼠李糖苷 异莨菪亭


常用杀虫剂对螺旋粉虱与六斑月瓢虫生物活性及选择毒力
《中国农学通报 》 2011 北大核心 CSCD
摘要:为明确常用杀虫剂对螺旋粉虱和六斑月瓢虫的选择毒力,提高螺旋粉虱的防治水平,采用浸渍法和药膜法测定了3种常用杀虫剂对螺旋粉虱及六斑月瓢虫的生物活性。结果表明,供试3种杀虫剂均对螺旋粉虱表现出一定的生物活性,其中在对螺旋粉虱成虫的活性中以高氯苯油毒力最高,其LC50值为4.1482mg/L,对3龄若虫的毒力测定中,辛硫磷活性最高,其LC50值为6.7367mg/L。对六斑月瓢虫的安全性评价结果表明,辛硫磷表现出较高的选择毒力,其对螺旋粉虱成虫和3龄若虫对天敌六斑月瓢虫成虫的选择性指数分别为12.1869和15.1077。在螺旋粉虱成虫和3龄若虫盛发期可分别选用高氯苯油和辛硫磷作为防控药剂,但在天敌六斑月瓢虫数量较多时,可选择辛硫磷,以协调螺旋粉虱的化学防治和生物防治。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