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访问广东省农业科学院 机构知识库!
筛选
科研产出
排序方式:

时间

  • 时间
  • 相关度
  • 被引量
资源类型: 中文期刊
收录级别:北大核心(精确检索)
8714条记录
苦瓜的微波灭酶技术

农业机械学报 2008 EI 北大核心 CSCD

摘要:在不同的微波处理、微波结合抗褐变剂处理条件下研究了苦瓜多酚氧化酶和过氧化物酶的微波灭酶技术。结果表明:微波功率越大,载样量越少,多酚氧化酶越易失活,而切片厚度在1cm以下对其活性影响不大。当载样量为40g时,样品预先在功率800W的微波下处理1min,再在质量浓度为0.1μg/mL的EDTA钠盐溶液浸泡60min,最后微波间歇处理3min,则可使其中的多酚氧化酶活性完全钝化。过氧化物酶随微波功率增大而迅速失活,在载样量为40g、切片厚度为0.5cm、微波功率为800W条件下,处理1min即可失活。

关键词: 苦瓜 微波 多酚氧化酶 过氧化物酶 灭酶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柑橘新品种少核红橙的选育

中国果树 2008 北大核心

摘要:少核红橙是1979年和1987年连续2个营养世代用γ射线照射红江橙接穗,1993年从其诱变后代中选出的柑橘新品种。果实近球形,单果重136.0g,果皮橙红色;单果有种子3粒左右,单果种子数明显少于原品种红江橙;肉质嫩滑,汁液多,风味甜,丰产;在广东省中南部地区,果实12月中旬至来年1月上旬成熟。2007年12月通过广东省农作物品种审定委员会新品种登记。

关键词: 柑橘 诱变 新品种 少核红橙 种子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广东农区毒饵站灭鼠技术试验研究

广东农业科学 2008 北大核心 CSCD

摘要:从毒饵的取食量、保鲜效果和灭鼠效果等方面对毒饵站的规格和材料进行了试验研究,结果表明:两端开口的双孔毒饵站具有较高取食率,同时对毒饵也有较好的保鲜效果;口径10 cm、长度40 cm的瓦筒毒饵站在取食率、防治效果、防盗及来源等方面比PVC管更有优势,适合广东省农区推广使用。

关键词: 毒饵站 取食率 保鲜效果 灭鼠效果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优质高产抗病杂交稻新组合天优368

广东农业科学 2008 北大核心 CSCD

摘要:天优368是广东省农科院水稻研究所用自选不育系天丰A与自选恢复系广恢368配组育成的优质高产抗病杂交稻新组合。该组合具有高产稳产、品质优(国标3级)、高抗稻瘟病、生育期适中、适应性广、制种产量高等特点,适宜华南稻区早、晚造种植及南方稻区作晚稻种植。2005年通过广东省农作物品种审定,2008年列为广东省主推品种。

关键词: 杂交稻 天优368 优质 产量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大肠杆菌外排泵系统基因表达及ELISA检测方法建立

中国农业科学 2008 北大核心 CSCD

摘要:【目的】对大肠杆菌AcrAB外排泵系统acrA、acrB基因进行原核表达,获得的表达产物AcrA、AcrB蛋白分别免疫兔,制备相应的抗体,建立大肠杆菌外排泵表达水平的ELISA检测方法。【方法】扩增AcrAB外排泵系统acrA、acrB基因片段,扩增片段分别与原核表达载体pET-41a(+)连接构建重组质粒,于BL21(DE3)中进行诱导表达。表达产物AcrA、AcrB纯化后分别免疫新西兰大白兔,获得抗AcrA、AcrB抗血清,并用Western blot方法对表达产物进行鉴定分析。纯化的AcrA、AcrB蛋白分别按不同的浓度包被酶标板,与不同稀释倍数的抗血清反应,通过ELISA检测确定最佳抗原包被浓度及抗体稀释度,初步建立大肠杆菌外排泵表达水平的ELISA检测方法。【结果】成功克隆和表达了acrA、acrB基因片段,经SDS-PAGE检测表明两种表达产物AcrA、AcrB均以可溶性蛋白形式存在。AcrA、AcrB抗原蛋白最佳包被浓度分别为1.0μg.ml-1和0.5μg.ml-1,抗AcrA、AcrB血清的最佳稀释度分别为1﹕800和1﹕400。用初步建立的ELISA方法检测8株大肠杆菌多重耐药菌株外排泵表达水平,结果表明分别用两种蛋白作包被抗体检测外排泵表达水平的结果一致。【结论】本研究通过原核表达的方法获得大肠杆菌AcrAB外排泵系统AcrA、AcrB蛋白并制备了相应的抗体,分别用两种抗体包被酶标板,并建立了大肠杆菌外排泵表达水平的ELISA检测方法,对8株多重耐药菌株的检测结果表明该方法可行、可靠。

关键词: 大肠杆菌 外排泵 原核表达 抗体 ELISA方法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古山二号龙眼采收成熟度研究

中国果树 2008 北大核心

摘要:研究龙眼品种古山二号适宜采收期。结果表明:随着采收期的延迟,果形由近扁圆球形逐渐变成扁圆球形,重量增加,果皮变薄而果肉逐渐增厚,可食率、品质提高。但过熟的龙眼果皮变厚,内果皮褐变,品质下降。可溶性固形物、比熟度、长横径/短横径、皮质量/核质量、核质量/果质量、果实发育期、内果皮褐变可判断古山二号龙眼的采收成熟度。

关键词: 龙眼 古山二号 成熟 采收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新农村建设背景下的农业科技集成发展需求与战略

广东农业科学 2008 北大核心 CSCD

摘要:阐释了农业科技集成的内涵,并从"生产、生活、管理"的角度分析了新农村建设对农业科技集成的需求,提出了强化农业科技集成、推进新农村建设的政策建议,包括:深化农业科研体制改革、调整农业科研目标、活化农技推广服务体系、创新人才培养和激励机制等。

关键词: 农业科技集成 新农村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控释肥料在甘蔗生产上的应用效果研究

广东农业科学 2008 北大核心 CSCD

摘要:田间试验结果表明,以普通肥料与控释肥料相结合的施肥方法较对照处理(T2)可减少2次追肥,糖锤度、蔗糖份、纤维份及汁简纯度分别增加3.0%、4.1%、8.8%和1.8%,提高产量6.0%,每667 m2提高生产效益77元。而单独施用控释肥因成本增加和产量降低导致效益下降。说明将普通肥料与控释肥相结合施用是甘蔗省工增产增收的有效措施。

关键词: 控释肥 甘蔗 肥效 产量 品质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猪繁殖与呼吸综合征河南毒株Henan-1的分离及其NSP2、ORF3、ORF5的序列分析

西北农业学报 2008 北大核心 CSCD

摘要:将2007年1月河南省某猪场送检的疑似高热病病料处理后接种于Marc-145细胞,出现细胞聚集、固缩、脱落等特异性细胞病变。根据GenBank中猪繁殖与呼吸综合征病毒(PRRSV)的基因序列设计并合成针对NSP2、ORF3和ORF5基因的引物,RT-PCR扩增目的基因并将其克隆入pMD18-T载体进行测序。并与国内外已发表的毒株的序列进行比较。结果表明:分离毒株Henan-1是美洲型PRRSV,而且NSP2基因发生30个AA的不连续缺失;Henan-1的NSP2、ORF3和ORF5基因与JXA1、JX0612、HZ-X、HB-1(sh)、CH-la、HB-2(sh)、SP、ATCC VR-2332、Henan-HN1、Resp PRRS/Repro MLV、PA8、BJ-4等毒株等位基因的核苷酸同源性分别为83.0%~99.0%、88.3%~99.2%、88.6%~99.5%,推导的氨基酸同源性分别为66.7%~97.9%、84.7%~98.8%8、7.1%~99.5%;而ORF3和ORF5基因与LV4.2.1等位基因核苷酸同源性分别为64.7%和64.2%,推导的氨基酸同源性分别为56.7%和61.0%。基因系统发育树分析表明:Henan-1与JXA1J、X0612株的亲缘关系很近,与HB-1(sh)亲缘关系较近,与HZ-X、CH-la、HB-2(sh)、SP、RespPRRS/Repro MLV等毒株处于不同的分支。

关键词: 猪繁殖与呼吸综合征病毒 Henan-1毒株 序列分析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不同果桑品种桑椹成熟过程中非花青素酚类物质的含量变化

蚕业科学 2008 北大核心 CSCD

摘要:采用高效液相色谱(HPLC)法测定了3个果桑品种大10、选27、苗66的桑椹成熟过程中15种非花青素酚类物质及总酚的含量变化与差异。以ZORBAX SB-C18色谱柱(4.6 mm×250 mm,5μm)和流动相A(乙腈)、B(0.4%冰醋酸)进行梯度洗脱,可以较好地分离测定桑椹中的非花青素酚类物质。在3个品种的桑椹成熟过程中,15种非花青素酚类物质的含量变化不尽相同,不同的非花青素酚类物质在同一品种桑椹成熟过程中的含量变化不完全相同,同一种非花青素酚类物质在不同品种桑椹成熟过程中的含量变化也不完全相同。3个品种的成熟桑椹中,15种非花青素酚类物质含量均依次为儿茶素>芦丁>金丝桃苷>安息香酸>绿原酸>龙胆酸>水杨酸>阿魏酸>香草酸>槲皮素>表儿茶素>没食子酸>丁香酸>咖啡酸>白藜芦醇;桑椹多酚物质的总含量在成熟过程中逐渐增加,其含量为选27>大10>苗66。

关键词: 桑品种 桑椹 非花青素多酚 高效液相色谱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