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访问河北省农林科学院 机构知识库!
筛选
科研产出
排序方式:

时间

  • 时间
  • 相关度
  • 被引量
资源类型: 中文期刊
11524条记录
高优势抗病虫棉花杂交品种——冀优杂69

现代农村科技 2010

摘要:冀优杂69是河北省农林科学院棉花研究所培育的高产、大铃、抗病虫棉花一代杂交种。1特征特性冀优杂69属中早熟品种,株型塔形,茎秆粗壮,生长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高产抗病虫棉花新品种冀H156

中国棉花 2010 北大核心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不同激素配比对大马士革玫瑰茎段继代增殖和生根培养的影响

安徽农学通报(上半月刊) 2010

摘要:以大马士革玫瑰1 a生枝条茎段为试材,研究不同激素配比对其继代增殖和生根培养的影响。结果表明:继代增殖培养以MS(蔗糖30 g/L;琼脂6 g/L;pH 5.8)为基础培养基,激素配比6-BA 1.0 mg/L+NAA 0.1 mg/L+GA30.1 mg/L为宜,增殖率为3.5。生根培养以1/2MS(蔗糖30 g/L;琼脂6 g/L;pH 5.8)为基础培养基,IBA 0.5 mg/L,生根率达72.5%。

关键词: 玫瑰茎段 增殖培养基 生根培养基 激素配比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棉花储藏中存在问题及解决办法

现代农村科技 2010

摘要:2009年下半年由于受到国际金融危机的影响,我国纺织业受到很大冲击,直接导致籽棉价格在低位运行,大多数棉农抱着惜售心理,好多在观望。棉农分户种植,种植面积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保护性耕作对小麦田杂草发生规律及小麦农艺性状的影响

河北农业科学 2010

摘要:比较了免耕覆盖玉米秸秆与旋耕玉米秸秆还田对小麦田杂草发生规律及对小麦农艺性状和产量的影响。结果表明:2种耕作方式麦田的杂草种类差异不大,免耕覆盖玉米秸秆能降低杂草发生的数量,但对小麦农艺性状和产量影响不大。

关键词: 免耕秸秆覆盖 旋耕 小麦 杂草 发生规律 农艺性状 产量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曲周县南部西瓜产地的测土配方施肥示范结果初报

现代农村科技 2010

摘要:2010年本文作者在"曲周县—中国农业大学—河北省农林科学院西瓜高产高效示范基地"——大河道乡后老营村进行了西瓜测土配方施肥试验示范,其结果表明,与对照田块相比,实施测土配方施肥的田块不仅西瓜的产量更高,而且西瓜品质也有明显改善,同时还减少了肥料投入的成本,促进了农民增收。

关键词: 西瓜 测土 配方 施肥 效益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西瓜嫁接育苗贴接法技术要点

现代农村科技 2010

摘要:2010年,中国农业大学联合河北省农林科学院和曲周县的技术力量在曲周县大河道乡后老营村建立了"西瓜高产高效示范基地"。驻示范基地师生经调查发现,西瓜重茬病害严重阻碍着当地西瓜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苹帅苹果生长结果习性和栽培要点

河北果树 2010

摘要:苹帅苹果是河北省农林科学院昌黎果树研究所以向阳红×胜利杂交育成,2009年12月通过河北省良种审定、河北省科技成果转化中心组织专家技术鉴定。1生长结果习性1.1植物学特征树姿较直立,主干树皮光滑,多年生枝灰褐色,顺滑;1年生枝灰紫褐色,粗壮,较直顺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中红侧沟茧蜂滞育生理生化指标变化规律研究

河北北方学院学报(自然科学版) 2010

摘要:以中红侧沟茧蜂为材料,对其滞育过程中不同发育阶段体内几种生理代谢指标进行测定,以明确其主要抗寒物质.结果表明:糖原含量除第16 d/6 d外,滞育条件下一直高于非滞育条件下的浓度,且差异显著,滞育条件下蛹期浓度最大为155.73μg/mg.海藻糖含量也是滞育条件一直高于与非滞育条件下的含量,二者均在蛹期出现最高值,滞育条件下浓度为104.75μg/mg,非滞育条件下为37.86μg/mg,且差异显著.脂类物质含量除蛹期外,其它任何时期滞育条件下的甘油三酯浓度一直高于非滞育条件下的浓度,且差异均显著.但含量一直较少,没有明显变化.蛋白含量测定结果表明:中红侧沟茧蜂进入滞育之前,即发育12和14 d时蛋白质浓度分别为5.53μg/mg、5.66μg/mg,非滞育条件下蛋白质含量较高,4 d时为13.89μg/mg,5 d为14.74μg/mg,两条件下差异显著.而整个滞育过程中蛋白质含量变化平缓,无显著差异,含量一直较低.滞育茧冷藏第60 d时蛋白质含量最大为8.47μg/mg,蛹期最少为5.05μg/mg.比较各指标含量可知中红侧沟茧蜂滞育时的主要抗寒物质是糖原.

关键词: 中红侧沟茧蜂 滞育 糖原 海藻糖 甘油三酯 蛋白质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20%叶枯唑WP防治桃树细菌性穿孔病田间试验

河北农业科学 2010

摘要:进行了20%叶枯唑可湿性粉剂防治桃树细菌性穿孔病的田间药效试验。结果表明:20%叶枯唑可湿性粉剂是防治桃树细菌性穿孔病的理想药剂,且使用安全。田间施用量为250.0mg/kg时较为经济。在发病初期开始喷药,间隔10~14d喷1次,连喷3~4次,防效达91.26%。

关键词: 桃树 叶枯唑 细菌性穿孔病 防治效果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