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研产出
大赖草总DNA转化小麦叶片mRNA差异显示技术中总RNA提取和反转录活性研究
《安徽农业科学 》 2009 北大核心
摘要:[目的]研究大赖草总DNA转化小麦叶片mRNA差异显示技术中总RNA的质量及反转录活性。[方法]在大赖草总DNA转化小麦幼苗叶片mRNA差异显示相关试验中,利用改进的TRIzol法,从幼苗叶片中提取总RNA,紫外光谱分析,1.2%琼脂糖电泳检测,并进行随机引物RT-PCR扩增。[结果]OD260 nm/OD280 nm比值为1.95~1.98;总RNA和RT-PCR电泳条带均表现出整齐、清晰。[结论]获得的总RNA质量好、纯度高,有很高的反转录活性,完全适合于进一步的分子生物学研究。
关键词: 大赖草总DNA转化小麦 差别显示 RNA 提取 反转录活性


红枣配方施肥效果研究
《新疆农垦科技 》 2009
摘要:红枣是南疆塔里木盆地主要的栽培果树之一,目前种植面积已达200 000 hm~2。阿克苏地区特别适宜种植红枣,但长期以来,红枣施肥缺乏科学合理的施肥观念,果农盲目施肥、随意施肥现象普遍,主要


黄龙山蔡家川林场景观格局分析及其破碎化评价
《安徽农业科学 》 2009 北大核心
摘要:基于1997年黄龙山蔡家川林场1∶50 000林相图和卫星航片的解译,利用景观分析软件Fragstats3.3,从景观总体特征、斑块面积、斑块数、斑块周长、分形维数和邻近度指数等方面对该区景观格局和破碎化程度进行分析和评价。结果表明,该区林地面积最大、最完整,其他景观类型多呈小面积零散分布;苗圃、采伐迹地、未成林地和预备造林地景观组分在景观中的周长比例及斑块边界周长较小,破碎化程度较高;各景观组分的分形维数均较低(接近于1),说明各景观组分斑块边界的褶皱程度较低,整个景观的边界形状较简单;林地的邻近度指数最大,破碎化程度最低,对整个生态系统稳定性的贡献最大。


新型双罐式“砂石+网式”全自动自洁式过滤器研制
《新疆农机化 》 2009
摘要:介绍了一种新型双罐式"砂石+网式"过滤器的整体结构、控制原理和试验设计方法,该机具具有结构简单、便于拆卸运输、维修方便、过滤能力强、精度高等特点。


有机加工番茄生产转换期土壤肥力变化研究
《新疆农业科学 》 2009 北大核心 CSCD
摘要:通过两年的田间小区试验研究了有机加工番茄生产转换期土壤肥力的变化。结果表明:0~20cm土壤,有机肥加轮作能够明显增加土壤中有机质、碱解氮、速效磷、速效钾的含量,对全氮含量影响不明显。以基施75 t/hm~2的有机肥,春麦+毛苕子与加工番茄轮作增加土壤中有机质、碱解氮含量较多,分别增加了33.2%和37.5%;以基施45 t/hm~2的有机肥,黄豆+春箭舌豌豆与加工番茄轮作增加土壤中速效磷、速效钾含量较多,分别增加了45.5%和64.2%。20~40cm土壤,有机肥加轮作能够明显增加土壤中有机质、全氮、碱解氮、速效磷、速效钾的含量;以基施75 t/hm~2的有机肥,春麦+毛苕子与加工番茄轮作增加土壤中有机质、全氮、碱解氮、速效磷、速效钾含量较多,分别增加了41.9%、46.2%、76.9%、200.8%和162.2%。


利用玉米选择导入系进行营养生长期抗旱性基因组区段定位
《玉米科学 》 2009 北大核心 CSCD
摘要:采用我国优异骨干自交系黄早四与掖478的回交群体(BC2S1和BC3S1)的抗旱性选择导入系群体,通过SSR标记检测群体中等位基因的导入频率,利用卡方检验对等位基因导入频率进行检测,同时结合表型-基因型方差分析(ANOVA)的方法,对抗旱群体进行抗旱性相关位点的分析。结果表明:利用卡方测验检测到31个供体等位基因导入,利用方差分析检测到98个位点导入,其中有17个位点是重合的,这些导入位点可能是抗旱相关的重要的候选基因组区段。
新疆棕漠土棉田施N水平对棉花产量和品质及光合特性的影响
《中国农学通报 》 2009 北大核心
摘要:为探明新疆内陆区干旱区棉花生育期施N肥用量,通过棕漠土棉田膜下滴灌试验,研究了在常规施N(24 kg/666.7m2)、优化施N(16 kg/666.7m2)条件下,棉花需肥比例、生产常用施肥比例、推荐施肥比例三种施N方式对棉花的产量和品质及光合特性的影响。结果表明:常规施N量下的推荐施N比例可获205.24 kg/666.7m2的皮棉产量;常规施N和优化施N对棉花纤维长度、纤维强度、纤维可纺系数影响差异可达到显著水平,而对棉花纤维整齐度、伸长率的影响差异不显著;常规施N的推荐施N比例可使棉花净光合速率在盛铃期达到20μmolCO2/(m2.s),并可获得高产;常规施N和优化施N条件下,推荐N比例的棉花叶绿素SPAD值最优。


扁桃棉花间作对棉花光合特性及产量影响的初步研究
《新疆农业科学 》 2009 北大核心 CSCD
摘要:以大田棉花为对照(CK),与20年生扁桃树下间作棉花(扁桃树下东西两侧第一行的棉花、垂直最大冠幅处的棉花、垂直最大冠幅外2 m处的棉花)的光合特性及产量进行比较研究,结果表明:①扁棉间作改变了棉花光合特性的日变化规律,对照棉花光合作用的日变化规律都呈双峰曲线,而间作棉花的变化规律都呈单峰曲线,峰值出现时间早晚与树影变化长度和方向有关。②扁棉间作对棉花的产量影响很大,主要表现在间作减少了株数单位面积、单位面积铃数和单株成铃数,进而影响了籽棉和皮棉的单位面积产量,扁桃树树冠内侧、树冠外侧2 m处的籽棉平均667 m~2产分别较对照递减了66.92%和42.78%。


新疆设施农业关键技术成果转化与应用
《新疆农机化 》 2009
摘要:设施农业产业化是自治区科技厅下达的自治区科技成果转化资金项目,项目由新疆农科院农业机械化研究所主持,新疆农科院农机化所、植保所、园艺所、土肥所承担,阿克苏地区园艺站、吐鲁番地区农技中心、塔城地区农业局、喀什地区科技局、昌吉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