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研产出
新疆木纳格葡萄斑叶蝉发生规律及防治技术
《西北园艺(果树专刊) 》 2009
摘要:新疆阿图什是我国木纳格葡萄的最大产区和优势产区,近年来随着葡萄面积的不断扩大,葡萄斑叶蝉危害逐年加重。为有效控制危害,笔者于


棉花咖啡酰辅酶A-O-甲基转移酶基因的克隆及表达
《西北植物学报 》 2009 北大核心 CSCD
摘要:根据棉花纤维特异表达cDNA文库分析得到的咖啡酰辅酶A-O-甲基转移酶(CCoAOMT)基因EST序列设计引物,采用RT-PCR技术首次从棉花中克隆了一个CCoAOMT基因,命名为GhCCoAOMT1(GenBank登录号为FJ848871)。研究结果表明:GhCCoAOMT1基因cDNA全长960bp,具有一个753bp的开放阅读框,5′非编码区为9bp,3′非编码区为198bp,编码250个氨基酸,预测分子量约为28.306kDa,等电点为5.39。利用PCR方法克隆了GhCCoAOMT1基因的基因组序列,长度为1311bp,包含5个外显子和4个内含子。氨基酸同源性分析发现,GhCCoAOMT1与来自毛白杨、烟草和苎麻的CCoAOMT同源性较高。半定量RT-PCR检测表明,GhC-CoAOMT1基因在棉花各个组织中都有表达,其中茎部的表达量最高,其次表达量依次为根>花瓣>子叶>10d纤维>雄蕊>胚珠>叶。
关键词: 棉花 咖啡酰辅酶A-O-甲基转移酶 基因克隆 序列分析 表达分析


TRAP分子标记在棉花海陆渐渗杂交后代选择中的应用研究
《新疆农业科学 》 2009 北大核心 CSCD
摘要:利用与棉花纤维伸长相关和纤维细胞次生壁发育相关的基因设计了9条固定引物,与42条随机引物组合形成378对引物。从中筛选出亲本间有显著差异长绒棉共显性TRAP(目标区域扩增多态性)标记12个。用这12个标记对4个海陆杂交组合、每组合40个BC1单株的后代进行了鉴定,用3个标记对另7个海陆杂交组合、每组合40个BC1单株的后代进行了鉴定,发现分离是普遍存在的,在所有检测的BC1代中,平均分离比例接近50%。显示这些长绒棉共显性的标记可以广泛的用于任意海陆杂交或渐渗杂交后代是否携带与标记相关海岛棉基因的选择,不只针对特殊的亲本和一对杂交亲本的分离群体。为实现TRAP分子标记辅助育种与棉花品质性状的遗传改良奠定了基础。
关键词: 陆地棉 海岛棉 渐渗 分子标记 目标区域扩增多态性


棉花GhCCR4基因表达载体构建及GUS基因的瞬时表达
《新疆农业科学 》 2009 北大核心 CSCD
摘要:研究以GUS基因为报告基因,构建CCR4基因的瞬时表达载体,首先酶切带有CCR4基因的pGEM-T-CCR4载体,获得CCR4基因目的片段,然后将其克隆到瞬时表达载体pGUS/NIa中,获得由CaMV35S启动子调控目的基因的pGUS-CCR4融合表达载体,使目的基因能够和GUS基因同时表达。采用基因枪法将pGUS-CCR4转化到洋葱表皮细胞中,暗培养24h,经GUS组织化学染色,检测到多个洋葱细胞呈现蓝色,表明构建的瞬时表达载体可在植物细胞中高效表达。为进一步在棉花中研究GhCCR4基因的功能奠定了实验基础。


新疆地区马铃薯甲虫发育与温度关系的研究
《植物保护 》 2009 CSTPCD
摘要:研究了新疆乌鲁木齐地区的马铃薯甲虫在152、0、25、30℃和32℃及相对湿度75%下各虫态的发育历期和发育速率。结果表明,马铃薯甲虫各虫态的发育历期随温度的升高而缩短,发育速率随温度的升高而加快。其在20℃下完成整个世代需要59.2 d,而在32℃下完成1代则减少到32.9 d。并用直线回归法,得出各虫态的发育起点温度和有效积温分别为:卵期11.9℃和32.26日.度,幼虫期4.6℃和526.32日.度,蛹期5.1℃和270.27日.度,成虫产卵前期14.4℃和117.65日.度,整个未成熟期7.9℃和675.68日.度,整个世代8.1℃和832.35日.度。结合乌鲁木齐市各月平均气温和累积有效积温,推测出马铃薯甲虫在乌鲁木齐地区一年可以发生的理论代数为1.89代,与田间实际发生代数基本吻合。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