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访问湖北省农业科学院 机构知识库!
筛选
科研产出
排序方式:

时间

  • 时间
  • 相关度
  • 被引量
资源类型: 中文期刊
11000条记录
猪无名高热症流行情况调查

安徽农业科学 2008 北大核心 CSCD

摘要:介绍了猪无名高热症的发病特点和临床症状,阐述了其病理变化,分析了其发病原因,并提出了预防措施。

关键词: 猪高热 流行病学 预防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小麦新品种农艺性状与产量的相关及通径分析

湖北农业科学 2008 北大核心 CSCD

摘要:利用2006~2007年度区域试验湖北武昌点的34个小麦新品种(系),对其产量及其相关的10个农艺性状进行了相关和通径分析。结果表明,参试小麦新品种(系)各性状值方差分析均达到极显著水平;产量与旗叶面积、旗叶长、穗粒数和旗叶宽相关极显著,其他各农艺性状间也存在着许多极显著相关性;通径分析表明,穗粒重、穗粒数和千粒重对产量的直接贡献最大,但三者在相互制约的同时,也是其他性状影响产量的主要因素。相关和通径分析一致表明,穗粒数是当前影响小麦高产育种的主要因素,通过适当增大旗叶性状来减少不孕小穗和小花数可增加穗粒数,是提高小麦产量水平的主要途径。

关键词: 小麦 产量 相关分析 通径分析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湖北白鹅选育报告——生长发育研究

湖北农业科学 2008 北大核心 CSCD

摘要:在湖北白鹅选育群中选取同批次2、4、8、16周龄的白鹅,观测体重及体尺指标,研究白鹅早期生长发育规律。结果表明,父系、母系鹅表现出了明显不同的生长发育特性,父系鹅的体重及体尺指标明显高于母系鹅,父系、母系鹅分别在2~4周龄、4~8周龄体重、体尺表现出明显生长优势;相关分析结果显示,16周龄体重与体尺指标间存在极显著正相关,相关系数在0.43~0.89之间。

关键词: 湖北白鹅 选育 生长发育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双行凹型垄及地膜覆盖对烟叶和土壤中磷含量的影响

中国烟草科学 2008 北大核心

摘要:采用田间试验与室内分析相结合的方法,探讨了烤烟地膜覆盖与双行凹型垄结合对烤烟及土壤磷素含量的影响。结果表明,对烤烟烟株磷的积累量的影响表现为双行凹型垄全生育期盖膜并遇旱灌溉(1.95 g/株)>双行凹型垄地膜全生育期盖膜(1.81 g/株)>单行垄盖膜团棵揭膜(1.69 g/株)>双行凹型垄盖膜团棵揭膜(1.56 g/株);距烟株5 cm、15 cm和25 cm的3个取样点均以旺长初期土壤速效磷含量最高;在旺长初期,两个团棵揭膜处理均表现出距烟株较近的位点速效磷含量较低,而采烤后表现相反;双行垄全生育期盖膜能促进速效磷向表层富集,灌溉能缓解这种富集现象。

关键词: 双行凹型垄 地膜覆盖 耕层土壤 磷素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培两优3076病虫草害防控措施

农家顾问 2008

摘要:培两优3076像其他优质稻新品种一样,其生产过程中容易受到多种病、虫、草的危害。为了确保培两优3076的稳产、丰产,我们提出以下防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烯草酮·草除灵防除油菜田杂草的效果

湖北农业科学 2008 北大核心 CSCD

摘要:采用12%烯草酮.草除灵EC对油菜田一年生禾本科杂草及阔叶杂草的防除效果以及对油菜的安全性进行了试验。结果表明,施药30 d后,对冬季油菜田杂草的综合防效为94.62%~99.18%,90 d后防效仍维持在96%以上,优于单剂和人工除草,且对油菜安全。

关键词: 12%烯草酮.草除灵EC 油菜田杂草 防除效果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武汉地区鸭源致病性大肠杆菌体外耐药性测定

中国家禽 2008 北大核心

摘要:禽大肠杆菌是家禽常见的病原菌之一,可引起家禽胚胎死亡、败血症、纤维性心包炎、气囊炎等一系列疾病,给养鸭业造成严重的经济损失。随着集约化养鸭业的迅速发展,饲养密度增加,鸭大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杂草防除对油菜田间透光率、养分和水分的影响

植物保护学报 2008 北大核心 CSCD

摘要:为明确杂草防除对油菜田间管理的重要性,研究了精异丙甲草胺和乙草胺对杂草的防效、杂草防除后田间不同高度层的透光率变化以及杂草的氮、磷、钾和水分含量变化规律。结果表明,精异丙甲草胺对油菜田杂草看麦娘、菵草、牛繁缕均有较好的防效;乙草胺对禾本科杂草看麦娘、菵草有较好的防效,但对阔叶杂草牛繁缕的防效较差,仅为39.19%~67.37%。杂草主要在田间离地75cm以下竞争光照,有效防除杂草可显著降低其株高和密度,改善田间不同高度层的透光率。此外,杂草的防效与杂草对田间的养分和水分吸收呈负相关。随着防效的提高,油菜第一分枝高度提高、分枝数和角果数增加,油菜产量显著提高。

关键词: 土壤处理剂 杂草防效 透光率 养分 水分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茶毛虫核型多角体病毒防治茶毛虫的效果及持效性

湖北农业科学 2008 北大核心 CSCD

摘要:应用茶毛虫核型多角体病毒对茶园第1代茶毛虫进行了防治试验。结果表明,浓度为3×106、5×106、7×106和9×106PIB·mL-1的茶毛虫核型多角体病毒对茶毛虫的防治效果分别达85.6%、92.3%、94.8%和97.0%,对第2代茶毛虫的持续防治效果分别达78.7%、83.6%、91.3%和94.9%;茶毛虫核型多角体病毒浓度与茶毛虫发病死亡率之间呈显著正相关,与茶毛虫发病死亡时间呈显著负相关。

关键词: 茶毛虫核型多角体病毒 田间防治效果 持效 相关性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金魁猕猴桃结果园秋冬季管理

福建果树 2008

摘要:金魁(鄂猕猴桃1号)系湖北省农业科学院果树茶叶研究所从野生猕猴桃竹溪2号中经实生选育而成的晚熟美味猕猴桃优良品种,曾于1988年和1992年获农业部优质农产品中心评比第一名及"希望之光"奖,1993年通过湖北省农作物品种审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