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研产出
河北省平原区农田粮食增产与灌溉节水对地下水开采量的影响
《地质通报 》 2009 北大核心
摘要:河北平原是中国粮食和蔬菜的主要产区之一,也是以地下水作为主要供给水源的地区。近50年来粮食持续大幅增产,驱动区内地下水开采量不断增大。在这一过程中,农田灌溉节水有效地缓解了粮食增产对地下水开采量增加的速率,拓展了在有限的可利用地下水资源条件下粮食增产的发展空间。在1977年之前,每增产10000t小麦和玉米,多年平均地下水实际开采量增加0.14×108m3,1978年以来,每增产10000t小麦和玉米,多年平均实际开采量只增加0.04×108m3。因此,大力发展抗旱节水作物,合理调控农业种植结构,是缓解河北平原农田区地下水超采状况的重要途径。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设施番茄、黄瓜连作土壤平衡施肥技术研究与应用
《中国科技成果 》 2009
摘要:通过对河北省设施施肥现状系统调查和取样分析,明确了连续超量施肥,氮、磷,钾养分比例不协调、土壤养分大量积累、养分失衡和土壤次生盐渍化是设施蔬菜连作土壤养分供应障碍的主要因素.在此基础上,研究建立了连作设施番茄、黄瓜生育期N、P、K施肥数学模型,结合施肥技术参数的确定,明确了不同连作年限、土壤肥力、种植茬口和产量水平条件下的最佳施肥量,建立了设施番茄、黄瓜连作土壤平衡施肥技术,通过多点对比试验和大面积示范应用,该技术较农户习惯施肥番茄增产5.4%~25.2%,减少化肥投入153~9510元HM-2;较农户习惯施肥黄瓜增产7.6%~34.70%,减少化肥投入944~5946元HM-2.设施番茄、黄瓜连作土壤平衡施肥技术增产,节本增收显著,并能明显提高蔬菜品质,有效缓解土壤养分积累和次生盐渍化,提高肥料利用率,经济、社会和生态效益显著.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抗、感玉米粗缩病材料对灰飞虱的趋性及生存力影响的研究
《河北农业大学学报 》 2009 北大核心 CSCD
摘要:通过网棚内人工接种1叶1心至11叶1心期的3份抗玉米粗缩病自交系材料(DB544、沈137、90110)和3份感粗缩病玉米自交系材料(掖107、掖478、5003),调查其发病率,明确了抗病材料7叶前的抗病性与7叶后一致,感病材料7叶后的抗病性比7叶前要强;由此认为,玉米苗期为研究抗、感玉米粗缩病材料对灰飞虱的趋性及生存力影响的适宜时期。进而研究了相同环境条件下,网箱或网罩内灰飞虱在抗、感玉米材料上的落虫数和灰飞虱在上述6份材料上饲养死亡50%的时间。结果显示:灰飞虱对抗、感玉米粗缩病材料的趋性以及灰飞虱在抗病材料和感病材料上的生存力差异均不显著,认为玉米对粗缩病的抗性不是通过抗传毒介体灰飞虱而实现的。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棉花早衰原因及防治措施
《现代农村科技 》 2009
摘要:1棉花早衰的原因1.1因病导致早衰。以棉花枯、黄萎病危害最普遍、最重,在苗期地温20℃左右时开始出现病状,25℃~30℃时病情受抑制。黄萎病发病温度较枯萎病高,气温25℃时发病率高,一般每年7~8月份发生普遍。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