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研产出
晚抽薹普通白菜(小白菜)新品种春油1号的选育
《中国蔬菜 》 2013 北大核心
摘要:春油1号是由2006-29和2005-113两个自交不亲和系配制而成的普通白菜(小白菜)一代杂种,具有晚抽薹、束腰美观、丰产、稳产等特点。春油1号株型较直立,株高17 cm,开展度25 cm;叶色绿,叶面平且有光泽,心叶稍皱,叶柄绿且宽厚,叶柄宽度为5.3 cm、厚度为0.9 cm,平均单株质量0.24 kg,每667 m2产量2 500 kg左右。适合冬春栽培;目前已经在北京、天津、河北、江苏、上海、浙江、福建等地大面积推广,累计推广面积约20 000 hm2。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创新沟域产业融合发展路径——基于北京市四季花海的调研
《湖北农业科学 》 2013 北大核心
摘要:沟域经济是北京市发展山区经济的新探索。通过对发展沟域经济起步虽晚但成效显著的北京市延庆县四季花海沟域进行深入调研,立足四季花海沟域建设基础和发展思路,分析了该地发展沟域经济所采取的花水融合、镇乡融合、人与自然融合、基础与服务融合的产业发展路径使得其在农民增收、生态建设、服务能力和主导产业发展等方面取得了显著成绩。尽管如此,沟域在整体经济实力、生态保育、休闲产业建设等方面还有不足,应从深化特色经济发展模式、增加生态保护投入、夯实农业产业基础等方面继续完善沟域经济建设。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两种体色生物型桃蚜对杀虫剂敏感性差异及其与酶活力的关系
《环境昆虫学报 》 2013 北大核心 CSCD
摘要:为了明确不同体色生物型桃蚜Myzus persicae(Suizer)对药剂的敏感性差异,本文采用室内生物测定和酶活力测定法检测不同体色生物型桃蚜对杀虫剂的敏感性以及与3种解毒酶和1种靶标酶活力关系。结果表明,红色生物型的敏感性明显低于绿色生物型,其中对吡虫啉的敏感性差异最大,LC50分别为679.6648和28.4597mg/L,红色为绿色生物型23.88倍;其次为毒死蜱,LC50分别为1229.5798和193.6816mg/L,红色为绿色生物型6.35倍;两种生物型桃蚜对阿维菌素敏感性差异最小,红、绿色生物型的LC50分别为31.1678和29.0966mg/L,红色为绿色生物型1.07倍。红色生物型体内3种解毒酶(羧酸酯酶、谷胱甘肽-S-转移酶和多功能氧化酶P450)的比活力均高于绿色生物型,红色型羧酸酯酶比活力为绿色型的3.1倍,谷胱甘肽-S-转移酶为4.1倍,多功能氧化酶P450为1.5倍,两种体色生物型3种解毒酶的活力差异均达显著水平。两种体色生物型体内乙酰胆碱酯酶比活力没有差异,说明乙酰胆碱酯酶比活力与敏感性关系不大。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空肠弯曲菌环介导等温扩增检测方法的建立和优化
《华北农学报 》 2013 北大核心 CSCD
摘要:首先根据空肠弯曲菌mapA基因序列设计LAMP引物,建立检测空肠弯曲菌的LAMP检测方法。继而对LAMP方法中不同反应组分的浓度分别进行筛选,结果显示,当内外引物浓度分别为1.6,0.2μmol/L、Mg2+浓度为8mmol/L、dNTP浓度为1.4 mmol/L、Betaine浓度为0.8 mol/L时获得最佳的反应结果。最后对LAMP反应的特异性和敏感性进行检测,特异性检测结果显示,对其他13种革兰氏阴性和革兰氏阳性细菌扩增结果均为阴性;敏感性检测结果显示,对空肠弯曲菌基因组DNA的检测限为每个反应管100 fg,对空肠弯曲菌培养菌液检测限为每个反应管7.5cfu。试验建立的LAMP方法为快速简便地自动物源性产品中检测空肠弯曲菌奠定了基础。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土壤中噻虫嗪和氯虫苯甲酰胺的残留分析方法
《农药 》 2013 北大核心 CSCD
摘要:[目的]建立同时测定土壤中噻虫嗪和氯虫苯甲酰胺的多残留分析方法。[方法]样品用乙腈和二氯甲烷提取,弗罗里硅土固相萃取小柱净化,液相色谱分离,紫外254 nm分别检测噻虫嗪和氯虫苯甲酰胺,外标法定量。[结果]对土壤中的噻虫嗪、氯虫苯甲酰胺进行不同水平的添加回收率实验,方法的平均回收率为77.18%-107.27%,相对标准偏差为1.50%-8.83%。噻虫嗪和氯虫苯甲酰胺在土壤中的最低检测质量分数为0.01 mg/kg。[结论]该方法的灵敏度、准确度、精密度符合农药残留分析的要求,适合大批量样品的检测。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巧用自然资源养护温室土壤
《黑龙江农业科学 》 2013
摘要:随着农业科技的发展及人民生活水平的提高,利用温室生产蔬菜的规模逐渐扩大,其优点主要有:高产、内部环境条件及病虫害比较容易掌控、可反季节向市场供应蔬菜。然而,随着温室使用年代逐渐延长,一些弊端也凸显出来,由于温室复种指数高、化学肥料施用量大、栽培作物较单一,又不经历冬季"冻垡"过程,会逐渐出现土壤营养元素失衡、理化性质变劣、酸化与次生盐渍化严重、自毒现象及病虫害加剧等现象,严重制约了温室蔬菜的持续生产[1]。面对此种情况,菜农在生产过程中,经常采用溴甲烷熏蒸、福尔马林拌土和1,3-二氯丙烯灭菌进行土壤消毒,通过大量施用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遮荫对观赏草丽色画眉生长、光合以及生物量的影响
《草地学报 》 2013 北大核心 CSCD
摘要:丽色画眉(Eragrostis spectabilis)是我国引种栽培的一种新型观赏草,为探讨其对光的生态适应性及生长最适遮荫度,设置4种光照强度处理连续遮荫2年(遮荫度0%、遮荫度50%、遮荫度75%、遮荫度90%),观察测定其生长指标、种子产量、光合作用相关参数以及生物量。结果表明:随着遮荫度的增加,株高和冠幅基本呈上升趋势,90%遮荫度处理下株高从第1个生长季4个处理中最高,转而降至第2个生长季最低;分蘖数和种子产量呈显著下降趋势;叶绿素含量、叶面积、净光合速率及气孔导度、胞间CO_2浓度呈上升趋势,除胞间CO_2浓度外均显著升高;生物量随遮荫度增加显著下降,根冠比则呈先降后升趋势,在50%遮荫度下降至最低,在75%和90%遮荫度下转而连续升高。这说明丽色画眉喜全光照,在遮荫度50%及以下时生长较好;重度遮荫(75%遮荫度及以上)不能够正常生长,个别植株在遮荫90%下甚至不能存活。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渔用菌蜕疫苗的研究进展
《中国生物工程杂志 》 2013 北大核心 CSCD
摘要:菌蜕是革兰氏阴性菌被噬菌体PhiX174的裂解基因E裂解后形成的完整细菌空壳,以此菌蜕制备的疫苗为菌蜕疫苗,在最近几年刚开始用于鱼类细菌疫苗研究。由于菌蜕疫苗不仅具有很高的生物安全性,能诱导机体产生体液免疫和细胞免疫,而且能够在鱼类采用口服免疫的方式,因此在鱼类疫苗中有着得天独厚的优势。目前,菌蜕作为重组疫苗或药物递送体系也开始受到关注。文中综述了渔用菌蜕疫苗的国内外研究最新进展,探讨了采用不同策略免疫所产生免疫反应和保护性作用的强弱。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地面多角度农业遥感观测装置设计与试验
《农业机械学报 》 2013 EI 北大核心 CSCD
摘要:针对现有多角度对地观测设备存在机动性差、操作周期长、无法搭载较重仪器等问题,设计了一种面向作物信息快速获取的地面多角度农业遥感观测装置(GAMOD)及信息采集控制系统,利用该装置同步搭载高清相机和可见-近红外成像光谱仪(VNIHS)进行大田观测,耗时10 min(所需时间由观测角度决定)可快速获取太阳主平面(0°、180°)和垂直太阳主平面(90°、270°)下4个观测天顶角(0°、20°、40°、60°)的大豆植被影像数据。结果表明:该装置及控制软件运行良好,在多角度观测方式支持下,能有效捕捉到大豆植被三维立体的结构信息。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基于GPS的农产品原产地定位与标识系统
《农业机械学报 》 2013 EI 北大核心 CSCD
摘要:针对区域特色农产品和受到"指定原产地保护"的农产品,设计了应用GPS的农产品产地定位与标识系统。通过将GPS模块集成到多功能溯源电子秤中,实现对农产品产地信息的获取、存储、加密以及标识打印。通过该系统,可以将产地名称与客观地理位置信息相关联,验证产品标识与实际信息的相符程度,将其反映至农产品标签中,并最终提供给用户,供其查询与验证。系统的实际测试结果表明,其产地判断准确率可以达到97%。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