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访问北京市农林科学院 机构知识库!
筛选
科研产出
排序方式:

时间

  • 时间
  • 相关度
  • 被引量
资源类型: 中文期刊
15938条记录
基于RAPD分子标记芹菜品种亲缘关系分析研究

安徽农业科学 2013 北大核心

摘要:[目的]研究RAPD分子标记芹菜品种亲缘关系分析方法。[方法]以来自中国不同地区40种不同品种的芹菜为试材,对RAPD技术在鉴定芹菜品种中的科学性进行验证与分析。[结果]13种不同长度引物扩增的不同品种芹菜DNA的谱带清晰度以及数量等有明显区别,在相似系数为0.61时,可将所有测试芹菜品种划分为4类。[结论]RAPD技术是适用于分析芹菜品种亲缘关系的简易与理想的DNA分子标记技术,能很好的区分芹菜品种间亲缘关系的远近。

关键词: 芹菜(Apium graveolens L.) RAPD 亲缘关系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一种低毒混合溶剂对树脂的溶解性及制作树脂包膜肥料的影响

化学工业与工程技术 2013

摘要:通过比较正辛烷、正壬烷和松节油组成的混合溶剂与纯松节油对树脂材料的溶解性能及对包膜肥料品质的影响,发现混合溶剂能够加快树脂成分的溶解速度,降低包膜肥料成品的溶剂残留,有利于提高包膜肥料的生产效率,改善产品品质。

关键词: 低毒混合溶剂 树脂包膜肥料 松节油 正辛烷 正壬烷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葡萄劣变过程中挥发性物质的FTIR光谱分析

化学学报 2013 SCI 北大核心 CSCD

摘要:葡萄在运输和贮藏过程中极易发生变质,对葡萄劣变进行预警可有效降低大规模腐败的风险.研究了葡萄在劣变过程中所产生挥发性物质的FTIR光谱特性.实验证明了葡萄劣变中挥发性物质的主要成分为乙酸乙酯、乙醇、二氧化碳和水汽.通过光谱定量化分析研究挥发性物质在劣变中的变化规律,发现葡萄在劣变开始发生时的气体释放速率会发生阶跃性变化.论文采用主成分分析法(PCA)对挥发性物质的红外光谱进行了分类,可以准确地区分未变质、轻度变质和重度变质的葡萄.论文的结论说明挥发性物质的FTIR光谱分析可以有效鉴别贮藏中葡萄的劣变程度.而且由于挥发性气体在葡萄劣变中的阶跃变化性质,使这种鉴别方法具有不易受葡萄数量、存放方式影响的优点.论文的研究为葡萄劣变监测设备研制提供了理论和技术基础.

关键词: 葡萄劣变 挥发性物质 傅里叶变换红外光谱 主成分分析 分类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4种薰衣草属植物抗旱性综合评价

干旱地区农业研究 2013 北大核心 CSCD

摘要:采用负水头供水控水装置控制盆土体积含水量,对轻度、中度和重度干旱胁迫0、10、20、30 d和40 d后4种薰衣草属植物叶片相对含水量(RWC)、丙二醛(MDA)、可溶性糖(SSC)、超氧化物歧化酶(SOD)和过氧化氢酶(CAT)5个抗旱生理指标的变化规律开展研究,旨在对其抗旱性进行综合评价。结果表明:随干旱胁迫强度和时间的增加,4种薰衣草的RWC均呈下降趋势,且轻度干旱胁迫的RWC显著高于中度和重度干旱胁迫(P<0.05),其中,干旱发生至重度胁迫时,普罗旺斯薰衣草的RWC最高,为56.56%,孟士德薰衣草仅为39.02%;而MDA和SSC则呈上升趋势,且随胁迫程度的增强而增加,其中,胁迫至40 d时,普罗旺斯薰衣草的MDA较0 d(CK)各处理水平增加幅度达118.67%,而其SSC含量显著高于其它3种薰衣草。4种薰衣草的SOD和CAT活性呈先升后降的变化趋势,均于胁迫至20 d时达到最高值,且轻度干旱胁迫下的SOD和CAT活性高于中度和重度胁迫,其中,孟士德薰衣草的SOD和CAT活性最低。根据模糊数学隶属函数法综合评价分析得出,4种薰衣草抗旱性强弱依次为:狭叶薰衣草>普罗旺斯薰衣草>蝴蝶薰衣草>孟士德薰衣草。

关键词: 薰衣草 抗旱性 叶片相对含水量 丙二醛 可溶性糖 超氧化物歧化酶 过氧化氢酶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黄瓜茎维管束图像分割与三维可视化技术研究

农机化研究 2013 北大核心

摘要:植物维管束在植物生长发育过程中扮演了重要角色。针对黄瓜茎序列图像的特点提出了基于区域生长的分割框架,并结合步进立方体和合成体绘制方法实现了黄瓜茎维管束的三维可视化。结果表明,该方法准确分割出黄瓜茎维管束并实现其几何属性的测量和分析,有利于深入研究维管束的结构与功能关系。

关键词: 维管束 区域生长 三维可视化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婴儿产生意识的神经标记

农业生物技术学报 2013 北大核心 CSCD

摘要:近期的研究表明,1岁的小孩已经表现出了令人印象深刻的意识行为。例如,7个月大的孩子就可以通过眨眼睛来观察大人们的行为,12个月大的孩子就可以在大脑中对某些画面形成基本的印象。考虑到这些复杂的行为,人们分析婴儿可能已经形成了一定的意识,并且他们还具有反应他们意识行为的能力。但是,研究婴儿的这种意识行为还存在很大的困难,主要是因为婴儿不能报告他们的想法。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旋纹潜蛾的生物学及综合防治

昆虫学报 2013 北大核心 CSCD

摘要:旋纹潜蛾Leucoptera malifoliella(Costa)是苹果和梨上一种偶发性害虫。本文依据文献和我们的研究,综述了旋纹潜蛾的分布与危害、寄主植物、形态、习性、天敌和防治技术。旋纹潜蛾在北京1年4代,越冬代成虫在苹果花蕾露红期时开始羽化,可持续1个多月,盛期发生在苹果的花期。幼虫分为3个龄期,其各龄的平均头壳宽度分别为0.23,0.33和0.44 mm。2011年旋纹潜蛾在北京昌平王家园果园大发生。2011年春天在该果园用性诱剂引诱到大量的旋纹夜蛾成虫,第1代的卵量很低,且当年的种群数量一直很低,可能的原因是越冬期的干旱影响了蛹的活力,从而影响成虫的产卵量。在防治上,以保护寄生蜂为主,可人工清除越冬蛹,大发生时在卵盛期用灭幼脲喷雾防治。本文还提供了该虫为害状、成虫、卵、幼虫、茧和部分天敌的彩色图片。

关键词: 旋纹潜蛾 形态特征 生物学 幼虫龄期 寄生蜂 防治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基于离散余弦变换和区域生长的白粉虱图像分割算法

农业工程学报 2013 EI 北大核心 CSCD

摘要:图像分割是病虫害自动识别的难点之一,目前大多基于颜色、纹理等信息采用阈值法或聚类法进行分割,简单,易实现,但分割精度较低。该文针对田间开放环境中,不能用颜色、纹理特征有效分割病虫害图像的问题,引入离散余弦变换(discrete cosine transform,DCT),提出用清晰度对病虫害图像进行分割,以提高分割精度。DCT的低频信号表示图像轮廓,高频信号表示图像细节,对于病虫害图像,焦点通常聚集在目标区域,该文提出截断DCT高频信号,再与原图做差的方法以区分清晰部分和模糊部分,然后结合病虫图像局部聚合度较高的特性,利用区域生长方法提取完整目标。采用该算法对白粉虱图像进行分割测试,并与阈值法和GMM方法比较:分割结果中,目标的一致性和边缘的清晰度明显好于阈值法和GMM方法,平均正确分类率为98.49%,分别较R,B,Y空间中阈值法和Y空间中GMM方法分类正确率高2.96%、3.28%、3.24%和9.65%,差异达到显著水平。基于DCT和区域生长的分割算法鲁棒性高,能够有效地将病虫害区域从自然环境中采集的叶片中分离,可用于分割白粉虱图像。

关键词: 图像分割 离散余弦变换 病虫害控制 局部特征 区域生长 白粉虱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玉米新品种京科968配套高产栽培技术

农民科技培训 2013

摘要:京科968是由北京市农林科学院玉米研究中心选育的玉米新品种,2011年通过了国家审定。适宜在北京、天津、山西中晚熟区、内蒙古赤峰和通辽、辽宁中晚熟区(丹东除外)、吉林中晚熟区、陕西延安以及河北承德、张家口、唐山等地区春播种植。2012—2013年,连续被农业部推荐为玉米主导品种。该品种在东华北地区从出苗至成熟共计128天,与郑单958相当。株型下部平展、上部紧凑,株高3米左右,穗位高约1.2米。穗行数16~18行,穗轴白色。据多年多点试验和示范证明,京科968在种子活力、幼苗顶土能力、植株长势、抗逆性、抗病虫能力和产量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基于LMDI模型的黄淮海地区县域粮食生产影响因素分解

农业工程学报 2013 EI 北大核心 CSCD

摘要:实现粮食的持续稳定增长是保障区域粮食安全的关键。分解各因素对粮食生产的作用及影响强度,识别其主导因素,对提升粮食产量具有积极意义。该文运用对数平均迪氏分解方法(logarithmic mean weigh division index method,LMDI)建立因素分解模型,定量评价并对比分析1980-2010年间黄淮海地区县域粮食生产变动的区域因素。结果表明,1)1980-2010年间,黄淮海地区粮食产量增加了1.01亿t,县域粮食产量"南高北低"的空间分异格局明显,苏北、皖北、豫东和鲁西地区的粮食增产显著;2)4个因素中,粮食单产对粮食产量变化起到显著的正向促进作用,复种指数次之,而粮作比例和耕地面积在较大程度上抑制了黄淮海地区粮食产量的增加;3)县域粮食生产因素分解结果表明,县域之间在耕地面积、复种指数、粮作比例和粮食单产效应方面存在明显差异。总体而言,粮食单产效应叠加上复种指数效应使苏北、皖北和豫东多数县域粮食总产量显著增加;而粮作比例效应、复种指数效应和粮食单产效应的叠加使鲁西县域的粮食总产量增加明显。

关键词: 粮食 生产 模型 因素分解 LMDI法 黄淮海地区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