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研产出
番茄红素摄入与围产期奶牛氧化应激和炎症的关系
《饲料工业 》 2021 北大核心
摘要:氧化应激是由脂质过氧化物和中和脂质的抗氧化剂之间的不平衡引起的.产犊后奶牛容易产生氧化应激,激活的氧化应激反应可引起下游病理级联反应导致慢性炎症,而氧化应激和慢性炎症可能是围产期奶牛代谢病和感染病发病的主要原因.因此,早期预防氧化应激或控制慢性炎症可成为改善围产期奶牛代谢病和感染病的主要途径之一.番茄红素是一种类胡萝卜素色素,具有强大的抗氧化和抗炎作用.文章主要探讨了番茄红素摄入与奶牛氧化应激和炎症的关系,为早期降低围产期奶牛因代谢应激引发氧化应激和慢性炎症提供参考.
关键词: 番茄红素 围产期奶牛 氧化应激 炎症反应 抗氧化剂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内蒙古东南部地区玉米大豆轮作效应研究
《大豆科学 》 2021 北大核心 CSCD
摘要:为了解决内蒙古东南部地区玉米长期连作带来的土壤生态环境问题,依据8年田间定位试验研究,分析不同轮作体系对大豆和玉米产量及经济效益的影响。本研究设置了3个作物种植模式,分别为玉米连作(MC)、玉米-大豆轮作(M-S)、玉米-玉米-大豆轮作(M-M-S),于秋季测定大豆和玉米的产量及产量性状,并比较分析不同模式产值效益。结果表明:与MC相比,M-M-S和M-S玉米产量平均增加了8.61%和15.08%,轮作玉米的穗长、穗粗、百粒重均高于MC。不同轮作模式间大豆产量差异不显著,与M-S相比,M-M-S有增加大豆产量、株高、单株荚数及百粒重的趋势,产量平均增加了13.06%。在旱涝年份,轮作对产量影响效果大于常年。不同模式的年均产值和成本表现为MC> M-M-S>M-S,M-M-S与MC效益持平且高于M-S,产投比为M-M-S>MC>M-S。因此,在研究区域内M-M-S模式较M-S模式具有更好的产量和经济生态效益表现,更加适于在内蒙古东南部推广。
关键词: 玉米大豆轮作 大豆 玉米 产量 经济效益 内蒙古东南部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不同耗材对杜马斯燃烧法检测植物粗蛋白质含量的影响
《内蒙古林业调查设计 》 2021
摘要:为了解决杜马斯燃烧法检测植物粗蛋白成本高的问题,本研究分析了三种锡箔纸(赛诺兹、万佳、Elemental原装和Gerhart原装)和两种氧化剂(氧化钨和Gerhart原装)对检测结果的影响,并比较了Elmental和Gerhart两种仪器检测结果的差异性。结果表明:赛诺兹和万佳锡纸不适合作为检测耗材。氧化钨可以考虑作为替代耗材自填氧化管,用以节约成本。Elemental和Gerhart两种仪器检测结果,前者显著高于后者,Elemental原装锡纸可能是影响两种仪器检测结果差异的原因之一,具体原因还有待进一步研究。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我国食糖产业发展特点、问题与2021年发展趋势
《甘蔗糖业 》 2021
摘要:2019/20年榨季糖业发展呈"产减需降、销糖放慢、进口糖增长、糖浆进口激增"特征.2020年国内食糖现货价格整体以下跌为主,呈下滑、小幅反弹后持续低位震荡;洲际交易所原糖价格大起大落,年内最大波幅达70%,呈上涨、快速下跌、大涨态势;糖农收入稳定、糖企扭亏略盈,然而糖业发展不稳.2020/21年榨季预计国际市场供给短缺350万~380万t,国内糖市"产稳需增",然而,2020年进口糖和进口糖浆快速增加,我国进口糖和进口糖浆折糖合计为600万t,明显超过产需缺口,库存累积、糖企亏损风险加大,稳糖业产能遭遇进口冲击,进口糖和糖浆政策成为产业关注焦点.此外,糖业发展还面临甘蔗机收水平低、甜菜种子加工技术制约自育品种推广、蔗区灾害频发等问题.因此,本文针对性提出了确保食糖有序进口、完善多层次的风险管理机制、适时优化糖料区域布局等8条建议.
关键词: 食糖 产需形势 进口糖 进口糖浆 食糖价格 风险管理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强化科技支撑,推进糖料产业高质量绿色发展
《中国糖料 》 2021
摘要:食糖是人类重要的能量来源.它既是人民生活的必需品,也是我国农产品加工业特别是食品和医药行业及下游产业的重要基础原料和国家重要的战略物资.我国是世界上为数不多既产甘蔗糖又产甜菜糖的国家.近些年,国际食糖供需基本处于紧平衡,即:丰年略有余,灾年略不足,国内年缺口达1/3,约500万t.因此,发展我国糖料生产,促进制糖产业高质量绿色持续平稳发展,对保障我国食糖供给安全和把"糖罐子"牢牢端在自己的手里具有重要意义.当前我国糖料产业发展总体表现为:糖料面积产量止跌企稳并呈现向优势产区集中态势,科技贡献突显、糖料单产及含糖稳中有增.面临的主要问题是:食糖生产成本过高、糖料产业总体竞争力不足,甘蔗种植条件差、机械收割困难,优异品种少及更新换代慢、加工技术落后于生产需要,糖料生产环节中水肥管理及病虫害防控措施与机械化配套应用急需加强,面对国际糖价周期性波动的冲击尚无成熟的应对措施.未来我国糖料产业高质量、绿色发展应坚持以稳面积、提产能(提单产和蔗糖含量),推进农机与农艺技术融合配套的高效栽培模式,南甘蔗北甜菜协同发展战略,以降本提质增效与环境和谐友好的高质量、绿色发展为目标,达到我国食糖产业综合竞争力提升和保障国家食糖有效供给为目的.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miRNA与其靶mRNA 3′UTR序列的匹配特征分析
《内蒙古大学学报(自然科学) 》 2021 北大核心 CSCD
摘要:MicroRNA是调控基因表达的重要功能片段,它们在动植物的生长发育、疾病发生过程中发挥着重要的作用。基于miRecords数据库,以人类、小鼠和大鼠实验验证的miRNA和它们的靶mRNA 3′UTR序列为研究对象,分析了miRNA和其匹配片段在3′UTR序列上的位置偏好性。研究发现,miRNA与3′UTR序列相互作用的位置存在区域偏好。低G+C含量的miRNA主要作用在3′UTR序列的5′端和3′端,高G+C含量的miRNA主要作用在3′UTR序列的5′端。低G+C含量的匹配片段在3′UTR序列上没有明显的位置偏好,而高G+C含量的匹配片段集中分布在3′UTR序列的5′端。低配对率的匹配片段主要分布在3′UTR序列的两端,中等配对率的匹配片段主要分布在3′UTR序列的5′端。此外,还分析了miRNA与匹配片段的4种相互作用方式中配对率的差异。研究对于揭示miRNA对基因表达调控的多样性提供了新的思路。
关键词: miRNA 3′UTR序列 匹配片段 作用区域偏好 G+C含量 配对率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兴安多羔羊产羔性能及养殖效益分析
《畜牧与饲料科学 》 2021
摘要:兴安多羔羊是正在培育的适合内蒙古东北部规模化舍饲养殖的肉羊新品种,典型特征是繁殖率高、生长发育快、养殖效益好.为对兴安多羔羊繁殖性能和养殖效益进行量化分析,该研究对2018—2019年内蒙古杜美牧业生物科技有限公司的兴安多羔羊产羔数据进行了综合分析,通过计算得到初产母羊多羔率为80.48%,经产母羊多羔率为88.51%,平均每只基础母羊每窝产羔数为2.18只、年产羔数为4.02只;兴安多羔羊平均初生重、断奶重和50日龄的平均日增重分别为3.98 kg、14.32 kg和229.78 g,LEY指数为3.26只,成年母羊养殖净利润为2367元/(只·年).以上结果说明兴安多羔羊具有很好的品种优势,适合在内蒙古东北大规模推广.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不同苜蓿的抗寒性差异及其与糖类物质含量的相关性研究
《草地学报 》 2021 北大核心 CSCD
摘要:为探讨苜蓿(Medicago sativa L.)种类和品种的抗寒性差异及其与根颈糖类物质含量的关系,本研究在越冬前期挖取科尔沁沙地种植的黄花苜蓿(Medicago falcata L.)和‘骑士T’、‘北极熊’、‘草原3号’、‘巨能3010’紫花苜蓿的越冬器官,在程序式低温处理箱进行模拟低温处理,检测苜蓿根颈相对电导率及糖类物质含量变化,利用相对电导率拟合Logistic方程,获得半致死温度(LT50),对LT50和糖类物质含量进行相关性分析。结果表明:黄花苜蓿的抗寒性强于紫花苜蓿,不同紫花苜蓿品种的抗寒性为‘北极熊’>‘草原3号’>‘巨能3010’>‘骑士T’。相关分析表明,-20℃处理下苜蓿淀粉含量与苜蓿抗寒性呈显著负相关(P<0.05);-20℃及以下温度处理下果糖和蔗糖含量与苜蓿抗寒性呈显著正相关(P<0.05)。综上所述,果糖和蔗糖是苜蓿越冬抗寒保护物质,-20℃处理苜蓿根颈中淀粉含量、-20℃及以下低温处理下果糖和蔗糖含量可以作为苜蓿衡量抗寒性强弱的敏感指标。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