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研产出
不同饲料对密林熊蜂繁育效果的研究
《中国蜂业 》 2013
摘要:饲料是影响熊蜂的繁育能力的重要因素之一,为此探讨了不同饲料对密林熊蜂蜂王的存活、产卵以及成群等的影响。结果表明:在糖水、添加蜂王浆的糖水、蜜水和添加蜂王浆的蜜水4种饲料中,添加了蜂王浆的糖水组和蜜水组蜂王比没有添加蜂王浆的饲料产卵时间提前了3d;添加蜂王浆的蜜水饲料蜂王的存活率和产卵率最高,分别为52%和40%,而糖水组的存活率和产卵率最低,分别为28%和20%。对于成群数,添加蜂王浆的蜜水组和糖水组为16%,成群率最高,添加蜂王浆的糖水组成群率最低,为8%。可见,添加蜂王浆的蜜水组对蜂王的繁殖和蜂群的壮大效果明显。


山西中晚熟玉米区玉米自交系的遗传多样性及杂种优势群分析
《山西农业科学 》 2013
摘要:利用SSR分子标记技术对32份山西省中晚熟玉米区审定品种的自交系进行遗传多样性分析。结果表明,覆盖全基因组的40对SSR引物共检测出210个等位基因,每个SSR位点的等位基因数为2~11个,平均为5.2个;多态性信息量(PIC)变化范围在0.41~0.84之间,平均为0.67;标记索引系数(MI)变化范围在0.82~5.14之间,平均为2.49;等位基因有效系数(NE)变化范围在1.70~6.39之间,平均为3.42。共检测出35个稀有等位基因,31个特有等位基因。用UPGMA法把32个自交系大体分成了4个大群。说明山西省中晚熟玉米区审定品种的自交系有非常丰富的遗传多样性,很多自交系可能具有特异基因。
关键词: 中晚熟玉米区 玉米自交系 遗传多样性 SSR 山西


25个饲草高粱恢复系主要农艺性状及其抗旱性的相关分析
《中国农学通报 》 2013 北大核心 CSCD
摘要:为了在饲草高粱抗旱育种研究中,对现有饲草高粱种质进行抗旱性研究,选择产量高和稳产性好的同时,对其他性状的选择提供了科学依据和种质材料。对25份饲草高粱恢复系材料,采用对饲草高粱抗旱种质同时在水、旱地种植,对其进行抗旱性鉴定,并调查、计算比较出9个性状值水旱地之间的差异。结果表明:以生物产量作为最主要的指标,水旱地之间差值最大达到84700.00 kg/hm2,最小为6600.00 kg/hm2,旱地平均减产42259.20 kg/hm2。计算出8个性状值的抗旱系数和抗旱指数,生物产量抗旱系数范围0.4167~0.9603,抗旱指数范围0.2483~1.5084,为选择抗旱品种提供了科学依据。估算出在水、旱地中,生物产量分别和7个性状值之间的遗传相关系数:旱地中,生物产量与生育期、株高、茎粗、分蘖数等4个性状呈正相关,遗传相关系数为0.1576~0.5956,生物产量与穗长、穗宽和千粒重3个性状呈负相关,遗传相关系数为-0.2563~-0.0870;水地中,生物产量与生育期、株高、茎粗、分蘖数等4个性状呈正相关,遗传相关系数为0.1288~0.3984,生物产量与穗长、穗宽和千粒重3个性状呈负相关,遗传相关系数为-0.4485~-0.0098。通过试验研究得出以上数据,体现了在水旱地中生物产量与7个性状的关联性。


猪体外受精技术研究概述
《河南畜牧兽医(综合版) 》 2013
摘要:作为多胎动物,猪体外受精技术的研究进展缓慢,然而由于猪的生理结构与人的诸多相似,被认为未来在生物医学方面有潜在的重要应用前景,推动了猪体外受精技术研究的发展,为此,系统论述猪体外受精系统各个技术环节的研究现状和问题,以期对未来的研究选题提供参考.


常夏石竹快繁技术研究
《园艺与种苗 》 2013
摘要:以山西省农业科学院经济作物研究所特种苗木中心选育的新品系6-5为材料,建立其快速繁育体系。筛选出一系列适宜的培养基:诱导常夏石竹外植体脱分化的适宜培养基为MS+BA 2.0 mg/l+NAA 0.2 mg/l,以MS+BA1.0+NAA0.01的愈伤组织分化效果最好,分化率能够达到88.9%。分化小苗最适的生根培养基为MS+BA1.0+IBA0.2。移栽时用50mg/l ABT6蘸泥浆效果好,移栽成活率能达到85.5%。


绿色有机肥料的开发与研制
《现代农业科技 》 2013
摘要:对有机肥料开发与研制的必要性和社会经济意义进行了论述,以蓖麻饼粕资源为绿色有机肥料的原料进行了研制与试验。研试结果表明:利用蓖麻饼粕作原料,经过科学加工,研制出了纯有机高肥效、无公害、无污染的绿色有机肥产品。该产品有机质含量60.02%,总养分(N+P2O5+K2O)10.14%,其中,纯氮7.35%、五氧化二磷2.04%、氧化钾0.74%,并含有多种植物所需的微量元素。3年的对比试验结果表明,该产品在粮食作物上施用,较对照3年2个高粱品种平均增产4.0%、6.2%,玉米增产7.7%,谷子增产9.8%;籽粒食用鉴定质优味美。西瓜、果树施用仅糖分含量(BX)一项指标西瓜提高21.6%,苹果提高13.5%。最后对绿色有机肥的前景进了展望。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