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访问中国热带农业科学院 机构知识库!
筛选
科研产出
排序方式:

时间

  • 时间
  • 相关度
  • 被引量
资源类型: 中文期刊
收录级别:北大核心(精确检索)
9441条记录
杧果畸形病茎部解剖结构及内源激素含量变化

果树学报 2011 北大核心 CSCD

摘要:采用ELISA法比较了杧果病、健幼茎中4种激素(IAA、ZR、GA3和ABA)含量的差异,同时从解剖学角度探讨了杧果畸形病的致病机理。结果表明,在畸形幼茎中,4种激素的含量明显高于杧果的健康组织,其中以GA3含量差异最大,是健康组织的5.14倍,其次为IAA,ZR和ABA,分别是对照的3.03、1.77、和1.74倍。病健幼茎中解剖结构也存在明显差异,主要表现为病茎皮层薄壁细胞增多,韧皮纤维丰富,木质导管分化少、孔径较小,出现枝迹与叶迹,髓部细胞伸长受抑制,体积约为健康组织的1/4。

关键词: 杧果畸形病 解剖结构 内源激素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澳洲坚果种壳矿质元素含量研究

湖北农业科学 2011 北大核心

摘要:测定了28份澳洲坚果(Macadamia integrifolia F.Mull)种质种壳中N、K、Ca、Mg、Zn、Cu、Fe、Mn等8种矿质元素含量,并对其进行了主成分分析和聚类分析。结果表明,澳洲坚果种壳矿质元素含量在不同种质之间差异较大,8种矿质元素可划分为4个有明确意义的主成分,28份种质种壳按矿质元素含量可聚类为4大类型。

关键词: 澳洲坚果(Macadamia integrifolia F.Mull)种壳 矿质元素 主成分分析 聚类分析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海南具C_4、C_3解剖特征的禾本科植物

植物学报 2011 北大核心 CSCD

摘要:为了充分认识海南地区现有禾本科植物的光合途径类型,为该地区禾本科植物的种质资源学、生理生态学研究提供可靠的资料,通过调查并收集整理海南禾本科牧草种质资源,以C3、C4植物在解剖结构上的差异为基础,利用石蜡制片技术鉴定海南禾本科植物光合途径的类型。结果表明,在224份研究材料中,有189种禾草属于C4光合类型,35种禾草属于C3光合类型,分别占禾草种数的84%和16%,说明该区域禾草以高光效的C4类型为主。

关键词: 海南省 光合途径类型 禾本科植物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巴西橡胶树钙调蛋白基因的克隆及表达分析

中国农学通报 2011 北大核心 CSCD

摘要:为了进一步研究橡胶生物合成的分子机制,根据巴西橡胶树(Hevea brasiliensis)cDNA文库中的EST序列,利用cDNA末端快速扩增(RACE)技术分离了1个巴西橡胶树钙调蛋白基因,命名为HbCAM1。分析结果显示,该基因cDNA全长775bp,含有完整的阅读框架,编码区为450bp,编码149个氨基酸,5’非编码区26bp,3’非编码区299bp。通过序列比对以及结构预测分析,HbCAM1编码的氨基酸序列与蓖麻、毛葡萄、烟草、麻风树中相应基因氨基酸序列的一致性分别达到100%、100%、99%、99%。半定量RT-PCR分析显示,HbCAM1基因可能通过对相关代谢基因表达调节,参与乙烯利刺激橡胶树增产的分子调控。

关键词: 巴西橡胶树 钙调蛋白 胶乳 乙烯利 表达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野苘蒿变叶病病原物的分子鉴定

热带作物学报 2011 北大核心 CSCD

摘要:利用植原体16S rDNA通用引物R16mF2/R16mR1对海南表现变叶症状的野茼蒿样品总DNA进行PCR扩增,获得约1.4kb的特异片段,并对扩增产物进行核苷酸序列测定.通过BLAST程序比较、系统进化树构建及iPhvClassifier分析表明.海南发生的野茼蒿变叶植原体在分类上属于花生丛枝植原体组中的A亚组,即16Sr Ⅱ-A亚组.这是我国首次在野茼蒿上发现植原体病害.

关键词: 野茼蒿变叶病 植原体 16S rDNA 分子鉴定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不同添加剂对热研二号柱花草青贮品质的影响

广东农业科学 2011 北大核心 CSCD

摘要:以热研二号柱花草为青贮原料,分别添加不同量的绿汁发酵液、纤维素酶、甲酸和玉米粉进行青贮调制。结果表明:添加0.7%甲酸处理的青贮料质量最好,有较强的芳香气味,且pH、粗蛋白(CP)、酸性洗涤纤维(ADF)、中性洗涤纤维(NDF)等各项理化指标均优于对照组,达到优等标准。

关键词: 热研二号柱花草 添加剂 青贮品质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可可球二孢(Botryodiplodia theobromae)细胞壁降解酶对木亡果果实致病作用

果树学报 2011 北大核心 CSCD

摘要:为明确可可球二孢(Botryodiplodia theobromae Pat.)产细胞壁降解酶在侵染杧果果实过程中的作用,研究了可可球二孢在离体培养和接种条件下分泌的5种细胞壁降解酶活性变化特点,以及可可球二孢(B.theobromae)、胶孢炭疽菌(Colletotrichum gloeosporioides Penz.)、杧果拟茎点霉(Phomopsismangiferae Ahmad)和小穴壳菌(Dothiorella do-minicana Pet.et Cif.)4种杧果采后主要蒂腐病菌分泌细胞壁降解酶的能力.结果表明,可可球二孢在离体培养条件下或接种杧果果实后均可产生多聚半乳糖醛酸酶(PG)、果胶甲基半乳糖醛酸酶(PMG)、多聚半乳糖醛酸反式消除酶(PGTE)、果胶甲基反式消除酶(PMTE),以及纤维素酶(Cx).其中PG、PMG和Cx活性较高,PGTE和PMTE活性极低.在大量分泌的3种细胞壁降解酶中,PG和Cx活性高峰出现较早,PMG活性高峰出现较迟.可可球二孢的致病力显著高于胶孢炭疽菌、杧果拟茎点霉和小穴壳菌.其可可球二孢分泌果胶酶的能力也显著高于其他3种病菌.

关键词: 杧果 可可球二孢 细胞壁降解酶 致病力 Botryodiplodia theobromae Pat. Cell wall degrading enzyme Pathogenicity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制备工艺对NR性能的影响

橡胶工业 2011 北大核心

摘要:采用新鲜天然胶乳分别制备乙酸凝固NR(NR-1)、微生物凝固NR(NR-2)、乙醇胺混合微生物凝固NR(NR-3)和蛋白酶混合自然凝固NR(NR-4),研究制备工艺对NR性能的影响。结果表明:NR-1和NR-2生胶的耐热老化性能和热稳定性好于NR-3和NR-4生胶;NR-4胶料的MH最大,t90最短,NR-3胶料的MH较小,t90最长;NR-4硫化胶的定伸应力和拉伸强度较大,拉断伸长率较小,NR-1硫化胶的定伸应力和拉伸强度较小;NR-4生胶、混炼胶和硫化胶的弹性转矩(S′)和剪切储能模量(G′)最大,损耗因子(tanδ)最小,NR-1生胶、混炼胶和硫化胶的S′和G′最小,tanδ值最大。

关键词: NR 制备工艺 物理性能 动态性能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蒸发浓缩胶乳基本物性研究

弹性体 2011 北大核心

摘要:研究了通过采用真空旋转蒸发法制备的浓缩天然胶乳(蒸浓胶乳)的机械稳定性、化学稳定性能和抗老化性能等,并与离心浓缩胶乳的有关性能进行了对照。实验结果表明,与离心浓缩胶乳相比,蒸浓胶乳机械稳定性、化学稳定性能和抗老化性能等均有所提高。

关键词: 天然胶乳 浓缩胶乳 蒸发浓缩 离心浓缩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抑菌物质肉桂醛防治杧果炭疽病机制研究

果树学报 2011 北大核心 CSCD

摘要:采用生长速率法测定了植物源抑菌物质肉桂醛对杧果炭疽病菌的毒力作用,同时从杧果内防御酶变化角度探讨其防病机制。结果表明,肉桂醛防治杧果炭疽病的最佳使用质量浓度为30 mg.L-1,13 d的防治效果为56.67%,肉桂醛对杧果炭疽病菌菌丝生长和分生孢子萌发的EC50分别为38.51和22.34 mg.L-1,当肉桂醛质量浓度大于40mg.L-1时,可导致杧果炭疽病菌分子孢子的消解。肉桂醛防治杧果炭疽病生理生化机制测定结果表明,病菌侵入杧果后O.2等活性氧物质的含量上升,肉桂醛对病菌进行抑制与杀死作用,降低其侵染能力,间接减少了此类物质的产生、减小寄主因病菌侵染而导致防御酶系统发生紊乱的程度,使寄主保持基本正常的生理状态,从而抑制和减轻病害的发生。

关键词: 杧果炭疽病 肉桂醛 抑菌物质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