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研产出
辣椒优良自交系间遗传差异的分子分析
《西北植物学报 》 2006 北大核心 CSCD
摘要:作物自交系间遗传差异的分析与评价是杂种优势育种和杂交育种成功的基础。鲜食尖椒类(Capsicum an-nuumvar.longum)品种是我国辣椒生产的主要品种类型之一。针对我国鲜食尖椒的育种目标,以国内外10份尖椒优良自交系为材料,利用相关序列扩增多态性(SRAP)和简单序列重复(SSR)标记技术对其进行了遗传差异分析。结果显示:SRAP技术具有较高的位点和多态性检测能力,平均每次检测的位点数和多态性位点数分别为34个和10个,是SSR的10倍和5倍;辣椒自交系间基于SRAP标记的遗传距离和基于SSR标记的遗传距离之间的相关程度较低(r=0.144);基于SRAP标记和SSR标记联合数据计算的遗传距离,10个尖椒自交系被分为3大类,这种分类结果与辣椒杂种优势育种实践相一致。本研究结果表明,SRAP具有较高的遗传分析效力;基于不同分子标记遗传分析结果的差异与标记间共享位点的多少有关;10个尖椒自交系的分类结果可用于指导育种实践。


黑米抗氧化活性成分的分离纯化和结构鉴定
《中国农业科学 》 2006 北大核心 CSCD
摘要:目的分离、纯化和鉴定黑米抗氧化的主要活性成分。方法以体外总抗氧化能力为活性跟踪指标,对黑米抗氧化提取物用石油醚、氯仿、乙酸乙酯和正丁醇等不同极性溶剂萃取分部后得到抗氧化能力最强的部分,再用SephadexLH-20分离得到抗氧化主活性成分,采用紫外-可见光谱、红外光谱、ESI-MS质谱和核磁共振(1HNMR和13CNMR)波谱法对其进行结构解析。结果黑米抗氧化提取物的5种溶剂萃取物以水部和正丁醇部的抗氧化能力最强,其总抗氧化能力分别为383和392ku·g-1,其中,从水部可得到4种抗氧化主活性成分,总抗氧化能力分别为976、878、1134和1087ku·g-1。波谱结构解析表明,4种成分均为花色苷类化合物,分别是锦葵素、天竺葵素-3.5-二葡萄糖苷、矢车菊素-3-葡萄糖苷和矢车菊素-3,5-二葡萄糖苷。结论花色苷类化合物是黑米抗氧化作用的主要物质基础。


人工合成免疫刺激CpG DNA联合鸡新城疫疫苗对SPF鸡免疫应答的影响
《中国兽医学报 》 2006 北大核心 CSCD
摘要:以鸡新城疫病毒为模式病毒,分别以不同浓度人工合成的免疫刺激序列CpG DNA联合鸡新城疫低毒力活疫苗免疫SPF新生小鸡,通过ELISA法检测鸡血清中抗-NDV抗体水平,并用MTT法检测淋巴细胞白介素-2诱生活性以及淋巴细胞增殖指数(SI),结果显示不同浓度的CpG DNA均能显著提高仔鸡的特异性抗体滴度、淋巴细胞白介素-2诱生活性以及淋巴细胞增殖反应,证明CpG DNA能显著增强鸡对常规疫苗的免疫应答能力。
关键词: CpG 鸡新城疫低毒力活疫苗 免疫应答


一种新型DNA标记技术——限制性位点扩增多态性(RSAP)的建立与优化
《西北农林科技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 2006 北大核心 CSCD
摘要:为了避开基于限制性酶切位点分子标记技术的DNA酶切环节,简化其复杂的程序,试验以辣椒为材料,建立了一种新型DNA标记技术——限制性位点扩增多态性(RSAP),并对其反应体系进行了优化,对RSAP适用性、重复性进行了检验。结果显示,RSAP技术的引物为2条长度均为18 bp的引物,引物的3′端为4~6个碱基的限制性酶切位点序列,接着是12~14个碱基的随机序列,2条引物的限制性位点和随机序列不同;PCR扩增的前5个循环采用35℃的退火温度,随后的35个循环采用48℃的退火温度;在25μL反应体系中,模板DNA用量为20 ng,M g2+浓度为2.5 mm o l/L,dNTP s浓度为0.2 mm o l/L,T aq DNA聚合酶用量为1.5 U,2条引物浓度均为600 nm o l/L;RSAP技术重复性好,适用性广泛,是一种操作简便、产率中等、稳定可靠的DNA标记技术。
关键词: 限制性位点扩增多态性 DNA标记技术 蔬菜育种


鸡肉肉质评定方法研究进展
《动物营养学报 》 2006 北大核心
摘要:目前国内外关于鸡肉肉质评定方法研究较缺乏,且尚未形成统一的肉质评价标准,研究者采用的肉质性状指标种类较多,且测定方法和条件千差万别。本文将对国内外文献报道的鸡肉肉质评定方法进行汇总分析,重点综述鸡肉肉色、pH、系水力、嫩度和风味等主要肉质性状指标的评定方法现状与研究概况,并提出建立一套系统、客观、准确的鸡肉肉质标准评定体系是目前亟待解决的问题,也是开展鸡肉肉质研究的基础。


一次性全层施用控释肥对水稻根系形态发育及抗倒伏能力的影响
《植物营养与肥料学报 》 2006 北大核心 CSCD
摘要:通过盆栽试验、网箱栽培试验研究了一次性全层施用控释肥对水稻根系形态发育及抗倒伏能力的影响。结果表明,采用等养分量的自研控释肥一次性施用(BNCRF)和国产包膜尿素复混肥一次性施用(BRCU)处理收获期根系重量比专用肥分次施用[SNRSF(ck)]处理分别增加26.56%3~5.24%和17.99%3~7.35%,比专用肥一次性施用(BNRSF)处理分别增加14.57%2~3.24%和7.52%2~4.34%;根系体积比SNRSF处理分别增加13.94%4~1.77%和19.02%2~1.40%,比BNRSF处理分别增加3.99%2~6.54%和9.40%1~6.40%;根系的深层分布比例、根深指数和茎基部都明显大于SNRSF处理。采用低钾含量的国产磷酸铵镁包膜控释肥(BLCRF)处理,其促根壮茎效果虽逊于高钾含量的BNCRF和BRCU处理,但收获期的根系重量仍较高钾含量的SNRSF处理增加10.16%1~6.84%。说明一次性全层施用控释肥能明显促进水稻的根系生长发育,增加深层根数量,显著改善抗倒伏能力。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