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访问黑龙江省农业科学院 机构知识库!
筛选
科研产出
排序方式:

时间

  • 时间
  • 相关度
  • 被引量
资源类型: 中文期刊
19608条记录
牡丹江市周边蜂业调查报告

黑龙江农业科学 2015

摘要:为了降低蜜蜂养殖成本,提高蜂业的整体竞争力,对牡丹江市周边蜂业现状进行调查,分析了牡丹江市周边蜂业发展存在的问题,即蜂群管理水平技术参差不齐、蜂王用种比较混乱、蜂业从业人员老龄化比较严重;明确了峰产业的发展优势,并提出了发展建议:依托科研机构,提升蜂农技术水平,搭建合作平台整合蜂业发展资源,挂靠产业项目,助力蜂业产业发展。

关键词: 牡丹江 蜂业 发展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黑龙江省苹果蠹蛾的发生与防治

生物安全学报 2015

摘要:2005年在黑龙江省东宁县部分果园中发现苹果蠹蛾的危害,由于当地果树管理粗放、果农认识不足等,最初该虫扩散较快,至2007年东宁县苹果蠹蛾发生面积已超过400 hm~2。苹果蠹蛾在黑龙江1年发生2代,越冬代成虫发生时间较长,不利于化学防治。相关部门的调查研究表明,以刮老翘皮、束物诱杀、挂杀虫灯、用性诱剂与化学防治相结合能取得理想的防治效果。

关键词: 黑龙江 苹果蠹蛾 性信息素缓释剂 杀虫灯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糙皮侧耳杂交后代遗传多样性分析

北方园艺 2015 北大核心

摘要:以糙皮侧耳Pleurotus ostreatus白色菌株P1和深灰色菌株P2为亲本,通过单孢菌株配对杂交获得40个杂交组合。出菇记录杂交后代子实体颜色,提取42个样本的全基因组DNA,用ISSR进行遗传多样性分析。结果表明:6条ISSR引物共扩增出45条带,其中多态性条带34条,多态性比率为75.56%,有效等位基因数为Ne=1.4858,遗传多样性指数H=0.2725,香农信息指数I=0.4021。聚类分析后发现,在0.6889水平上聚为4类,聚类结果与子实体颜色关系不大,表明糙皮侧耳杂交后代存在丰富的遗传变异。分类结果将有利于更好的利用这些丰富的育种资源。

关键词: 糙皮侧耳 杂交后代 遗传多样性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大豆主茎节数数量性状座定位及遗传效应分析

中国农学通报 2015 CSCD

摘要:为了定位控制主茎节数的QTL并明确其遗传效应,利用100对SSR引物,并采用Mapmaker Exp3.0和复合区间法,研究构建了一张包括3个连锁群的连锁图谱。以‘黑农37’(栽培大豆)×ZYD581(野生大豆)组合的亲本、F2、F3为试材,分别在chr1连锁群上定位了一个影响大豆主茎节数的QTL,2007年QTL位于Satt238—Satt242这个区间内,与Satt238的遗传距离是0.01 c M,与Satt242的遗传距离是24.69 c M,其遗传贡献率为17.22%,加性效应为-3.2608;2008年QTL位于Satt238—Satt240之间,与Satt238的遗传距离为0.59 c M,与Satt240的遗传距离为6.01 c M,其遗传贡献率为6.68%,加性效应为-1.4965。2年大豆主茎节数QTL分析表明,在chr1连锁群上Satt238附近确定了1个控制大豆主茎节数QTL位点。

关键词: 大豆 主茎节数 QTL定位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大豆叶面施氮量及氮素利用率的~(15)N标记

植物学报 2015 北大核心 CSCD

摘要:为研究大豆(Glycine max)叶面适宜施氮量及叶面氮素吸收与利用的规律,以黑龙江省三江平原大豆主栽品种合农64为实验材料,采用15N标记示踪法在大豆需氮关键时期R5期进行叶面施氮,分析大豆组织器官标记氮素的积累量及回收率。结果表明:在4.5 kg·hm–2(N3)施氮条件下,大豆组织器官干物质量及氮素积累量显著高于其它处理,其中籽粒干物质平均重22.7 g,总干物质平均重73.2 g,分别比不施氮处理(N0)高17.92%和16.38%;籽粒氮素积累量平均为134.4mg·plant–1,比不施氮处理(N0)高13.13%,说明4.5 kg·hm–2(N3)施氮条件是合农64在R5期的最适叶面施氮量。在不同施氮条件下,各组织器官标记氮积累量随着施氮量的增加呈先增加后降低的趋势,籽粒标记氮积累量在4.5 kg·hm–2(N3)施氮条件下最高,为9.96 mg·plant–1。这一结果同样说明了4.5 kg·hm–2(N3)是合农64在R5期的最适叶面施氮量,同时明确了叶面氮素是籽粒氮素积累增加的主要原因。在同一施氮水平下,各组织器官标记15N积累量顺序为籽粒>茎>叶>荚皮>叶柄>根,且各器官间差异显著,说明在R5期叶面施氮籽粒积累的叶面氮素最多。从15N标记在各组织器官的贡献率来看,在3.5 kg·hm–2(N1)施氮条件下,籽粒氮素贡献率与植株氮素回收率最高,说明在叶面施氮量较小的条件下,氮素更容易被籽粒吸收利用,但净积累量却低于最适施氮量处理(N3)。在3.5 kg·hm–2(N1)施氮条件下,植株氮素回收率高于最适施氮量处理(N3)。

关键词: 大豆 叶面 氮素 最适施用量 利用率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农户对水稻新品种选择意愿的调查分析

安徽农学通报 2015

摘要:通过农户对水稻新品种选择意愿调查分析可知,农户在选择水稻新品种时,主要寄予新品种抗性改善,产量较以往品种有所提高,收入增加;选择水稻新品种渠道主要为从事种子科研的正规机构,新品种的价格幅度应在一定的范围内,超过这一范围农户不易接受。因此,在进行新品种推广时,一方面应建立新型农业社会化服务体系,建立示范区,提供技术辅导和培训,使农户能够接触掌握新品种特性;另一方面要寻找当地信益度较高的代理商,在当地进行示范、宣传加大新品种的知名度,促进新品种大面推广。

关键词: 水稻新品种 农户 选择意愿 调查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一株大豆腐霉菌(PSHHl)rDNA的ITS序列鉴定

大豆科学 2015 北大核心 CSCD

摘要:大豆腐霉菌是黑龙江省大豆根腐病菌群的重要组成部分,为了明确大豆腐霉菌的种类,从黑龙江省黑河市大豆根系土壤分离获得1株腐霉菌PSHHI,应用rDNA-ITS序列分析法对其进行菌种鉴定.Blast和系统进化树结果表明:PSHHI与GenBank上登录号为AB259316.1和AB512973.1等的Pythium sylvaticum亲缘关系最近,rDNA-ITS序列同源性大于99%,因此认定PSHHl为Pythium sylvaticum.为了考察PSHH1的致病性,选取了60份当前大豆主栽品种,应用种子腐烂法和下胚轴接种法进行回接试验,通过计算种子腐烂率和植株茎折率来评价PSHH1的致病性,结果显示,PSHH1仅对13.33%的大豆主栽品种表现出较强的致病力,而对61.67%的大豆主栽品种致病力较弱.

关键词: 腐霉菌 ITS序列鉴定 致病力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磷酸二铵用量对黑龙江省不同年代育成大豆品种光合特性的影响

种子 2015 北大核心 CSCD

摘要:为了明确磷酸二铵施用量对黑龙江省不同年代育成大豆品种光合特性的影响,采用盆栽试验,选择黑龙江省1985—2005年育成的5个代表性大豆品种为试材,设置了0mg/kg、150mg/kg、300mg/kg(表示每公斤土中磷酸二铵施用量,下同)3个施肥水平,分析参试品种的光合指标与产量结果。结果表明,在3种施肥条件下,净光合速率、单株叶面积、叶色值和单株粒重均存在差异,并且达到显著或者极显著水平;1985—2005年育成品种随着育成时间的推移光合速率、单株叶面积、叶色值和单株粒重均呈现线性增加趋势,所不同的是新品种增加的多些,老品种增加的少些,即随着品种的不断更替,黑龙江省新近育成品种较老品种具有更高的需肥性。

关键词: 磷酸二铵 光合特性 需肥性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大豆新品种黑农68的选育与中试示范

黑龙江农业科学 2015

摘要:黑农68是黑龙江省农业科学院大豆研究所以黑农44为母本、绥农14为父本,经有性杂交,系谱法选育而成的。2011年经黑龙江省农作物品种审定委员会审定推广,2012年列为科技部农业科技成果转化资金项目"高油高产大豆新品种黑农68、黑农67中试与示范"的核心技术。该品种集高油、高产、抗病、广适应性于一体,适宜黑龙江省第二、三积温带种植,配套的优质高效栽培集成技术先进、成熟,适用性强,生产应用效果好,推广应用前景广阔。

关键词: 大豆新品种 黑农68 品种选育 中试示范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放线菌剂对连作温室甜瓜生长及产量和品质的影响

北方园艺 2015 北大核心

摘要:以温室甜瓜连作8年的土壤为试材,采用比较研究方法,研究了土壤中增施放线菌剂后对甜瓜植株生长及产量、品质等方面的影响。结果表明:在土壤中增施放线菌剂使2个甜瓜品种的叶面积分别比对照增加8.7%和6.5%,叶绿素含量分别比对照增加8.2%和16.8%;小区产量较对照高出18.3%和21.0%;蛋白质含量、可溶性糖含量及维生素C含量也较对照有大幅度提高。说明增施放线菌剂,能促进甜瓜植株的生长,并能显著提高甜瓜的产量和品质。

关键词: 放线菌剂 甜瓜 连作 产量及品质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