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访问山西省农业科学院 机构知识库!
筛选
科研产出
排序方式:

时间

  • 时间
  • 相关度
  • 被引量
资源类型: 中文期刊
18338条记录
低度白酒稳定性的研究及应用

食品科学 2012 北大核心 CSCD

摘要:从白酒生产过程中加浆用水对低度白酒稳定性的影响入手,分别测定自来水、软化水、纯净水及其配制的低度白酒的电导率、介电常数及白酒中主要香味成分含量随贮存时间的变化规律,并探讨白酒胶体溶液胶核、胶粒和胶团的组成以及影响白酒胶体稳定性的主要因素。结果表明:加浆用水中含有适量的金属离子,可有效提高白酒胶体的稳定性、降低体系的介电常数、抑制酯类化合物的水解、提高低度白酒的稳定性。同时,通过使用酒体中富含酯对应酸的有益微量元素的羧酸盐调整金属离子浓度后的加浆用水,配制的低度清香型白酒(38°),放置一年,乙酸乙酯和乳酸乙酯含量总和比对照样提高了31.0%,低度浓香型白酒(38°)放置一年,己酸乙酯、乙酸乙酯和乳酸乙酯含量总和比对照样提高了10.2%。

关键词: 胶体溶液 电解质 加浆用水 低度酒 稳定性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五株病原真菌对桃小食心虫的致病力

植物保护学报 2012 北大核心 CSCD

摘要:为筛选桃小食心虫高致病性菌株,以在山西省自然感病的桃小食心虫越冬幼虫上分离获得的5株病原真菌为材料,研究各菌株感染桃小食心虫幼虫的症状、对寄主的致死率,以及与菌株毒力相关的胞外类枯草杆菌蛋白酶、几丁质酶和脂肪酶的活性变化,并评价其生物防治潜力。5个菌株在寄主上的感病症状和致死率有显著差异,感病后10天,球孢白僵菌BbTST05对寄主的致死率最高,为89.3%,其类枯草杆菌蛋白酶、几丁质酶和脂肪酶3种酶活性均最大;粉棒束孢IfTSL02对寄主的致死率及其蛋白酶、几丁质酶活性次之;尖孢镰孢菌的FoTSL01、FoTSL03和FoTSL04菌株对桃小食心虫的致死率均低于61%,3种胞外酶的活性也较低。因此,球孢白僵菌BbTST05和粉棒束孢IfTSL02可用于桃小食心虫的防治。

关键词: 桃小食心虫 昆虫病原真菌 毒力 胞外酶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山西省苦荞种质资源营养特性研究

中国科技信息 2012

摘要:本文通过对山西省的56份苦荞遗传资源的主要营养成分分析,明确了山西省各地区苦荞资源VE、VPP和Se元素的平均含量和变化范围,筛选出高含量VE资源2份,高含量VPP资源2份,高硒资源45份,并对优异资源的分布情况进行了分析。

关键词: 山西 苦荞 品质分析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早熟西瓜新品种晋抗5号的选育

中国瓜菜 2012

摘要:晋抗5号是早熟西瓜杂交一代新品种。母本为自交系99-02,父本为自交系Z83-1。植株长势强;全生育期约100d,果实发育期约28d;果实椭圆形,绿皮核桃纹;瓤色大红,质地脆沙,中心可溶性固形物含量平均11.2%;平均单果质量5.5kg,667m2产量4000kg以上;不裂果,耐运输,抗病抗逆性较强。适宜山西省及周边地区早熟栽培。

关键词: 西瓜 新品种 晋抗5号 早熟 杂交一代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远志品种晋远1号

中国种业 2012

摘要:晋远1号是山西省农业科学院经济作物研究所选育的我国远志第一个品种。于2009年参加山西省区域试验,5点次每667m2平均产量589kg,比对照增产24.1%;2011年参加山西省生产试验,5点次平均产量611kg,比对照增产23.4%。2年平均每667m2产600kg,比对照增产23.7%。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果树叶面喷钙的研究进展

现代园艺 2012

摘要:钙元素是细胞壁的重要组成成分,果实钙水平的高低被认为是决定果实品质最为重要的因素之一。喷钙可有效提高果实品质,并防止裂果;使用有机钙喷施效果优于无机钙,因此应尽量选用有机钙制剂。如何利用叶面施钙提高果树钙素水平,特别是增加果实中钙含量,已成为长久以来研究的课题。

关键词: 果树 叶面喷钙 品质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晋北地区绿豆低产原因分析及高产栽培技术探讨

吉林农业 2012

摘要:当前形势下,我国农村已经实行了税费的改革,将农民负担进行减轻,这已经成为了我国广发人民群众十分敏感的一个问题,特别是在义务工和农民劳动积累工这两工取消以后,我国对于晋北地区绿豆地产治理这一个长期而且艰巨任务一定是一次十分严峻的冲击和挑战,在新形势下,对我国农村经济改革开放新的特点进行分析,对晋北地区绿豆地产治理新的机制进行了探索,最终推动了我国高产栽培技术事业健康和持续的发展。

关键词: 晋北地区 绿豆地产 高产栽培技术 综合治理 有效开展 探讨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12个外来玉米群体与我国主要种质配合力效应和杂种优势分析

作物学报 2012 北大核心 CSCD

摘要:国际玉米小麦改良中心(CIMMYT)和美国玉米带种质含有丰富的遗传变异,是拓展我国玉米种质基础的重要来源。本文采用NCII遗传交配设计,以中综5号、中综6号和中综7号综合种为测验种,与12个外来群体配制36个组合。以郑单958为对照,2009—2010年分别在北京顺义、山东济南和河南新乡进行产量及相关性状测定。利用Miranda Filho-Geraldi模型,评价外来群体主要性状配合力效应及杂种优势表现。结果表明,Pob43、La Posta、Pob21、Pob32、Pob49、Pob501等群体的产量及相关性状GCA表现优良。群体Pob49、Pob501与我国PA种质,Pob32、BS29与我国PB种质,Pob43、La Posta与我国D群四平头种质的遗传关系较近。因此,在改良外来群体适应性的基础上,可以我国A、B和D类群种质为核心,将群体Pob21、Pob49、Pob501与A群种质,Pob32与B群种质,Pob43、La Posta与D群的四平头种质构建复合种质并进行改良,逐步拓宽我国主要种质类群的遗传基础。

关键词: 玉米 一般配合力 特殊配合力 中亲杂种优势 品种效应

灌水时间对冬小麦生长发育及水肥利用效率的影响

应用生态学报 2012 北大核心 CSCD

摘要:研究秸秆还田后不同越冬前灌水时间(11月10日、11月25日、12月10日)和春季灌水时间(3月5日,返青期;4月5日,拔节期)对冬小麦生长发育、干物质运转及水肥利用效率的影响.结果表明:越冬前灌水时间主要影响冬前和拔节期群体大小,而春灌时间对冬小麦成穗数、产量、干物质运转和水肥利用效率的影响较大,而且越冬前灌水时间对冬小麦产量构成的影响与春灌时间密切相关.在春季返青期灌水条件下,越冬前灌水时间越早,成穗数和产量越高;在拔节期灌水条件下,随越冬前灌水时间的推迟,成穗数和产量呈先升高再降低的趋势,而穗粒数逐渐增加,千粒重受影响较小.水分利用效率、养分吸收量和肥料利用率均随越冬前灌水时间的推迟而降低,随春季灌水时间的推迟而升高.因此,在秸秆还田足墒播种条件下,将越冬前灌水时间适当提前,可以塌实土壤,促进冬小麦冬前分蘖,增加群体大小;配合拔节期增量灌水,可以控制早春无效分蘖,提高成穗率,稳定粒重,提高水肥利用效率,实现节水高产高效栽培.

关键词: 冬小麦 产量 水分利用率 肥料利用率 灌水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非组培转化法获得转基因植株及其Basta耐受性研究

西北植物学报 2012 北大核心 CSCD

摘要:以玉米‘昌7-2’、大豆‘晋遗19’和高粱‘晋粱5号’的种子为受体,质粒pCAMBAR.CHI.11为供体,采用非组培转化法导入bar基因。PCR扩增和Southern杂交分析结果证明,‘昌7-2’、‘晋遗19’和‘晋粱5号’的划胚种子都获得了转化植株,转化率均在5%以上,未划胚种子的转化率为0。共培养液中加入浓度为200μmol/L的乙酰丁香酮(AS)能使玉米种子转化率比对照提高8倍,赋予300W强度的超声波处理,转化率可再提高60%。划胚处理对种子的出苗率影响较大,为17%左右。划胚种子于实验室条件下的Basta耐受试验结果表明,不同作物对Basta的耐受性存在差异,玉米、大豆和高粱转bar基因植株的Basta耐受临界值分别为0.15%、0.1%和0.05%,Basta处理后的幼苗成活率在各作物间差异不大。田间喷雾Basta溶液结果证明,按Basta耐受性大小排列顺序为高粱<大豆<玉米,但按对Basta敏感性的排序为大豆<高粱<玉米。不同生育期喷雾除草剂的实验结果(T2)证明,在生育期后期作物植株对除草剂的敏感性比前期有所降低,生长前期喷雾后玉米、大豆和高粱的苗存活率分别为57%、49%和52%,生长后期喷雾后苗存活率分别为77%、70%和73%,但各个群体的PCR扩增阳性结果率均在80%以上,证明存活率差异是由植株对除草剂耐受性和敏感性的差异引起的。多代转基因植株的检测结果证明目的基因可稳定遗传。

关键词: Basta 非组培转化法 耐受性 转化率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