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研产出
远志种子发芽检验标准化研究
《种子 》 2008 北大核心 CSCD
摘要:通过标准发芽试验探讨温度、光照及发芽床等因素对远志种子萌发的影响,设20、25、30、35、40℃恒温及20/25℃、25/30℃变温共7个温度处理,设纸上(TP)、纸间(BP)、砂上(TS)和砂间(S)共4种发芽床处理,光照时间设0、12、24 h共3个处理。试验确立了远志种子发芽的标准条件:发芽温度以30℃最佳;纸上与纸间都适合远志种子的萌发,以纸间为最佳发芽床;光照对远志种子的萌发影响不显著。根据种子萌发特性,确定了发芽势和发芽率的统计时间,5 d为初次计数时间,13 d为末次计数时间。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优质抗病草莓新品种‘石莓5号’0
《果农之友 》 2008
摘要:‘石莓5号'草莓是2001年用以色列大果、优质、耐贮的‘Y95'为母本,以丰产、优质、抗病的‘新明星'为父本杂交,2003—2006年经过初选、复选和决选育成,2007年8月通过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不同大豆基因型耐低磷能力的评价
《河北农业大学学报 》 2008 北大核心 CSCD
摘要:采用水培方法,在低磷(LP)和高磷(HP)水平下,对河北省广泛种植的17个大豆品种进行了比较研究,旨在筛选大豆耐低磷基因型,为合理布局大豆种植品种,提高土壤磷素利用率提供试验依据。结果表明:‘中黄15’、‘中黄19’、‘Nf37’与‘中黄10’、‘冀黄13’相比,在根干重、冠干重、根系活性吸收表面积、植株磷含量、分泌性酸性磷酸酶活性等方面差异显著,确定了‘中黄15’、‘中黄19’、‘Nf37’为耐低磷基因型,‘中黄10’和‘冀黄13’为不耐低磷基因型。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蓝粒小麦籽粒色素遗传研究
《华北农学报 》 2008 北大核心 CSCD
摘要:利用不同来源的蓝粒小麦与白粒小麦杂交,进行色素遗传分析。研究结果表明,来源于偃麦草的D87065和D87089的籽粒色素基因由2对互补基因控制;来源于黑麦的92-1由2对互补基因控制;来源不明确的7083L-16由1对基因控制。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小麦抗旱相关基因TaCRT-D单核苷酸多态性分析
《中国农业科学 》 2008 北大核心 CSCD
摘要:【目的】钙网蛋白(CRT)是细胞内质网膜上的钙结合蛋白,参与多种细胞功能的调节。研究小麦钙网蛋白基因TaCRT-D单核苷酸多态性,并分析其与抗旱性的关系。【方法】以苗期抗旱性不同的37份六倍体普通小麦和3份普通小麦D基因组供体种粗山羊草为材料,通过直接测序分析TaCRT-D基因的单核苷酸多态性(SNP)及其与抗旱性的关系。【结果】TaCRT-D基因DNA长度为4 001 bp,在长达160 040 bp的核苷酸序列中共检测到105个单核苷酸变异位点,包括84个SNP和21个InDel,二者出现的频率分别为1/1 905和1/7 621,编码区的核苷酸多样性值(π)小于非编码区,说明编码区所承受的选择压力较大,遗传变异小于非编码区。单倍型分析表明,40份供试材料分为8种单倍型,其中单倍型H1中11份材料包括4份中等抗旱材料和7份干旱敏感材料;单倍型H3、H4和H7既有抗旱性强的材料也有干旱敏感材料;单倍型H5只包括3份小麦D基因组供体种材料。【结论】普通小麦TaCRT-D基因中SNP频率较低,TaCRT-D基因单核苷酸多态性与小麦苗期抗旱性之间没有明显的对应关系。
冀东滨海地区沙枣播种育苗技术
《河北农业科技 》 2008
摘要:沙枣是胡颓子科、胡颓子属的一种小乔木或灌木,叶片披针型至矩圆状披针型,上面暗绿色,背面灰白色。于2004年从新疆引入种子,4月中旬播种,当年株高达到40cm。2005年3月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