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研产出
复合型抑菌剂在甘蔗开放式组培中的应用研究
《热带农业科学 》 2012
摘要:以"黔糖5号"甘蔗腋芽外植体为材料,将不同浓度的"黔兴1号"抑菌剂加入甘蔗培养基中,确定"黔兴1号"抑菌剂作为甘蔗开放式组织培养抑菌剂在甘蔗诱导及增殖培养阶段的最佳浓度。结果表明,"黔兴1号"抑菌剂浓度在0.5%时可有效抑制培养基的污染,外植体的成活率高达80%,芽增殖系数为3.1。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马铃薯引进新品种比较试验
《种子 》 2012 北大核心 CSCD
摘要:为解决三都县马铃薯品种比较单一的问题,引进中薯8号、中薯9号、中薯12号、中薯13号、中薯14号、定薯1号、安薯1号、钤田99、荷兰14(后期红)9个品种进行比较试验。试验结果表明:荷兰14产量最高,但生育期较长;中薯8号为早熟品种,产量高,品质优,可在生产上大面积推广应用。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谢瓦氏曲霉间型变种veA基因全长克隆及序列分析
《西南农业学报 》 2012 北大核心 CSCD
摘要:为进一步研究谢瓦氏曲霉间型变种中veA基因的结构及其与有性发育的关系,以谢瓦氏曲霉间型变种为有性发育研究材料对veA基因进行全长克隆,根据已克隆到的veA保守区片段设计基因特异性引物(GSP),使用RACE技术从总RNA克隆到了长度为2 515 bp的veA基因的cDNA。序列分析表明,该cDNA编码有562个氨基酸残基,其预测蛋白质序列与丝状真菌的其他种相应预测蛋白质比对结果发现,其相似性较好,保守区序列集中于蛋白质的N端。进一步研究表明,该基因开放阅读框内只含一个内含子,长度为54 bp,位于起始密码子下游149 bp处。说明,已成功地从谢瓦氏曲霉间型变种中克隆到了veA基因。
关键词: 谢瓦氏曲霉间型变种 veA基因 有性发育 全长克隆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氮、磷、钾肥配施对威宁地八角产量的影响
《贵州农业科学 》 2012 北大核心
摘要:为了促进威宁地八角的推广应用和提高其种子产量,2010—2011年采用二次正交旋转回归设计方法研究了N、P2O5、K2O肥料因子对威宁地八角种子产量的影响。结果表明,1)N、P2O5、K2O单因子肥料对种子产量影响的大小顺序为钾肥>磷肥>氮肥,两因子互作以氮肥与磷肥、氮肥与钾肥的效果显著。2)在施用氮肥13.04kg/667m2、磷肥88.24kg/667m2、钾肥32.00kg/667m2时,威宁地八角种子的产量最高,为31.90kg/667m2,其经济效益也最大。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山羊传染性胸膜肺炎病的诊断
《上海畜牧兽医通讯 》 2012
摘要:山羊传染性胸膜肺炎(Contagious Caprine Pleuropneu-monia,CCPP)是山羊高度接触性传染病,是国际兽疫局控制的B类传染病〔1〕。在夏末和秋季,气温骤变时最常流行,其特征是高热、咳嗽、渐进性消瘦,以及肺实质、小叶间质及胸膜发生浆液性和纤维性炎,肺有明显的肝变〔2〕。自Thomas(1873)首次报道阿尔及利亚发生山羊传染性胸膜肺炎以来,全球已有40多个国家和地区曾有该病发生的报道〔3〕。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不同栽培方式对马铃薯土壤水分状况和产量的影响
《草业学报 》 2012 北大核心 CSCD
摘要:针对我国西南高寒山区春播马铃薯频繁出现的干旱问题,试验于2009-2010年设置绿肥聚垄地膜覆盖栽培方式(GMPM)、绿肥聚垄栽培方式(GM)、地膜覆盖栽培方式(PM)、普通翻耕栽培方式(CK)4个不同处理,研究其对马铃薯田间耕层土壤水分状况、生长动态及产量的影响,并用FLINT1模型对水分利用情况进行了分析。结果表明,与普通翻耕栽培方式相比,播种后至封行前,绿肥聚垄地膜覆盖栽培方式、绿肥栽培方式和地膜覆盖栽培方式田间土壤(0~21cm)含水率比对照平均提高了12.93%,6.30%和10.88%。封行后,绿肥聚垄地膜覆盖栽培方式和地膜覆盖栽培方式田间土壤含水率比对照平均低6.35%和6.40%。FLINT1模型分析结果显示,地膜绿肥栽培方式和地膜栽培方式在马铃薯生长中后期有一定的水分胁迫。绿肥聚垄地膜覆盖栽培方式马铃薯的块茎产量比对照增加25.6%,但是地膜覆盖栽培方式马铃薯的块茎产量比对照降低15.8%。因此,绿肥聚垄地膜覆盖栽培方式能显著地提高苗期耕层土壤含水率和马铃薯的块茎产量,地膜覆盖可采取前期覆膜、中后期撤膜的栽培技术措施。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紫花苕绿肥节能制干技术研究与示范应用
《安徽农业科学 》 2012 北大核心
摘要:[目的]探索有效的紫花苕绿肥节能制干技术。[方法]采用直接晒干、直接烘干、晒-烘结合、挤压后烘干4种方法对光叶紫花苕鲜草进行制干处理,并比较其制干效果。[结果]直接晒干不耗能,但得到的干草呈黄色,草味差,营养损失大,其中CP和EE损失率分别为12.96%和19.82%。直接烘干得到的干草呈绿色,草味浓,营养基本无损失,干草品质好,但耗能大。晒—烘结合法得到的干草绿黄色、草味稍淡,营养成分损失差异不显著(P>0.05),但烘干电耗减少55.6%,差异极显著(P<0.01)。挤压后烘干法节约电耗66.7%,养分损失差异不显著(P>0.05),制得的干草品质好,但需增加额外的设备和设备运转的能耗。示范应用试验表明,晒—烘结合法不增加劳动量,干草损失少,节煤60.4%。[结论]晒-烘结合法是制作绿肥干草较为理想的节能制干法,可以在生产中推广应用。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不同激素配比对高寨贡茶愈伤组织诱导的影响
《贵州农业科学 》 2012 北大核心
摘要:为了解不同激素配比对高寨贡茶愈伤组织诱导的影响,将消过毒的茶树一年生枝条和幼嫩叶片接种于分别添加不同浓度的6-苄氨基嘌呤(6-BA)、2,4-二氯苯氧乙酸(2,4-D)、玉米素(ZT)、3-吲哚丁酸(IBA)的MS培养基上,外加30g/L蔗糖和8g/L琼脂,pH 6.0,进行愈伤组织诱导试验。结果表明:高寨贡茶茎段和叶片诱导愈伤组织的最适培养基为MS+2.5mg/L 6-BA+0.6mg/L 2,4-D+0.25mg/L ZT+0.3mg/LIBA,茎段诱导芽的最适培养基为MS+2.5mg/L 6-BA+0.2mg/L 2,4-D+0.5mg/L ZT+0.5mg/L IBA,另加30g/L蔗糖、8g/L琼脂(pH 6.0),培养30d后可得到大量的愈伤组织和芽。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