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研产出
不同除草剂对甘薯田间杂草的防效研究
《园艺与种苗 》 2012
摘要:[目的]探讨不同除草剂不同用量对除草效果的影响,为实际生产提供指导。[方法]于2011年6—11月在贵州省贵阳市金竹镇和紫云县百石岩乡进行试验。采用随机区组排列,设3次重复,9个处理,1个空白对照,田间药效采用绝对值(数测)调查法,试验数据用邓肯氏新复极差(DMRT)法进行统计分析。[结果]参试的9个处理,在贵州中部的贵阳,以处理⑥(50%乙草胺乳油3 000 mL/hm2+24%乙氧氟草醚乳油300 mL/hm2)的除草效果最好;在贵州西部紫云县,以处理③(50%乙草胺乳油3 000 mL/hm2)和处理⑨(10%精喹禾灵乳油1 500 mL/hm2)效果为最好。[结论]50%乙草胺乳油3 000 mL/hm2、10%精喹禾灵乳油1 500 mL/hm2及50%乙草胺乳油3 000 mL/hm2混合24%乙氧氟草醚乳油300 mL/hm2的除草效果较好。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贵州坡耕地三种种植模式的水土保持效果对比研究
《水土保持研究 》 2012 北大核心 CSCD
摘要:通过研究紫花苜蓿—玉米间作、作物分带轮作和玉米单作3种种植模式下地表覆盖度和表层土壤含水量月变化,年均土壤和养分流失量以及产量等,比较不同模式的水土保持效果。结果表明:紫花苜蓿—玉米间作与分带轮作模式可保持坡耕地全年覆盖,并在整个雨季保持较高的覆盖度。紫花苜蓿根系发达,增加了0—20cm耕层土壤中的根量,增强了土壤的渗透能力,保护了生物多样性,可减少地表径流39.3%,减少土壤侵蚀59.3%;分带轮作可减少地表径流10.4%,减少土壤侵蚀21.3%;两种模式都提高了雨季前和雨季耕层土壤中的水分,减少了水土流失引起的有机质流失29.9%~52.4%,全N流失26.7%~54.9,全钾流失27.3%~70.9%,缓效钾流失21.4%~58.9%,提高玉米产量33.0%~35.9%;紫花苜蓿—玉米间作还可收获紫花苜蓿干草13 664kg/hm2,复合产量是农民习惯的4.1倍;分带轮作可收获大豆、红薯、油菜等,复合产量为12 492kg/hm2,是农民习惯的2.7倍。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6种渔药对芝麻魽苗种的毒性试验研究
《安徽农业科学 》 2012 北大核心
摘要:[目的]探索常用杀虫药物对芝麻魽的毒性。[方法]在水温为(20±1)℃的静水条件下,选择智水高铜、虫菌净、晶体敌百虫、福尔马林、辛硫磷、高锰酸钾6种常用渔药对芝麻魽苗种进行毒性试验。[结果]智水高铜、虫菌净、晶体敌百虫、福尔马林、辛硫磷和高锰酸钾对芝麻魽苗种的安全浓度分别为:0.24、0.35、0.26、0.42、0.02和0.18 mg/L。芝麻魽苗种对6种药物的敏感性大小顺序为:辛硫磷>高锰酸钾>智水高铜>晶体敌百虫>虫菌净>福尔马林,说明芝麻魽苗种较家鱼对药物的敏感性更高。[结论]该研究可为今后芝麻魽的人工养殖提供用药参考。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十一五”贵州小麦区试结果分析与评价
《种子 》 2012 北大核心 CSCD
摘要:对2006~2010年度贵州省小麦区域试验57个品系的数据进行分析,结果表明,贵州小麦育种在"十一五"期间,产量没有突破性进展,平均产量在215.6~311.8 kg/667 m2之间徘徊。对主要农艺性状做相关分析后认为,在现有的基础上增加基本苗、单位面积穗数和穗粒数对产量的提高有较大的作用。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沼液在养猪生产上的应用研究进展
《贵州农业科学 》 2012 北大核心
摘要:为给沼液在养猪生产上的科学应用和深入研究提供参考,对沼液喂猪的增重效果、防病虫效果及其对猪肉品质的影响进行了综述,并介绍了沼液喂猪的技术要点。同时,从加强沼液喂猪对肉质、重金属残留和迁移规律的影响和沼液喂猪的最佳组合等方面提出了今后的研究方向。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