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研产出
豆蔻明对免疫应激仔猪脏器指数、血清生化指标、炎性因子及抗氧化能力的影响
《饲料研究 》 2023 北大核心
摘要:试验旨在通过建立脂多糖(LPS)免疫应激模型,研究豆蔻明(CDN)对免疫应激仔猪脏器指数、血清生化指标、炎性因子及抗氧化能力的影响。选取健康的断奶仔猪24头,随机分为4组,每组6个重复,每个重复1头猪。CON组仔猪饲喂基础日粮,LPS组仔猪腹腔注射100μg/kg BW LPS,LCDN组仔猪腹腔注射3 mg/kg CDN+注射100μg/kg BW LPS,HCDN组仔猪腹腔注射6 mg/kg CDN+注射100μg/kg BW LPS。试验第8 d开始,各CDN组仔猪每天注射1次CDN,其他两组注射等量生理盐水。试验第15 d,给除CON组外所有仔猪腹腔注射100μg/kg BW的LPS,CON组注射等量生理盐水,6 h后屠宰仔猪。结果显示,与CON组相比,HCDN组仔猪的肾脏指数显著提高(P<0.05),LPS组仔猪血清谷丙转氨酶(ALT)、碱性磷酸酶(ALP)活性和肌酐(CREA)、丙二醛(MDA)、肿瘤坏死因子-α (TNF-α)含量显著提高(P<0.05),总超氧化物歧化酶(T-SOD)及过氧化氢酶(CAT)活性显著下降(P<0.05),白细胞介素-10 (IL-10)含量显著下降(P<0.05)。与LPS组相比,LCDN组仔猪血清谷草转氨酶(AST)、ALP活性及CREA、白细胞介素-6 (IL-6)含量显著降低(P<0.05),IL-10含量及T-SOD活性显著上升(P<0.05);HCDN组IL-10含量及T-SOD、CAT活性显著提高(P<0.05),ALT、AST、ALP活性及MDA、白细胞介素-1β (IL-1β)、TNF-α含量显著降低(P<0.05)。研究表明,腹腔注射豆蔻明能增强断奶仔猪抗氧化能力,缓解LPS诱导的免疫应激及炎症,以6 mg/kg注射剂量效果较好。
关键词: 断奶仔猪 豆蔻明 免疫应激 脏器指数 血清生化指标 抗氧化功能


椰枣叶斑病的病原鉴定
《植物病理学报 》 2023 北大核心 CSCD
摘要:椰枣树(Phoenix dactylifera L.)属多年生棕榈科热带植物,是阿拉伯国家重要的经济和粮食作物,果实被称为“沙漠面包”,具有较高的营养价值~([1-2])。 目前我国对椰枣的研究主要集中于椰枣化学成分分析~([3])、基因表达~([4])、植物组织培养~([5])、逆境胁迫~([6])等领域,对椰枣病害发生及病原菌种类鲜有报道。2020年11月—2021年6月,对海南省椰枣病害发生情况进行调查,


我国茄果类蔬菜"一村一品"发展现状与路径
《中国蔬菜 》 2023 北大核心
摘要:茄果类蔬菜是我国重要的蔬菜品类,发展茄果类蔬菜“一村一品”对促进乡村产业振兴有重要的推动作用。本文以农业农村部认定的茄果类蔬菜全国“一村一品”示范村镇相关数据为基础,从示范村镇数量、区域分布、产品类型、年度获批情况等方面系统分析“一村一品”示范村镇发展现状;研究探讨茄果类蔬菜全国“一村一品”与农产品地理标志产品、中国特色农产品优势区产品、全国名特优新农产品名录产品、全国乡村特色产品等之间的品牌关系;针对“一村一品”发展中存在的资源挖掘不足、标准化水平有待提高、产业科技含量不高、产业链条不完整等问题,提出加强规划引领、健全产业链技术标准、加强科技支撑、推进三产融合发展、强化品牌培育等方面的发展路径。


剑麻均一化文库构建及PnRXLR5863靶蛋白筛选
《热带作物学报 》 2023 北大核心 CSCD
摘要:剑麻是硬质纤维的主要来源,由烟草疫霉(Phytophthora nicotianae)引起的斑马纹病是剑麻生产的重要病害。RXLR效应蛋白是卵菌第一大类效应蛋白,能通过直接的蛋白质相互作用,靶向寄主防卫相关蛋白,干扰和抑制寄主防卫。利用转录组分析不同侵染阶段的烟草疫霉,发现PnRXLR5863表达量较高,并且其编码的蛋白含有信号肽、RXLR-EER和WY结构域,瞬时表达发现PnRXLR5863能引起烟草细胞死亡,推测PnRXLR5863在烟草疫霉侵染剑麻过程发挥重要作用,但是它作用于剑麻的靶蛋白和致病机制还未知。为了筛选PnRXLR5863的剑麻靶蛋白,应用Switching Mechanism at 5’end of RNA Transcript(SMART)和Duplex-Specific Nuclease(DSN)技术构建了剑麻均一化酵母cDNA表达文库,并筛选了与PnRXLR5863相互作用的蛋白。结果显示,构建的文库库容为5.32×10~7 CFU/mL,文库总克隆数为1.064×10~8 CFU,文库片段平均大小为1000 bp,重组率为100%;构建的pGBKT7-PnRXLR5863诱饵载体无自激活性;利用酵母双杂交系统,以pGBKT7-PnRXLR5863诱饵载体,从构建的文库中筛选获得23个与PnRXLR5863相互作用的蛋白。获得的候选靶蛋白主要参与分子功能和生物过程,涉及泛素化过程、蛋白合成、蛋白翻译和蛋白修饰等生理事件,暗示PnRXLR5863效应蛋白可能作用于剑麻的蛋白代谢。剑麻均一化酵母表达文库的构建和PnRXLR5863靶蛋白的筛选,为进一步深入研究PnRXLR5863的致病机理奠定基础。
关键词: RXLR效应蛋白 剑麻 均一化文库 蛋白质相互作用 斑马纹病


黑水虻对金霉素菌渣的降解调控分析
《昆虫学报 》 2023 北大核心 CSCD
摘要:【目的】明确黑水虻Hermetia illucens对金霉素菌渣的降解调控作用。【方法】选用同一天收集的黑水虻虫卵培育至3日龄幼虫,转入麦麸与金霉素菌渣不同质量配比(麦麸∶金霉素菌渣=1∶0, 1∶1, 2∶1, 5∶1, 10∶1和20∶1)混合养殖料中饲养,测定不同日龄黑水虻幼虫体长与体重,依据幼虫和养殖残料中金霉素含量计算不同日龄金霉素降解率。【结果】金霉素菌渣在混合养殖料中的含量对黑水虻幼虫体长和体重等生物学特征具有显著影响,且对不同日龄黑水虻幼虫对金霉素降解率产生显著影响。麦麸与金霉素菌渣不同质量配比混合养殖料饲养的黑水虻幼虫体长与体重在11日龄前随着日龄增加逐渐增加,13日龄时体长与体重出现下降趋势。麦麸与金霉素菌渣5∶1, 10∶1和20∶1质量配比混合养殖料饲养时幼虫体长和体重大于对照(纯麦麸饲养组)。通过计算不同质量配比养殖料饲养的不同日龄黑水虻幼虫对金霉素降解率,发现金霉素初始含量是影响降解率的重要因素,麦麸与金霉素菌渣5∶1质量配比混合养殖料饲养的7, 9, 11和13日龄黑水虻幼虫对金霉素降解率分别为39.21%, 68.94%, 66.53%和68.26%,显著高于麦麸与金霉素菌渣10∶1和20∶1质量配比组。【结论】黑水虻能够减量化处理金霉素菌渣,养殖料中金霉素的初始含量对黑水虻幼虫生物学特征和对金霉素的降解率具有显著影响。


火龙果软腐病病原菌鉴定及链霉菌菌株LWL1827的防效测定
《热带作物学报 》 2023 北大核心 CSCD
摘要:火龙果兼具食用和药用价值,是我国热带、亚热带地区的主要水果,储藏中容易感病,其中火龙果软腐病就是一种储藏期常见的主要病害.为明确火龙果软腐病病原菌种类和拮抗放线菌对病原菌的抑菌效果及防治作用,本研究采用组织分离法,选择典型软腐病发病果实进行病原菌的分离、纯化和鉴定,并采用无伤和针刺法回接进行致病性测定.以 26 株链霉菌作为供试拮抗菌株,采用琼脂块法、生长速率法研究其对病原菌菌丝生长的抑制作用,并通过链霉菌LWL1827 无菌发酵滤液喷涂于火龙果果实进行防病效果及抗性酶活性测定.结果表明,经形态学和分子鉴定发现,引起火龙果软腐病的病原菌ZYW18 为串珠镰刀菌(Fusarium verticillioides),致病性测定表明菌株ZYW18 为致病菌.链霉菌 LWL1827 可显著抑制病原菌生长,抑菌圈直径为(18.32±2.13)mm,透明,1∶5、1∶10、1∶50(V/V)不同浓度无菌发酵滤液的抑菌率分别为 91.23%±3.11%、87.21%±3.22%、80.22%±2.03%,与其他拮抗菌之间差异显著(P<0.05).病情指数降低效果较明显的为浓度 1∶10(5 d),病情指数为 11.00±1.03,防治效果(53.59%±4.21%)较好.以浓度 1∶10的链霉菌 LWL1827 无菌发酵滤液处理火龙果不同时间后,发现其能显著提高火龙果抗性酶多酚氧化酶(PPO)、过氧化物酶(POD)和苯丙氨酸解氨酶(PAL)活性,处理后 3 种酶活性甚至是对照的 2~3 倍,且LWL1827 滤液能降低储藏火龙果的病情指数,提高防治效果.引起火龙果软腐病的病原菌为串珠镰刀菌(F.verticillioides),为我国首次报道.链霉菌LWL1827 对病原菌ZYW18 的抑菌效果显著,可提高火龙果的抗病性,对储藏火龙果具有良好的拮抗防病作用.


解淀粉芽孢杆菌ck-05对槟榔生长及土壤微生态的影响
《中国南方果树 》 2023 北大核心
摘要:为了探究解淀粉芽孢杆菌ck-05对槟榔生长及土壤微生态效应的影响,以解淀粉芽孢杆菌ck-05为研究对象,分析施用解淀粉芽孢杆菌ck-05菌液后对槟榔植株农艺性状指标、养分含量、土壤中微生物数量、土壤主要养分含量、土壤主要酶活性的影响。结果表明,与对照相比,施用解淀粉芽孢杆菌ck-05后槟榔的株高、茎粗和叶绿素SPAD值、鲜质量等生长指标均不同程度增长;植株中氮、钾、铁、镁等养分含量也显著增加;土壤中的细菌数量明显增加,土壤理化性质明显得到改善。由此可知,解淀粉芽孢杆菌ck-05可显著促进槟榔植株生长,改善槟榔根际土壤微生态环境。
关键词: 解淀粉芽孢杆菌ck-05 土壤养分 酶活性 槟榔


巨大普里斯特氏菌对不同黑叶白菜品种产量与品质的影响
《南方农业学报 》 2023 北大核心 CSCD
摘要:[目的]明确巨大普里斯特氏菌对不同黑叶白菜品种产量和品质的影响,为推动有益菌的应用提供理论依据.[方法]以海南当地主栽4个黑叶白菜品种为研究对象,设3个巨大普里斯特氏菌接种水平(3、6和9 kg/ha),以不接种为对照(CK),通过方差分析、主成分分析等方法分析巨大普里斯特氏菌对黑叶白菜产量及硝酸盐、游离氨基酸、可溶性蛋白、维生素C和可溶性糖含量的影响.[结果]随着巨大普里斯特氏菌接种量的增加,各品种黑叶白菜的硝酸盐含量均呈先下降后升高的变化趋势,最大降幅比CK降低72.50%;游离氨基酸和维生素C含量呈先升高后下降的变化趋势,最大增幅分别比CK增加79.13%和8.91%.8210号和A321的产量、甜脆331的可溶性蛋白含量、甜脆331和甜脆326的可溶性糖含量随着巨大普里斯特氏菌接种量的增加,整体上均呈先升高后下降的变化趋势,与CK相比,最大增加幅度分别为28.08%、5.25%和19.60%;而8210号的可溶性蛋白含量和A321的可溶性糖含量整体上呈先下降后升高的变化趋势,与CK相比,最大降低幅度分别为10.20%和10.42%.巨大普里斯特氏菌接种量和黑叶白菜品种2个因素在降低硝酸盐含量及提高游离氨基酸、维生素C和可溶性糖含量上具有极显著的交互效应(P<0.01);主成分分析发现,8210号和A321的最佳接种量为6 kg/ha,甜脆331和甜脆326的最佳接种量为3 kg/ha.[结论]接种巨大普里斯特氏菌在提高黑叶白菜产量的同时,能通过降低硝酸盐含量,提高游离氨基酸、维生素C和可溶性糖等途径改善其品质.此外,黑叶白菜品种显著影响巨大普里斯特氏菌在黑叶白菜产量和品质上的接种效应.


香蕉枯萎病菌Dicer-like基因的功能分析
《园艺学报 》 2023 北大核心 CSCD
摘要:香蕉枯萎病病原菌尖孢镰刀菌古巴专化型(Fusarium oxysporum f. sp. cubense)4号生理小种(Foc4)含有两个进化上高度保守的Dicer-like基因FocDCL1和FocDCL2。为了探究该基因的功能及其在RNAi中的作用机制,利用同源重组的方法获得ΔFocDCL1、ΔFocDCL2和ΔFocDCL1/2基因敲除突变体。表型分析显示,与Foc4野生型相比,突变体菌丝的营养生长无显著差异,但产孢量下降;ΔFocDCL2突变体在非生物胁迫刚果红处理后菌落明显变小且气生菌丝增多;ΔFocDCL2和ΔFocDCL1/2的致病力下降。miRNA深度测序数据显示,与Foc4野生型相比,ΔFocDCL1、ΔFocDCL2和ΔFocDCL1/2敲除突变体的miRNA长度分布和5′–端首位碱基出现频率都发生了改变,都能产生自身特异miRNA。DCL功能存在交叉和冗余,miRNA可以通过依赖独立的、交叉的或者联合的DCL发生;此外,鉴定到不依赖DCL形成的miRNA。这些结果表明FocDCL在产孢量、非生物胁迫、致病力以及小RNA发生中发挥作用。
关键词: 香蕉 枯萎病 Fusarium oxysporum f. sp. cubense Dicer-like基因 致病力测试 miRNA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