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访问新疆农业科学院 机构知识库!
筛选
科研产出
排序方式:

时间

  • 时间
  • 相关度
  • 被引量
资源类型: 中文期刊
10512条记录
HP-SPME-GC-MS结合ROAV分析新疆不同小麦品种面粉主要挥发性成分

麦类作物学报 2023 北大核心 CSCD

摘要:为了解新疆小麦面粉挥发性成分组成,用顶空固相微萃取气相色谱-质谱联用技术(headspace solid phase microextraction gas chromatography-mass spectrometry, HS-SPME-GC-MS)测定12个小麦品种的挥发性物质构成,结合相对气味活度值(relative odor activity value, ROAV)、主成分分析(principal component analysis, PCA)和聚类分析,分析新疆不同小麦品种面粉中的关键香气成分构成差异。结果表明,12个小麦面粉样品中共鉴定出143种挥发性化合物,其中烷烃类50种,烯烃类8种,醛类13种,醇类28种,酮类16种,酯类7种,酸类4种,苯类9种,其他化合物8种。ROAV分析发现不同小麦品种面粉主要挥发性物质有12种:己醛、壬醛、反-2-辛烯醛、癸醛、(E,E)-2,4-壬二烯醛、1-辛烯-3-醇、2-正戊基呋喃、正己醇、1-壬醇、6-甲基-5-庚烯-2-酮、3-辛烯-2-酮、γ-壬内脂。主成分和聚类分析表明,春小麦、冬小麦分别聚为一类。

关键词: 新疆小麦 HP-SPME-GC-MS ROAV 主成分分析 聚类分析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提升服务地区农业学科建设的能力研究——以《新疆农业科学》为例

编辑学报 2023 北大核心 CSSCI

摘要:科研院所在学科资源有限的条件下,科学合理地选取并开展科研活动,进行学科建设,是推动科研院所创新、提升学科建设的重要途径.学科建设的关键是要具备一定的人才队伍,科技期刊是人才成长的"孵化器",研究者将其研究成果以学术论文的形式发表,科技期刊为成果发表提供了一个良好的平台.本文通过《新疆农业科学》刊登新疆农业科学院和新疆农业大学论文情况,分析期刊服务作者及促进当地农业科研成果落地的能力,以探索《新疆农业科学》提升服务能力的路径,保证所刊发的稿件具有创新性、前沿性、实用性,服务社会和科研事业,更好地提升期刊的服务能力.

关键词: 《新疆农业科学》 服务能力 学科发展 地区建设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不同葡萄品种裂性相关基因表达分析

分子植物育种 2023 北大核心 CSCD

摘要:本研究通过利用实时荧光定量PCR技术,探索细胞壁代谢相关基因在3种裂性葡萄品种不同生长期的表达差异,为细胞裂果过程中基因的调控机理提供了数据支撑。结果表明:在极易裂品种‘里扎玛特’、易裂品种‘新郁’采收期前10 d至采收期,PE、EXP基因表达量显著增加,且采收期时表达量显著高于不易裂品种‘红地球’;‘红地球’及‘里扎玛特’的CE基因在采收期表达量都显著高于‘新郁’,但采收期前10 d至采收期,‘里扎玛特’及‘新郁’中CE基因表达量的增幅显著高于不易裂品种‘红地球’。综上所述,PE、EXP基因采收期表达量高且采收前表达量增加,CE基因在采收期表达量的增加与品种之间裂果特性相关。

关键词: 葡萄 裂果 基因 荧光定量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三株产ACC脱氨酶的植物根际促生菌产酶条件优化及促生作用研究

中国土壤与肥料 2023 北大核心 CSCD

摘要:为提高植物根际促生菌(PGPR)菌株产1-氨基环丙烷-1-羧酸(ACC)脱氨酶的能力,对3株PGPR菌株进行了最佳产酶条件优化及玉米促生试验。在单因素试验的基础上,研究了p H、温度、ACC底物浓度、Na Cl浓度、摇床转速对ACC脱氨酶酶比活力的影响,以p H、温度、ACC底物浓度为主要因素,进行响应面最佳产酶工艺优化。最终得到W5菌株的产酶条件为p H 8、温度32℃、ACC脱氨酶底物浓度6.0 mmol/L;BS2-2菌株的产酶条件为p H 10、温度30℃、ACC脱氨酶底物浓度6.0 mmol/L;5#菌株产酶条件为pH 9、温度30℃、ACC脱氨酶底物浓度6.0 mmol/L;较未优化前酶比活力分别提高了6.6、2、4倍。在盆栽试验中,W5菌株促生效果最为显著。利用高产ACC脱氨酶的PGPR能够促进玉米生长,可为制作为微生物复合菌剂奠定基础。

关键词: ACC脱氨酶 PGPR 响应面 玉米促生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有机肥与生物炭对新疆盐碱沙化土壤微生物群落特征的影响

生态环境学报 2023 北大核心 CSCD

摘要:有机肥和生物炭在改善中低产田土壤质量,提升土壤肥力方面具有重要意义.设置不施肥CK、单施化肥NPK、增施羊粪有机肥NPK+M、增施生物炭NPK+B和增施羊粪有机肥-生物炭NPK+M+B等 5 个处理,进行 5 年田间定位试验,采用高通量测序技术,探讨有机肥和生物炭对改善新疆盐碱沙化土壤微生物群落多样性和功能的施肥策略.结果表明,有机肥和生物炭改善了盐碱沙化土壤理化性质,降低pH,增加阳离子交换量和养分含量,其中NPK+M+B处理对土壤中有机质、速效磷和速效钾有显著提升作用,分别提高了87.80%、125.15%和59.52%.施肥增加了土壤电导率,但NPK+B和NPK+M+B处理可缓解其升高.微生物α多样性分析发现,施肥增加了盐碱沙化土壤细菌群落Shannon多样性指数及Chao和Ace丰度指数,以NPK+M+B处理效果最好,分别提高了 6.31%、57.98%和 57.25%.施用化肥增加了土壤真菌多样性,增施羊粪有机肥和生物炭则降低.NPK+M+B处理使细菌群落组成朝更有利于增加耐受盐碱、干旱、抗菌和寡营养能力的放线菌门方向发展,显著减少了潜在病原真菌群落丰度,降低了土传真菌性病害风险,改善了土壤微环境.冗余分析表明,AK、OM、TP、TK和TN、TK、CEC、AN是影响土壤细菌和真菌群落结构和功能类群的主要环境驱动因子.PICRUSt功能分析表明,施肥能提高与盐碱、干旱等抗逆相关的细菌代谢功能;FUNGuild功能预测表明,NPK+M+B处理显著降低了土壤病理营养型真菌比例.由此可以看出,有机肥和生物炭改变了盐碱沙化土壤理化性质,有助于优化土壤有益微生物组、抑制有害真菌数量,从而使土壤微生态系统朝稳定健康方向发展.

关键词: 施肥措施 盐碱化沙土 细菌 真菌 高通量测序 生态功能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生物质炭施用量对滴灌冬小麦生长发育和产量的影响

新疆农业科学 2023 北大核心 CSCD

摘要:[目的]研究生物质炭施用量对滴灌冬小麦的生长发育与产量的影响.[方法]在滴灌条件下,采用单因素随机区组试验设计,设置3 个生物质炭施用水平,分别为0 t/hm2(CK)、20 t/hm2(T1)、40 t/hm2(T2),研究不同处理下滴灌冬小麦的生长发育与产量差异.[结果]施用生物质炭可以提高冬小麦叶面积指数,T2 处理和T1 处理叶面积指数显著高于CK.施用生物质炭提高了冬小麦叶片叶绿素活性,T2 处理拔节期、抽穗期、开花期、灌浆期叶绿素 SPAD 值分别比 T1、CK 增加 0.55%、0.31%、0.90%、2.28%和 1.41%、1.18%、2.95%、3.67%.施用生物质炭显著增加了冬小麦干物质积累量,促进了冬小麦产量的形成,其中T2 处理产量表现最好,为8244.40 kg/hm2,T2 处理比T1、CK处理产量分别增加5.25%、12.58%.[结论]施用生物质炭有利于小麦的生长与产量的提高,在T2 处理40 t/hm2生物质炭施用量下冬小麦产量表现较好,可为大田生产提供参考.

关键词: 生物质炭 冬小麦 生长发育 产量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新疆不同品种红枣农药残留风险评估与排序

食品工业科技 2023 北大核心 CSCD

摘要:为了评估新疆不同品种红枣中农药残留的危害,探明不同品种红枣(冬枣、灰枣和骏枣)中农药残留的高风险危害因子及其风险等级。利用液相色谱-质谱法和气相色谱-质谱法测定红枣中的93种农药,比较不同品种红枣的农药残留差异,并进行风险评估,对红枣中的农药残留风险和样品风险进行排序。85份红枣共检出农药16种,不同品种的红枣农药残留检出率和检出种类不同,冬枣的农药残留检出率93.33%、检出农药种类15种,明显高于灰枣和骏枣农药残留检出率和农药种类。红枣检出农药的慢性膳食摄入风险和急性膳食摄入风险远小于100%,风险在可接受范围。冬枣中高风险农药是甲氨基阿维菌素苯甲酸盐和中风险农药哒螨灵、联苯菊酯、辛硫磷、啶虫脒、甲氰菊酯。灰枣和骏枣中风险农药为:辛硫磷、丙溴磷和啶虫脒。冬枣样品中存在高风险和中等风险的样品,灰枣和骏枣样品为中风险和低风险样品。新疆红枣的质量安全状况整体良好,但冬枣农药残留风险整体偏高,应引起重视。

关键词: 新疆红枣 不同品种 农药残留 风险评估 风险排序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阿克苏市柳源农场棉花肥料利用率研究与分析

新疆农业科技 2023

摘要:以阿克苏市柳源农场棉花为试验材料,设置氮磷钾、无氮、无磷和无钾4个处理,在收获期对棉花株高、单铃重、产量、含水率、含杂率、收获指数、氮磷钾利用率等指标进行测定.结果表明:全年施尿素65.00 kg/666.7m2、重过磷酸钙20.00 kg/666.7m2和硫酸钾33.20 kg/666.7m2能提高阿克苏棉花株高、平均单铃重、产量和收获指数,降低了含杂率和含水率;棉花氮、磷、钾利用率分别为43.60%、20.50%和46.40%.

关键词: 阿克苏市 棉花 产量 肥料利用率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渭-库绿洲土壤养分变异特征及空间分布

新疆农业大学学报 2023

摘要:为探究渭干河-库车河三角洲绿洲(简称渭-库绿洲)土壤养分水平及空间分布规律,根据2020年土地利用数据,利用ArcGIS渔网工具生成覆盖耕地的1 km网格,基于1 km网格单元进行空间聚类为布设样点的数据参考,以农用地(包括耕地、园地)为主,兼顾样点空间分布均匀性,采用3S技术在耕地、园地和荒地3类土地利用类型上布设344个土壤表层样点,平均间距为1 km,其中耕地194个、园地64个、荒地86个,采用经典统计学、克里金插值法从耕地与荒地(荒地开垦为耕地前后)和不同土地利用类型两个视角,对比分析碱解氮、有效磷、速效钾变异特征。结果表明,渭-库绿洲表层土壤碱解氮含量由北端向周边呈放射状递减分布,有效磷含量由中心向东西两侧呈放射状递减分布,速效钾含量由西北端向周边呈放射状递增分布。园地的碱解氮最高,荒地的速效钾最高、有效磷最低。荒地开垦为耕地后,土壤碱解氮含量轻微增加,有效磷含量显著增加,速效钾含量显著降低。

关键词: 渭-库绿洲 土壤养分 3S技术 变异特征 空间分布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新疆农业科学》高质量发展和影响力提升的研究与实践

编辑学报 2023 北大核心 CSSCI

摘要:从《新疆农业科学》的视角出发,探讨全媒体时代背景下,农业学术期刊高质量发展和影响力提升的路径.结合实际工作中的经验做法,提出特色专栏、专刊的组稿及发表、高水平作者的提升、编辑人员继续教育培训方法,促使《新疆农业科学》进一步开放办刊,结合农业重点特色学科进行针对性的选题策划,定期进行期刊数据分析.

关键词: 《新疆农业科学》 高质量 影响力 统计学分析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