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访问山西省农业科学院 机构知识库!
筛选
科研产出
排序方式:

时间

  • 时间
  • 相关度
  • 被引量
资源类型: 中文期刊
18338条记录
浅谈我国内部审计现状及其改善的措施

经济师 2012

摘要:内部审计作为一种自我诊断、自我约束制度是管理与控制链条中的重要环节。文章分析了内部审计的现状和不足,提出了改善措施。

关键词: 内部审计 现状 改善措施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绿豆旱区高产群体结构与功能优化初报

黑龙江农业科学 2012

摘要:为了创新与集成绿豆抗旱高产栽培技术体系,研究了不同绿豆品种在不同密度、不同覆膜方式下的产量构成因子,分析评价了绿豆抗旱高产群体结构及栽培技术对群体结构与功能的调节效应。结果表明:绿豆品种同绿1号密度在18万株.hm-2,沟垄覆膜,群体结构合理,功能最优,绿叶叶面积指数为2.046,产量1 819.5kg.hm-2达到最大,在旱区为适宜的种植模式。

关键词: 绿豆 旱区 高产 群体结构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转基因抗矮花叶病玉米及其亲本生理特性的对比研究

中国生态农业学报 2012 北大核心 CSCD

摘要:为了探明转基因玉米的生理特性,本文研究了转基因抗矮花叶病玉米和亲本玉米(非转基因玉米)的发芽能力及苗期第1真叶的叶绿素含量和淀粉酶、蛋白酶、过氧化物酶(POD)、过氧化氢酶(CAT)、超氧化物歧化酶(SOD)活性以及3种保护酶同工酶的酶谱。转基因玉米与非转基因玉米的发芽能力差异不显著,叶绿素a和叶绿素a+b含量显著高于非转基因玉米。转基因玉米淀粉酶活性和蛋白酶活性显著高于非转基因玉米。转基因玉米与非转基因玉米胚芽中POD、CAT和SOD酶活力均无显著性差异,转基因玉米第1真叶中3种保护酶活性显著高于非转基因玉米。转基因玉米和非转基因玉米胚芽中检测到POD的3种同工酶POD-1、POD-3和POD-4,非转基因玉米第1真叶中检测到4种同工酶POD-1、POD-2、POD-3和POD-4;转基因玉米第1真叶还含有POD-5。转基因玉米和非转基因玉米胚芽和第1真叶中都有4种CAT同工酶CAT-1、CAT-2、CAT-3和CAT-4。转基因玉米和非转基因玉米胚芽中的SOD共有两种同工酶,分别为SOD-1和SOD-2;转基因玉米和非转基因玉米第1真叶中共检测到7种SOD同工酶,分别为SOD-1、SOD-2、SOD-3、SOD-4、SOD-5、SOD-6和SOD-7。综上所述,转基因抗矮花叶病玉米发芽能力及胚芽中保护酶活性与非转基因玉米无显著差异,转基因玉米第1真叶中3种保护酶活性显著高于非转基因玉米。

关键词: 转基因玉米 酶活性 叶绿素 同工酶 安全性评价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苦荞麦新品种晋荞6号的选育及丰产栽培技术

农业科技通讯 2012

摘要:苦荞麦晋荞6号新品种系山西省农科院高寒区作物研究所由当地农家种"蜜蜂"经系统选育而成。该品种黄酮类含量较高,达2.51%;适宜于晋西北丘陵区,华北、西北等荞麦产区种植,并配套了相适应的丰产栽培技术。

关键词: 苦荞麦 选育 栽培技术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以磷定氮条件下施氮处理间的无效性与抛物线函数的误用

土壤通报 2012 北大核心 CSCD

摘要:在以磷定氮田间试验结果的基础上,应用抛物线回归方法确定作物最高产量施肥量。该方法是国内外定量施肥研究的基本方法,但其试验统计结果确定的施肥量与用抛物线回归方程求解的作物最高产量施肥量严重背离。为了探明二者背离的原因,自2004年以来,在玉米和谷子上进行了试验研究,结果表明,传统以磷定氮试验方法试验设计中未考虑施肥比例对作物产量的影响,结果导致施肥处理间产量统计检验不显著,形成抛物线回归分析方法的误用,致使确定的作物最高产量施肥量失去科学性。

关键词: 以磷定氮 氮磷等比 抛物线函数 背离与误用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小偃麦渐渗系对白粉病和条锈病抗性的遗传分析

华北农学报 2012 北大核心 CSCD

摘要:CH5382是一个携带中间偃麦草抗性基因的隐形异源渐渗系,它兼抗白粉病和条锈病。为明确其抗性的遗传规律,用高感品种绵阳11、台长29和SY95-71杂交,将其F1、F2、F3家系及其亲本分别在太原温室(用白粉病E09菌系接种)和四川成都电子科技大学农场(用条锈病菌CYR32接种)进行了抗性基因的遗传分析。结果表明,F1对2种病害的抗性分别为免疫(0级),近免疫(0;级);F2分离群体中,白粉病抗感分离比例符合3R∶1S;条锈病的抗感分离比例也符合3R∶1S;F3家系的抗感分离比例均符合1R∶2Seg∶1S的理论比例。说明小偃麦渐渗系CH5382对白粉病和条锈病的抗性均受1对显性基因控制。

关键词: 小麦 中间偃麦草 白粉病 条锈病 遗传分析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马铃薯种质离体保存技术

中国马铃薯 2012

摘要:以马铃薯‘晋薯16号’为试验材料,以节间作为外植体,进行了种质资源缓慢生长保存研究。结果表明,以MS+IAA 0.5 mg/L+KT 0.1 mg/L为基本培养基,通过调节蔗糖浓度进行马铃薯种质离体保存,在常温条件下最佳蔗糖浓度为90 g/L;以MS+蔗糖30 g/L+IAA 0.5 mg/L+KT 0.1 mg/L为基本培养基,通过调节多效唑(PP33)3浓度进行马铃薯种质离体保存,在常温条件下最佳PP333浓度为1.0 mg/L,在低温4℃条件下最佳PP333浓度为0.5 mg/L。离体保存后的试管苗转入继代培养基中进行恢复培养,其生长情况与正常继代苗无显著差异。

关键词: 马铃薯 种质 离体保存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猪细小病毒和猪圆环病毒2型多重PCR检测方法的建立与应用

山西农业科学 2012

摘要:根据GenBank中已发表的猪细小病毒(PPV)和猪圆环病毒2型(PCV2)基因序列,对各病毒基因区进行同源性分析,确定PPV的VP2和PCV2的ORF2基因为各病毒的诊断靶序列,设计特异性引物,在建立各病毒单项PCR技术的基础上,优化多重PCR反应条件,建立了2种病毒的多重PCR技术,可同时扩增PPV的313 bp和PCV2的447 bp的特异性片段。用多重PCR技术与单项PCR技术对比检测试验证明二者的总符合率为100%。表明建立的多重PCR检测方法,具有特异、快速、准确的特点,可同时鉴别诊断这2种病毒。从10个发病猪场和门诊病例的病猪采集的211份样品,用山西省农科院畜牧兽医研究所动物基础医学研究课题组研究的多重PCR检测方法,检出猪圆环病毒2型阳性56份,阳性率为27%;猪细小病毒病阳性42份,阳性率为20%;二者混合感染17份,阳性率为8%。这为掌握山西这2种病毒的感染情况提供了依据。

关键词: PPV PCV2 多重PCR 建立 应用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抗除草剂谷子杂交种长杂2号高产高效栽培技术研究

山西农业科学 2012

摘要:采用正交设计,对长杂2号的播期、施肥、留苗密度、种植方式4个因素的栽培技术进行了试验。结果表明,长杂2号在山西省中晚熟区取得高产的栽培方案是:最适播期5月20—25日,公顷留苗30万株左右,采用宽窄行种植方式。

关键词: 谷子 抗除草剂 杂交种 高产高效 栽培技术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酥梨贮藏保鲜中的损耗问题及应对措施

山西果树 2012

摘要:1损耗问题一般贮藏酥梨每年在5月1日前后进人销售旺季且盈利空间达到最大化。根据多年来贮藏酥梨的实践,发现在此时出库所产生的损耗,除生理脱水外,还有不符合销售标准而被剔出来的次果损耗及因各种原因造成的梨果腐烂变质损耗,总体损耗达10%左右,其中生理脱水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