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研产出
北京农业新功能的发展策略
《安徽农业科学 》 2012 北大核心
摘要:构建了北京农业功能的层次结构,一级功能有经济、生态、服务、社会4大功能;每项功能又都具有若干子功能。它们均是农业的固有功能,分显型与隐型2类;二者相互演化,其决定性因素是经济、社会发展水平。分析了4大功能在整体功能中的地位与作用,以及它们之间的辩证关系。当前,北京农业的服务、文化二功能正由隐型向显型演化,并逐渐凸显、增强。作为世界城市战略,北京农业不仅要为全国的农业现代化服务,也要为全球农业发展服务,为此应着重发展、培育以种业为代表的科技服务业、农业咨询产业、会展农业和休闲农业,大力发掘、传承北京农业文化遗产,努力创新。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蜡梅花挥发油成分的GC-MS分析
《华中农业大学学报 》 2012 北大核心 CSCD
摘要:采用同时蒸馏萃取法提取蜡梅鲜花与干花中的挥发油,并利用毛细管气相色谱-质谱(GC-MS)联用仪对蜡梅鲜花与干花挥发油的成分进行定性和定量分析。结果表明:蜡梅鲜花与干花的挥发油提取率分别为0.57%、0.71%。从蜡梅鲜花挥发油中鉴定出45种化学物质,占挥发油色谱总峰面积的92.62%;从蜡梅干花中鉴定出41种化学物质,占挥发油色谱总峰面积的87.08%。蜡梅鲜花与干花挥发油的化学成分基本一致,主要成分为石竹烯、长叶烯、β-揽香烯、大叶香烯、茅苍术醇、α-愈创木烯。
关键词: 蜡梅 挥发油 同时蒸馏萃取 气相色谱-质谱 提取率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固态发酵豆粕蛋白质品质评价指标的研究
《饲料工业 》 2012 北大核心
摘要:分别开展两个试验,从检测指标相关性和仔猪饲养效果两方面研究发酵豆粕蛋白质品质评价指标。试验一:设置发酵工艺的不同参数获得8个发酵豆粕样品(每样品3个重复),检测蛋白质水解度及其系列产物指标,从指标相关性和替代性缩减并确定可用的蛋白质品质评价指标;试验二:设置仔猪饲养试验,分5组,每组12头,测定仔猪生产性能。从检测指标对仔猪生产性能的影响关系,确定蛋白质品质评价指标。结果表明:酸溶蛋白质(或蛋白质水解度)和挥发性盐基总氮含量可作为评价发酵豆粕蛋白质品质的主要指标。
关键词: 发酵豆粕 蛋白质品质 评价指标 酸溶蛋白 挥发性盐基总氮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麻核桃新品种‘华艺1号’
《园艺学报 》 2012 北大核心 CSCD
摘要:‘华艺1号’麻核桃是从山西麻核桃实生群体中选出的新品种。坚果圆形,果基较平或微凹。横径平均4.0cm(最大可达4.5cm),纵径平均3.7cm,侧径平均3.6cm。单果质量12.16~21.78g,平均16.52g。果壳厚度3.3mm,出仁率15.6%。缝合线凸出,结合紧密。壳面颜色较浅,纹理美观,文玩品质优,适于揉手健身。丰产性中等,抗寒、抗病性强。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新形势下加强科研事业单位资产管理的措施研究
《行政事业资产与财务 》 2012
摘要:随着我国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快速发展,我国科研事业单位资产管理水平也得到了很大的提升,但仍然存在着很多不理想的地方,需要我们不断地加强对科研事业单位资产的管理,以便更好地提高单位资产的使用效率。文章针对我国科研事业单位资产管理中存在的一些问题,提出了一系列加强科研事业单位资产管理的措施,希望对加强科研事业单位的资产管理有所帮助。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对农业会展促进产业升级的若干思考——以北京第七届世界草莓大会为例
《农业科技管理 》 2012
摘要:农业会展是都市型现代农业发展的阶段产物。文章以北京第七届世界草莓大会为例,结合北京草莓产业发展现状,确定了产业国际化发展目标,分析了农业会展对优化草莓产业布局、拓展科技合作与交流、打造草莓产业文化品牌等产生的积极促进作用,并提出了促进北京农业会展发展的建议,如政府主导型运行模式、以产业为基础办会展、提高科研成果转化速度、推进产业管理体制建设、拓宽主要农产品交易渠道等。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多趾性状对北京油鸡体重的影响研究
《中国畜牧杂志 》 2012 北大核心
摘要:多趾是北京油鸡的一个重要遗传特征,育种工作中双五趾个体会被优先保留下来。为了解北京油鸡多趾性状的选择是否会影响到生产性能,本研究对2008—2010年共9 543只北京油鸡双爪趾数的类型进行统计,并分析其对12周龄体重的影响。结果表明:2008年到2010年北京油鸡群体双五趾比例持续增加,单五趾比例持续下降。北京油鸡12周龄体重也随年份的增加而略有提高(P<0.01),但不同趾数类型北京油鸡的12周龄体重间并无差异(P>0.05),说明12周龄体重的增加和群体双五趾比例的提高是对2个独立性状选择的结果,而不是由于二者的相关性导致的。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葡萄灰霉病菌对3种杀菌剂的多重抗药性检测
《果树学报 》 2012 北大核心
摘要:【目的】为检测葡萄灰霉病菌对多菌灵、腐霉利和乙霉威3种杀菌剂的多重抗药性,指导生产上葡萄灰霉病的药剂防治。【方法】从甘肃、山东、北京等14个省、市、自治区采集葡萄灰霉病样分离纯化得到109个灰葡萄孢(Botrytis cinerea)单孢系菌株,采用最低抑制浓度法(MIC)测定了葡萄灰霉病菌对苯并咪唑类(多菌灵)、二甲酰亚胺类(腐霉利)和氨基甲酸酯类(乙霉威)杀菌剂的多重抗药性。【结果】结果表明,葡萄灰霉病菌对多菌灵、腐霉利和乙霉威的抗药性菌株率分别达到了83.5%、14.7%和17.4%;抗药性类型有BenRDicSNPCS、BenRDicRNPCS、BenRDicRNPCR和BenSDicSNPCR4种,所占比例分别为68.8%、13.8%、0.9%和16.5%。【结论】我国不同地区的葡萄灰霉病菌对苯并咪唑类、二甲酰亚胺类和氨基甲酸酯类杀菌剂普遍存在抗药性问题,对多菌灵的抗药性较为严重,因此,在生产上,应选择一些替代的新型杀菌剂和生物农药。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