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访问宁夏农林科学院 机构知识库!
筛选
科研产出
排序方式:

时间

  • 时间
  • 相关度
  • 被引量
资源类型: 中文期刊
7974条记录
宁夏木虱种类调查

西北农业学报 1993

摘要:经调查发现宁夏木虱有52种,隶属5科24属。有5个属16个种是中国新记录。其中1个是新组合和中国新纪录。现报道52种木虱和它们的寄主植物、在我国各省的分布情况,并列出16个中国新纪录种或新组合的名录:①骆驼蓬隆脉木虱,②丁香李叶木虱,③白刺短胸木虱,④大斑短胸木虱,⑤梭梭胖木虱,⑥柽柳柽木虱,⑦水柏枝多斑明木虱,⑧水柏枝端斑明木虱,⑨水柏枝无斑明木虱,⑩盐蒿笠木虱,(11)猫头刺呆木虱,(12)木蓝幽木虱,(13)甘草豆木虱,(14)花棒豆木虱,(15)茶条械喀木虱,(16)柴胡依个木虱。

关键词: 宁夏 木虱种类 分类鉴定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盐碱荒地种植碱茅草的改土效果及效益

盐碱地利用 1993

摘要:在宁夏银北的盐碱荒地上种植碱茅草,不仅脱盐效果显著,而且可使土壤的理化性状得到改善。其效益不单表现在促进畜牧业的发展,更重要的是改善生态环境,收到良好的社会效益。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回交转育水稻糯与非糯同型系育种方法的研究

西北农业学报 1993

摘要:研究结果表明,糯与非糯同型系谷粒重非糯高于糯5.76%;谷粒体积糯大于非糯3.03%;谷粒比重糯小于非糯4.80%;谷壳重糯大于非糯3.23%;糙米率非糯高于糯1.56%。用回交方法将糯稻品系转育成的4个非糯同型系,有3个较被转糯稻品系增产3.7%~10.0%。用非糯品系与糯稻杂交,其F_1再用非糯品系回交,从其后代中选育出的两个近等型糯稻产量分别为非糯品系的96.8%和94.3%。

关键词: 水稻 回交 糯稻 同型系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宁夏南部山区农田生产力分析及农业发展初探

干旱地区农业研究 1993 北大核心

摘要:分析宁夏南部山区农田生态系统的光能利用率、营养物质循环及能投效率等生产力因子的特点,研究了农田投入与产出、粮食产量的关系,认为农田投入低是制约农业发展的主要因子,并提出了提高农田生产力、促进农业发展的措施。

关键词: 生产力 投入 农业发展 农田生态系统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宁夏西吉县农村能源工程的选择与评价

西北农业学报 1992

摘要:采用矩阵法对西吉县10项农村能源工程进行综合评价结果,在年产相同能量的条件下,薪炭林(草)工程的效益最高,其次是地膜玉米省柴炕(灶)和太阳能灶,综合效益较差的是沼气和风力发电。试点4年各能源建设项目到试点末期形成的可开发量为7.48万t标准煤;效益投入产出比为1∶3.93。

关键词: 西吉县 农村能源 能源建设工程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黄河宁夏段利用现状与整治规划

人民黄河 1992 北大核心

摘要:1 黄河宁夏段利用现状及其评价 1.1 利用现状黄河流经宁夏,流程全长397km,总落差201m,其中冲积平原段全长282km,峡谷段67km,水库回水淹没段23km,鄂尔多斯台地段21km。黄河在宁夏穿过中卫、中宁、青铜峡、吴忠、灵武、永宁、银川、贺兰、平罗、陶乐、惠农、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城乡融合系统的SD动态国土规划初探

经济地理 1992 北大核心

摘要:一、国土规划工作面临的问题 我国的国土规划工作作为国土资源调查和区划工作的继续以及国土开发与整治工作的中心环节,已经取得了举世瞩目的成就,目前正在向纵深发展,部分地区已进入规划实施阶段。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微量元素铬镉与白内障

眼科研究 1992 北大核心

摘要:用20Gy~(60)Coγ射线一次性照射新西兰幼兔双眼,复制电离辐射白内障动物模型.于辐射前1天及辐射后1、7、21及77天动态观察血清,晶体、房水及虹膜睫状体中铬、镉含量的变化.发现除辐射后早期晶体、房水及虹膜睫状体中铬增加外,其余各期血清、晶体、房水及虹膜睫状体中铬和镉含量均降低,与白内障形成呈负相关.提示微量元素铬镉在电离辐射白内障的发生机理中起一定作用.

关键词: 白内障 电离辐射 兔铬镉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脑内注射吡喹酮治羊多头蚴病临床效果观察

畜牧兽医杂志 1992

摘要:我们对自然感染临床症状典型的多头蚴病羊用吡喹酮分别做脑内注射和口服进行治疗,结果如下:1 材料和方法1.1 药品吡喹酮粉,纯度98%,南京制药厂产。液体石腊,河北辛集市兽药厂产。批号90311。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在黄土丘陵区建立永续性多年生混播草地模式的研究

中国草地 1992 北大核心

摘要:“永续性多年生混播草地”是针对黄土高原半干旱丘陵区的特点,经过长期观察和论证后,提出的一项新的优化生态探索模式.它选择了3~5种多年生豆科、禾本科草种混播,并加入半灌木、灌木(树)草种,使组合内部的互补性有所增强。在治理全过程中(前、中、后期)合理运用上繁草、下繁草和中间型草种,林草有机地相互配置。使利用年限从3~5年延续到7~10年以上。这个模式既兼顾了种草养畜、能源薪炭、水土保持和恢复生态的多种效益,也注意了草种组合对混播草地植被成分演变的影响,用循续渐进增补更新草种的办法改变荒山荒地面貌。

关键词: 永久草地 混播 模式 黄土丘陵区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