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研产出
宁夏水稻栽培品种的演变规律及高产育种途径
《西北农业学报 》 1992
摘要:对宁夏水稻现代高产品种和栽培品种的演变分析结果表明,现代高产品种的特点是以穗粒数为中心的产量构成因素对产量的影响最大(r=0.7079~(**))。栽培品种演变过程中,农艺性状变化趋势是穗粒数增加,株高由高秆→矮秆→半矮秆发展。构成水稻栽培品种变化的主要因子是:株型因子、粒数因子、产量因子和高矮因子,其贡献率分别为49.8%、28.75%、9.53%和5.59%。因此,宁夏水稻高产育种的方向是:以提高生物产量为基础,以增加穗粒数为突破口,适当增加株高和保持现有穗数,改善着粒密度和穗型,提高植株的光合能力及成熟性。高产育种的途径是:1.主攻穗粒数,建立良好的株型和合理的群体;2.利用广亲和材料为桥梁亲本,加强籼粳交育种;3.加强亲本选配和后代选择;4.处理好高产与熟期、抗病性、品质之间的关系。


馆藏西文书刊目录微机检索系统的研制及应用
《图书馆理论与实践 》 1992 北大核心
摘要:根据农牧渔业部颁发的“全国农业科技情报计算机检索系统发展规划”,我所1989年接受本院下达的任务,依据当时条件立题研制馆藏西文图书与西又期刊目录微机检索系统。经过三年的努


匍匐翦股颖繁殖方法及效果初探
《中国草地 》 1992 北大核心
摘要:一、材料和方法试验于1987~1989年在宁夏畜牧兽医研究所试验地进行。供试材料为1987年从宁夏林草开发公司引入的匍匐翦股颖(Agrostis palustris)种子和草苗。根据匍匐翦股颖的生长特点,采用种子直播、分丛移栽、茎节扦插进行对比试验。(1)种子直播:精细整地后在春季3~5月份墒情合适_的情况下播种,播种可用特制的耧播或用锄头开沟撒播,播深1~1.5厘米,行距20厘米,播后稍稍镇压;(2)分丛移栽:在5月上旬气温稍低、水源充足的条件下,将准备栽植的草苗带根分丛,每丛5~10株,丛间距


宁夏南部山区农林牧用地数量配比研究
《自然资源 》 1992 北大核心
摘要:农林牧用地数量配比是土地资源开发中的一个实际应用问题。对此进行深入研究对于协调人与资源、环境关系,促进贫困地区经济持续发展和实现农业管理手段现代化将有积极作用。 宁南山区属于黄土高原的组成部分,包括固原地区6县,银南地区的同心、盐池2县、以及中卫、中宁、青铜峡、吴忠、灵武等县的山区部分,总面积4.006万km~2,占宁夏总面积的77.34%。1989年该区总农业人口184.07万。农业总产值5.50亿元(现行价),农业人口人均


宁夏白苏上的两种新见真菌病害
《植物保护 》 1992 北大核心
摘要:白苏(Perilla ocymiodes L.,又名荏,属唇形科)是一种优质食用油料作物,宁夏引黄灌区,每年播种面积6万多亩。近几年在进行植物病害调查时,在白苏上发现两种新的真菌性病害,现记述于后。 一.霜霉病 主要为害叶片,病斑受叶脉限制均呈多角形,初为水渍状,逐渐变为黄绿色至黄褐


黑绒金龟自然种群生命表及预测预报数学模型的研究
《西北农业学报 》 1992
摘要:1989~1991年对黑绒金龟(虫甲)自然种群生命表预测预报数学模型研究结果表明,经1个世代后,个体增长倍数R_0=1.024倍,种群增长稳定。经分析,3龄幼虫(k_4)是关键虫期,降雨是关键因子。对10年发生程度(y)同144个环境因子(x)进行多元回归分析,初步建立了模型Ⅰ、Ⅱ,模型历史符合率为83%~100%。依据模型预测的1991年该虫在宁夏西吉县的发生程度同实际发生程度相吻合。


宁夏南部山区灌木饲料的开发利用(摘要)
《中国饲料 》 1992
摘要:灌木是宁夏南部山区的主要植物群落,种类繁多、生物产量大、不占农耕地及草场,是可更新资源。灌木的嫩叶富含蛋白质、粗脂肪、微量无素,特别是含有的多种氨基酸,易于牲畜吸收,营养价值较高,是山区最大的饲料资源之一。在宁夏南部山区用于饲料的灌木不足8%,开发潜力巨大。为开发利用灌木资源,应着重抓好以下几方面


宁夏引黄新灌区的开垦与昆虫类群的演替
《西北农业学报 》 1992
摘要:1989~1991年对中宁县大战场和灵武县狼皮子梁的荒漠草原和垦后不久(约1~5年)的农田昆虫类群进行系统调查结果,鉴定出各类昆虫11目77科260种,其中属荒漠草原原生种88种、与农业共有种85种、农田继生种87种,其中荒漠区优势类群有伪步(虫甲)科、象(虫甲)科;荒漠垦殖后原生类群68.2%的种类消失,其余残存于田埂、渠岸、沟岸和较高的小片荒地上。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