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研产出
文心兰高效再生体系研究
《安徽农业科学 》 2008 北大核心 CSCD
摘要:以文心兰试管苗茎尖为外植体,对不同类型培养基诱导原球茎、增殖及分化成苗的效果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文心兰茎尖在MS+6-BA 6.00 mg/L+NAA 0.15 mg/L培养基上,1个月后就能诱导大量原球茎,培养基MS+6-BA 0.50 mg/L+NAA 0.15 mg/L+5%椰子水有利于芽的诱导,培养基1/2 MS+IBA 1.00 mg/L+10%椰子水有利于诱导生根。


香蕉MaPRMT1基因的分离及表达分析
《安徽农业科学 》 2008 北大核心 CSCD
摘要:[目的]为研究香蕉果实采后成熟机理奠定分子基础。[方法]通过抑制差减杂交和cDNA微阵列相结合的方法分离获得1个香蕉PRMT基因的cDNA片断,并克隆了该基因全长cDNA序列,对其进行生物信息学分析和在香蕉不同器官与果实不同成熟时期的表达模式分析。[结果]MaPRMT1基因cDNA全长1158 bp,具有完整的开放阅读框,编码385个氨基酸,与植物中的PRMT的同源性较高,含有1个Methyltransf-11结构域。在香蕉根、茎、叶和果实中均有表达,且在茎和叶中的表达量较高。随采后天数的增加,表达量逐渐下降,但至香蕉乙烯释放高峰时最大,后又开始下降。[结论]MaPRMT1属于第1类精氨酸甲基转移酶,在香蕉不同器官和果实不同成熟期呈差异表达。
关键词: 香蕉 蛋白质精氨酸甲基转移酶(PRMT) 香蕉蛋白质精氨酸甲基转移酶1(MaPRMT1) 基因差异表达 RT-PCR


接种PRSV番木瓜种苗胞质酵母双杂交cDNA文库的构建与分析
《热带作物学报 》 2008 CSCD
摘要:利用Trizol法提取接种PRSV 4 d的番木瓜种苗总RNA,分离纯化mRNA,反转录合成双链cDNA,双链cDNA末端经Pfu-DNA聚合酶补平,与EcoR I接头连接,XhoI酶切消化产生粘端。用Sepharose CL-2B柱分离纯化去除小分子cDNA片段,再与pMyr酵母表达载体连接,转化受体菌XL10-Gold,构建了接种PRSV番木瓜种苗胞质酵母双杂交cDNA文库。所获得的原始文库的克隆总数为1.8×106cfu,重组率为100%,文库滴度为2.6×109cfu/mL。对随机选取的34个克隆进行PCR鉴定,结果表明插入片段长度均大于0.5 kb且集中在1 kb左右。文库质量鉴定结果表明,该文库具有较好的库容量、较高的重组率以及较大的插入片段。


海南钻喙兰原球茎的形态建成和快速繁殖
《安徽农业科学 》 2008 北大核心 CSCD
摘要:[目的]为海南钻喙兰的组培快繁提供依据。[方法]以钻喙兰种子作外植体,研究了不同诱导培养基、增殖培养基、生根培养基在钻喙兰组培快繁中的效果。[结果]诱导类原球茎体以MS附加6-BA1.0 mg/L+NAA0.1 mg/L的激素配比较好,分化时间短。增殖培养基为MS+6-BA0~3.0 mg/L+NAA0~0.2 mg/L,以MS+6-BA3.0 mg/L+NAA0.1 mg/L效果最好,平均增殖系数为3~8,把生长健壮并具有2~3片真叶的单个小芽,转接到生根培养基1/2 MS+NAA1.0 mg/L上,经60 d培养,即可获得生长健壮的完整植株。钻喙兰试管苗的移栽基质以粗椰糠∶河沙=1∶1的比例混合较好,湿度80%~90%,移栽成活率达90%以上。[结论]海南钻喙兰种子在温度(25±2)℃,光照强度1 500~2 000lx,光照时间12 h/d的条件下,最适诱导培养基为MS+6-BA1.0 mg/L+NAA0.1 mg/L;最适增殖培养基为MS+6-BA3.0 mg/L+NAA0.1 mg/L,生根培养基为1/2 MS+NAA1.0 mg/L。


甘蔗花叶病和宿根矮化病多重PCR检测方法的建立
《中国农业科学 》 2008 北大核心 CSCD
摘要:【目的】建立能同时检测甘蔗花叶病(sugarcane mosaic virus,SCMV)和宿根矮化病(ratoon stunting disease,RSD)的多重PCR检测方法。【方法】以病株带鞘叶组织总核酸反转录物为模板,根据中国甘蔗花叶病的主要致病病原高梁花叶病毒SrMV和甘蔗花叶病毒中国大陆优势株系SCMV-A,结合B、D、E和SC株系的外壳蛋白核苷酸序列的保守区设计PCR引物对和已有的检测甘蔗宿根矮化病病原木质部赖氏杆菌木质部亚种(Leifsonia xyli subsp.Xyli,Lxx)的PCR引物对,在SCMV RT-PCR和RSD单一PCR体系的基础上,建立并优化可同时检测SCMV和RSD的多重PCR检测方法。【结果】此检测方法可特异地从感染SCMV和RSD的样品中扩增出SCMV(400 bp)和RSD(265 bp)2个条带,扩增产物测序结果表明,SCMV扩增产物与GenBank中其它株系或分离物的核苷酸序列同源性为81%~99%,RSD扩增产物与GenBank中其它株系或分离物的核苷酸序列同源性为91%~99%。【结论】应用此检测方法可稳定、特异地检测出蔗株中是否有导致甘蔗花叶病和宿根矮化病的单一或混合的病原。
关键词: 甘蔗花叶病毒 甘蔗宿根矮化病 RT-PCR 病原检测 多重PCR


见血封喉化学成分与药理活性研究进展
《中草药 》 2008 北大核心 CSCD
摘要:见血封喉为桑科见血封喉属植物,别名有加布、剪刀树、箭毒木。见血封喉属植物全世界有4个种3个变种,分布于东南亚。我国仅产1种,即见血封喉,分布于海南、云南、广东和广西等地。国外研究报道见血封喉中主要含有强心苷和黄酮等化学成分,国内尚未见有关见血封喉化学成分的研究报道。对见血封喉的化学成分及其结构特征,以及强心苷的强心作用和毒性等研究进展进行了综述,并探讨了今后研究的主要方向。


肟菌酯及其代谢物在花生油、牛奶和果汁中残留分析方法标准研究
《食品工业科技 》 2008 北大核心 CSCD
摘要:研究了肟菌酯及其代谢物在花生油、牛奶和果汁中残留分析的方法。样品以乙腈/水(V/V,80/20)提取,过C18小柱,两次液液分配净化,气相色谱的NPD检测,肟菌酯的最小检测量为0.01ng,代谢物的最小检测量为0.005ng。用优化后的方法在花生油、牛奶和果汁中分别进行添加回收实验,得到的肟菌酯及其代谢物的平均添加回收率、准确度均达到农药残留分析的要求。


三个菠萝品种成熟果实的香气成分分析
《食品科学 》 2008 北大核心 CSCD
摘要:以菠萝品种台农19号、无刺卡因、巴厘三个品种为试材,采用顶空固相微萃取和气相色谱-质谱联用技术,分析不同菠萝品种挥发物种类中特征香气成分的差异,为菠萝香气育种提供依据。结果表明:共检出54种香气成分,菠萝果实香气成分主要由酯类、烯烃类和酮类组成,其中酯类总含量达60%以上,主要由己酸乙酯、己酸甲酯、辛酸甲酯、辛酸乙酯、4-辛烯酸甲酯、丁酸酯甲酯、2-甲基丁酸甲酯、2-甲基丁酸乙酯、戊酸乙酯、乙酸异戊酯、3-甲硫基丙酸甲酯、3-甲硫基丙酸乙酯等组成;烯烃中大部分是萜烯类包括反式β罗勒烯、古柏烯、γ-依兰油烯、α-依兰油烯,赋予菠萝木香、辛香、橘香等香气。酮类主要是由2,5-二甲基-4-羟基-二氢呋喃酮及4-甲氧基-2,5-二甲基-3(2H)-呋喃酮组成。三个品种中以巴厘香气最为浓郁,香型最为复杂,其次为台农19号,无刺卡因香气种类最少,香味最淡。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