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研产出
施硅对玉米水分生理特性的影响
《吉林农业科学 》 2005 CSCD
摘要:施硅可提高根系对土壤水分的吸收能力,施硅伤流液量比对照区增加3.6%~9.4%;施硅可降低植株的蒸腾强度,减少植株水分蒸腾26.0%~39.7%,提高了植株体内水分的利用效率;施硅改变了玉米叶片细胞的形态结构,抑制了体内水分的渗透,明显改善了玉米植株体内的水分状况,为增加产量创造了良好的水分条件。


熊蜂和苜蓿切叶蜂在网室内对大豆不育系授粉效果的研究
《吉林农业科学 》 2005 CSCD
摘要:报道了熊蜂和苜蓿切叶蜂在网室内对大豆不育系授粉效果。结果表明,两种昆虫都是大豆不育系的有效传粉昆虫,用它们授粉后可使网室内大豆不育系的单株结荚数和单株粒数明显提高。释放熊蜂的不育系大豆平均单株结荚数和粒数分别为21.3个和43.1粒,释放苜蓿切叶蜂的不育系大豆平均单株结荚数和粒数分别为56.8个和128.2粒,苜蓿切叶蜂的授粉效果显著高于熊蜂。


吉林省玉米生产发展概述
《吉林农业科学 》 2005 CSCD
摘要:吉林省的玉米生产发展迅猛,玉米已成为农业生产的大宗产品。吉林省已经成为我国玉米总产量最多,单产水平最高,玉米人均占有量、商品量、出口量最多的玉米生产大省。


新吉细毛羊品种选育研究
《中国草食动物 》 2005
摘要:自1992年开始,吉林省在引进细毛型美利奴羊品种资源的基础上,采用扩繁选育和级进杂交等育种技术措施,建立核心群、育种群和改良群,并在农业部的组织下与新疆联合育种,于2002年培育成功新吉细毛羊新品种,种群规模为核心群1 880只、育种群6 330只.新吉细毛羊主体细度66~70支,属细毛型品种,成年母羊净毛产量4.12 KG±2.02 KG,毛长8.77 CM±0.62 CM,剪毛后体重47.2 KG±5.60 KG,产羔率110%~125%.对遗传参数分析结果表明,原毛量、净毛量、细度等毛用性状遗传力均在0.3以上.对育种群不同级进代数生产性能与现场鉴定资料比较分析结果表明,育种群遗传性能稳定.


高产、优质、抗逆玉米新品种吉单198的选育研究
《农业与技术 》 2005
摘要:吉单198是吉林省农科院玉米所培育的高产、优质、抗逆玉米新品种。该品种一般产量在10000~11000Kg/h㎡。生育日数125d(公主岭)左右,需要≥10℃积温2550℃左右。通过在省内外各级试验和大面积生产示范结果表明,吉单198比目前生产上主栽品种四单19、本育9增产10﹪以上。具有高产、稳产、抗病、抗倒伏、生育期适中,容重高,商品品质优良,达到国家一级粮食标准。已在北方春玉米区推广种植。2003年1月通过吉林省农作物品种审定委员会审定。2003年3月申请国家新品种保护权。目前已在吉林、黑龙江、内蒙古等地累计推广0.667余万公顷。


近红外光谱仪分析玉米籽粒品质准确性的验证
《农业与技术 》 2005
摘要:本文通过用近红外(NIR)光谱仪对6个玉米杂交种籽粒品质分析,将分析结果与农业部谷物品质监督检验测试中心(哈尔滨)化验结果的一致性和相关性进行比较,并算出了蛋白质、粗淀粉、粗脂肪的回归方程。认为在玉米回交转育和加代过程中可以用NIR光谱仪辅助分析化学成份,使选择向即定目标进行,用于品种成份鉴定或批量粮食调运的成份分析,其特点为:1、无需复杂的样品制备,不用试剂,省去制备时间并且无污染,属于绿色分析技术;2、没有浪费及后处理等问题;3、测试时间短,及时显示结果,反映工艺流程的现状;4、可通过光纤实现远距离测量,用于实时在线检测(质量过程控制);5、可在同一时间对样品作多种不同物性及化性分析;6、不破坏样品本身的物理结构,测完的样品还可以继续利用。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