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研产出
AFLP分子标记技术及应用研究进展
《吉林农业科学 》 2005 CSCD
摘要:扩增片段长度多态性技术A(FLP)是一项新发展的分子标记技术,它基于选择性扩增完全酶切消化后的基因组D NA片段,包括酶切与连接、选择性扩增和检测分析3个步骤。该技术综合了RFLP的可靠性和RA PD的高效性,可适用于任何来源和各种复杂度的DNA。在此论述了该技术的基本原理、特点和技术流程,及近年来的发展与应用研究。


玉米常规育种中存在的问题的生物技术解决方案
《分子植物育种 》 2005 CSCD
摘要:随着现代生物技术的迅速发展,育种家利用生物技术途径解决玉米常规育种中难以解决的问题已成为可能。转基因技术可使玉米基因组本来不存在的外源基因导入进去,培育成具有“外来性状”的转基因玉米;分子标记辅助育种可以将多基因控制的性状快速地聚合在一起,培育出高产、优质、多抗性聚合的超级玉米品种。而目前玉米的常规育种与生物技术如何有效地结合,是国内外亟待解决的关键性问题。本文就当前玉米常规育种中存在的问题和生物技术的优势做了讨论,并提出有效相结合的建议,以期今后能更快地培育出优质、高产的多抗性聚合新品种。


日本青贮饲料的生产与防止二次发酵的技术
《吉林农业科学 》 2005 CSCD
摘要:阐述了日本青贮饲料的生产种类:牧草青贮饲料、饲料作物青贮饲料、生粕类青贮饲料、蔬菜等副产物青贮饲料和禾谷类青贮饲料等,并介绍了防止二次发酵的生产技术。


不同蛋白源日粮对肉牛增重和产肉性能的影响
《吉林农业科学 》 2005 CSCD
摘要:将30头体重为230kg的草原红牛平均分为3组,其日粮蛋白源除少量尿素外,分别是大豆粕、葵花粕和酒精粕,依次称为1、2、3组。经268d的肥育试验,1组、2组和3组平均日增重依次为1033±50g、986±57g和1022±62g;屠宰率依次为57.87%、58.62%和57.44%;净肉率依次为48.85%、49.31%和48.30%;肉的pH值依次为6.25、6.56和5.81;肌肉剪切值依次为3.71kg、4.29kg和3.58kg;牛肉蛋白质含量依次为16.93%、17.50%和17.29%;牛肉脂肪含量依次为39.91%、40.87%和38.05%;牛肉含水率依次为41.29%、40.50%和42.91%。3种蛋白源对肉牛增重和产肉性能基本没有影响。


保护性耕作技术在中国农业生产中的意义
《杂粮作物 》 2005
摘要:针对我国农业生产中存在的一些问题,提出了相应的保护性耕作技术和合理的解决措施,同时也指出了目前我国保护性耕作技术体系中的各别弊端。通过对利弊两方面的阐述分析了我国农业生产可持续发展的方向。


关于我国玉米育种几个问题的探讨
《辽宁农业科学 》 2005 CSCD
摘要:在种质资源、自交系选育、杂种优势模式、基础研究、科研体制五个方面做了分析,指出提高玉米育种水平的重要性,建议扩增种质资源,加强基础研究。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