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访问河北省农林科学院 机构知识库!
筛选
科研产出
排序方式:

时间

  • 时间
  • 相关度
  • 被引量
资源类型: 中文期刊
收录级别:CSCD(精确检索)
3216条记录
灌浆中后期高温对小麦黏度的影响及品种耐热性研究

麦类作物学报 2019 北大核心 CSCD

摘要:为了提高小麦的产量和品质,筛选耐热种质资源,对来自山东、河北、河南和安徽省的12个冬小麦品种灌浆中后期至收获期于田间每天11:00-16:00以塑料薄膜覆盖方式进行高温胁迫,以不覆膜为对照(CK),研究了灌浆中后期高温对小麦的热感指数、几何平均产量、耐热指数以及小麦黏度等的影响.结果表明,灌浆中后期高温胁迫下籽粒千粒重、容重、产量及糊化黏度等被测指标均显著下降,矮抗58、衡4399、淮麦33、良星99和周麦22的热感指数均小于1,且耐热指数和几何平均产量相对较高,说明其较耐热;安农0711、济麦22、山农20、石麦19和石麦22的热感指数大于1或大部分大于1,且耐热指数较低,为热敏感型品种;郑麦7698和周麦18热感指数或大于1或小于1,几何平均产量和耐热指数相对较高,为中性品种.品种、环境及其交互作用对峰值黏度、低谷黏度、最终黏度、稀懈值等黏度指标均有极显著影响;高温胁迫对耐热性强的矮抗58、淮麦33、周麦22的峰值黏度、最低黏度、最终黏度、回生值及稀懈值等指标影响较小,高温胁迫下的上述指标较CK降低幅度平均在18.0%~39.6%;对耐热性差的济麦22、山农20和石麦22的影响较大,高温胁迫下的上述指标较CK降低幅度平均在80.5%~94.1%.加强小麦耐热性鉴定,筛选耐热种质资源是提高小麦产量和品质以及应对高温胁迫的重要措施之一.

关键词: 冬小麦 高温 黏度指标 热感指数 耐热指数 几何平均产量 耐热性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尿素硝铵溶液对冬小麦产量及土壤无机氮含量的影响

中国土壤与肥料 2019 北大核心 CSCD

摘要:采用田间试验,研究了尿素硝铵溶液(UAN)对河北省中低产田冬小麦产量、氮肥利用率及氮素平衡的影响。研究结果表明:施用氮肥能够显著增加冬小麦的穗粒数,进而显著提高本区域冬小麦籽粒产量;等氮量的UAN和尿素处理下,小麦籽粒产量无明显差异;UAN减氮20%(80%OPT-UAN)处理下,冬小麦产量略有降低,但未达到显著水平;等氮量处理间冬小麦各氮肥利用率均无明显差异;80%OPT-UAN处理下的冬小麦氮肥农学效率、氮肥偏生产力和氮肥利用率均表现为最高,且氮肥偏生产力较OPT-UAN处理显著提高20.6%;同等氮素施用量下,与尿素相比,UAN处理的土壤氮素残留量较低,而植株吸氮量没有显著差异,由此推断整个土壤-作物系统的氮素损失量较高。综上,尿素硝铵溶液在本研究区的应用效果同尿素相近,本研究结果为河北平原区中低产麦田优化施肥及UAN的科学施用提供理论依据。

关键词: 尿素硝铵溶液 冬小麦 产量 氮肥利用率 氮素平衡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西兰花植株残体还田对棉花黄萎病的防治效果及其安全性评价

中国生物防治学报 2019 北大核心 CSCD

摘要:本研究探讨了温室和田间试验条件下西兰花植株残体还田对棉花黄萎病的防治效果以及西兰花残体对棉花生长的安全性,以期为深入研究西兰花植株残体对棉花黄萎病的生态防治机制提供依据。将粉碎的西兰花植株残体与培养基质分别按1%、3%、5%、7%和14%处理混匀,在(28±2)℃条件下分别腐解7和30 d后种植棉花,测定其对棉花出苗率、株高的影响以及对黄萎病的防治效果。研究结果表明,当腐解时间为7 d,西兰花残体处理比例为1%和3%时,棉花出苗率与不添加西兰花残体的空白对照处理不存在显著差异,但对株高具有显著促生长作用,增幅分别为19.46%、42.41%和36.96%;西兰花残体添加比例为5%、7%和14%时,对出苗具有不同程度的抑制作用。当腐解时间为30 d时,上述各比例西兰花残体处理后的棉花出苗率和株高与空白对照之间差异不显著。西兰花残体处理显著降低了棉花黄萎病的发病率和病情指数,其21 d后的防治效果达到72.55%。田间试验表明,西兰花残体在棉花全生育期内对黄萎病的防治效果为43.06%。综合分析表明,西兰花残体的施入,促进了棉花生长,降低了黄萎病的发病率和病情指数,且在发病初期的防治效果优于后期。研究结果为深入研究西兰花残体防治棉花黄萎病的生态机制提供理论依据和技术指导,最终为棉花黄萎病的绿色防控和化学农药的减量提供了新途径和思路。

关键词: 西兰花残体 棉花 安全性 黄萎病 防治效果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赞皇大枣需冷量及界限温度变化分析

中国农学通报 2019 CSCD

摘要:为了更好地指导赞皇县枣树的生产活动,利用赞皇县1971-2017年的逐日平均气温数据和2004-2017年的逐时气温数据,采用趋势分析、Morlet小波、皮尔逊系数等统计方法,笔者分析了赞皇县枣树需冷量7.2℃的界限温度变化规律.结果表明:赞皇县气温稳定升至7.2℃的初日、终日和持续日数变化不明显,初日多年平均日期是3月20日;终日多年平均日期是11月10日;持续日数多年平均日数是131天;气温稳定降至7.2℃的初日、终日和持续日数均存在一定的周期性变化规律,初日存在准12年的变化周期、终日存在准14年的变化周期、持续日数存在准12年的变化周期;气温在0~7.2℃的总需冷量多年平均小时数为1181 h;需冷量达到612℃的多年平均日期为1月19日.

关键词: 赞皇 大枣 需冷量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解淀粉芽胞杆菌PHODB35对小麦的促生作用及产量影响

中国生物防治学报 2019 北大核心 CSCD

摘要:解淀粉芽胞杆菌Bacillus amyloliquefaciens PHODB35是一株具有抑菌和促生作用的多功能菌株。为了明确其对小麦的促生作用,通过离体平皿法研究菌株PHODB35发酵液对小麦种子萌发和幼苗生长的影响。结果表明,菌株PHODB35发酵液对种子萌发和芽长生长存在不同程度影响,其中高浓度发酵液(10×10~8和2×10~(8 )CFU/mL)对上述指标具有抑制作用,低浓度发酵液(1×10~8、1×10~7、2×10~6和1×10~6 CFU/mL)对种子萌发不存在显著影响,但促进芽长的生长,其增长幅度为13.48%~20.22%,初步明确了菌株PHODB35适宜的接种浓度为1×10~(8 )CFU/m L。温室盆栽试验表明,在该接种浓度处理后小麦的株高、鲜重、干重和基质有效磷含量均有不同程度的增加。同时以该菌株为活性成分研制的有机肥料(浓度为1×10~8 CFU/g)的盆栽试验结果表明,随着PHODB35有机肥用量的增加,分别提高了基质有效磷和小麦植株全磷含量3.86和3.55倍,其促生作用优于普通有机肥。多地区的田间试验表明,PHODB35有机肥处理(T3)在产量方面高于化学肥料减施处理(T2),增产率5.31%~9.06%。该研究结果为解淀粉芽胞杆菌PHODB35有机肥的进一步产业化开发和应用提供了科学依据。

关键词: 解淀粉芽胞杆菌 促生作用 小麦 化学肥料减施 有机肥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刈割对玉米生长发育及产量的影响

玉米科学 2019 北大核心 CSCD

摘要:2016年以郑单958和先玉335为研究对象,研究不同叶龄期刈割对玉米生长发育及产量的响应。2017年以相对耐密品种郑单958为研究对象,研究增密刈割的产量效应。结果表明,不同叶龄期刈割影响玉米生长发育,随刈割时间的延后对玉米影响越大,表现为抽雄、吐丝时间推迟,郑单958抽雄时间推迟2~8 d,吐丝期推迟3~6 d;先玉335抽雄时间推迟2~8 d,吐丝期推迟4~8 d。株高和穗位高降低,穗位高系数和茎秆长粗比降低。绿叶数目减少,叶面积下降。两个品种单穗重较对照分别降低4.6%~21.7%和1.4%~24.5%,穗粒数3叶龄期刈割最高,其他处理穗粒数较对照降低。产量降低,以3叶期刈割减产幅度最小,5叶期在1叶位刈割基本全部死亡,6叶以后刈割叶位提高至4叶以上但减产幅度较大,且较对照产量差异达显著水平。随着刈割密度的增加,产量性状呈下降趋势,产量较对照先降低后增加,密度达到1.08万株/hm~2时,产量与对照相当;密度达到1.2万株/hm~2时,产量较对照提高7.3%,增加密度可弥补刈割对产量的影响。

关键词: 夏玉米 刈割 生长发育 产量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小麦细胞分裂素受体基因TaHK1的生物信息学及表达特性分析

华北农学报 2019 北大核心 CSCD

摘要:细胞分裂素在植物发育和应对盐渍、干旱等非生物胁迫的过程中均扮演着重要的角色。为了研究小麦细胞分裂素受体基因的功能,利用已知的拟南芥细胞分裂素受体基因AHK4(At2g01830)为参考序列,使用同源克隆的方法从小麦基因组中得到同源性最高的基因TRIAE_CS42_4DS_TGACv1_362760_AA1181940(Ensembl Plants),命名为TaHK1。生物信息学分析表明,TaHK1位于小麦4D染色体上,编码的蛋白由996个氨基酸组成,分子质量为109. 70 ku,等电点为5. 71; TaHK1蛋白二级结构由α-螺旋、无规则卷曲、延伸链和β-转角4种构象组成;亚细胞定位预测该蛋白定位于细胞膜的可能性较大,跨膜结构域预测其具有2个跨膜域;蛋白保守结构域分析发现,TaHK1具有典型的细胞分裂素受体的完整结构域,并且含有87个磷酸化位点。表达谱分析显示,TaHK1在根、茎、叶、雄蕊和小穗等各个组织有广泛表达;此外,TaHK1表达量受低磷胁迫和多种病原菌侵染诱导,而受干旱胁迫抑制,推测其在小麦生长发育、抵御干旱胁迫和病原菌侵染过程中可能发挥重要作用。

关键词: 小麦 细胞分裂素受体 TaHK1 生物信息学分析 基因表达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作物水肥耦合类型量化方法在华北冬小麦水氮配置中的应用

中国农业科学 2019 北大核心 CSCD

摘要:[目的]研究一种作物水肥耦合类型量化方法及基于这种方法的华北冬小麦水氮优化配置,丰富作物水肥耦合分析方法,为促进冬小麦水肥协同高效生产提供理论基础和实践依据.[方法]根据作物相对产量的真实值与理论值的差异显著性来判定某一具体水肥组合的耦合类型.2006-2016连续10年在黄淮北部进行了冬小麦季不同水氮处理的大田定位试验.裂区设计,灌水量为主区,设春灌1水(拔节期75 mm,W1)和2水(拔节期和开花期各75 mm,W2)两个处理;施氮量为副区,设5个水平,分别为0 (N0)、60(N60)、120(N120)、180(N180)、240 kg·hm-2(N240),共10对水氮组合.研究冬小麦不同水氮组合的耦合类型及其年际转换特征,确选适宜的水氮配置.[结果]某一水肥组合相对产量真实值经统计检验显著高于其理论值,此水肥组合的水肥耦合类型即为"协同"(水肥互相促进);真实值显著小于理论值,水肥耦合类型即为"拮抗"(水肥互相限制);真实值与理论值没有显著差异,水肥耦合类型即为"加和"(水肥互不影响).冬小麦W2与不同施氮水平(Nx)组成的水氮组合的耦合类型及其年际变化特征受施氮水平的影响显著.W2N60水氮耦合类型10年平均为"拮抗",定位第1-2年灌水限制施氮的增产作用,施氮限制了灌水的增产作用,水氮"拮抗";定位第3-5年耦合类型转变成"增水促氮,增氮促水"的"协同";定位第6-10年又转为"拮抗".W2N120的耦合类型在定位第1-4年为"加和",第5年起就转为"协同",10年平均为"协同".施氮超过120 kg·hm-2的两水氮组合W2N180与W2N240的耦合类型各年度均为水氮互不影响的"加和".[结论]基于作物相对产量真实值与理论值差异的显著性来定量判定某一特定水肥组合的耦合类型具有较强的可行性.黄淮北部冬小麦生产中, W2N120组合水氮协同增产效果显著,耦合类型长期为"协同",因此,在一定年限内可作为该区冬小麦季适宜的水氮配置,年均产量水平维持在8.5 t·hm-2左右.

关键词: 水肥耦合类型 量化方法 冬小麦 华北平原 水氮配置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谷子抗病相关基因SiRAR1的克隆及表达分析

农业生物技术学报 2019 北大核心 CSCD

摘要:Mla12介导的抗性所需基因(required for Mla12-mediated resistance,RAR1)作为植物抗病信号途径中的重要元件,广泛参与植物的抗病反应.为研究谷子(Setaria italica)中SiRAR1的结构与表达特征,本研究以抗病材料'十里香'叶片cDNA和基因组DNA为模板,分别克隆到SiRAR1基因的CDS序列和启动子序列,利用生物信息学软件分析了其编码氨基酸的生物学特征,采用qRT-PCR分析该基因在谷子不同组织部位和谷子响应谷锈菌(Uromyces setariae-italicae)胁迫反应中的表达模式,用SDS-PAGE技术分析该基因的原核表达特征.结果表明,SiRAR1基因开放阅读框全长765 bp,编码254个氨基酸(GenBank No.MK814879),预测分子量为28.04 kD,理论等电点为8.13.该蛋白的最大二级结构为无规则卷曲,最小元件为β-转角.氨基酸同源性的系统进化分析表明,SiRAR1与同科植物的进化关系最近,其中与糜子(Panicum miliaceum)第12号染色体的基因假定蛋白C2845_PM12G15490(hypothetical protein C2845_PM12G15490,GenBank No.RLM79685.1)同源性最高(92.44%).qRT-PCR分析表明,SiRAR1基因在谷子的根、茎、叶、穗中均有表达,其中在根部的表达量最高,茎部表达量最低,孕穗期和抽穗期的穗部表达水平相近;在谷锈菌侵染处理下,SiRAR1基因在抗病材料'十里香'中于12 h开始上调表达,至36 h表达量达到峰值,在感病材料'豫谷1号'中于96 h上调表达,且在'十里香'中的表达量峰值为'豫谷1号'中的3倍(P<0.01),在豫谷1号中的表达量峰值为'十里香'中的1.6倍(P<0.05),表明较感病植株相比,SiRAR1基因在抗病植株中的上调表达时间更早、持续时间更长、表达量上调幅度更强,推测SiRAR1基因可能在谷子抗病反应的早期起正调控作用.构建的原核表达载体pET30a-SiRAR1经0.1和0.4 mmol/L异丙基-β-D-硫代半乳糖苷(isopropylβ-D-thiogalactoside,IPTG)诱导均能表达出表观分子量约为33 kD的SiRAR1融合蛋白.上述实验结果为进一步研究SiRAR1基因功能与谷子抗病机制提供了重要的理论依据.

关键词: 谷子 谷子Mla12介导的抗性所需基因(SiRAR1) 谷锈菌 qRT-PCR 原核表达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谷子品种登记实施进展与建议

种子 2019 北大核心 CSCD

摘要:谷子是起源于我国的传统特色古老作物,具有抗旱耐瘠、水分利用效率高、适应性广的特点,是发展绿色农业、节水农业和可持续农业的重要作物.食用小米等杂粮逐渐成为人们改善生活膳食,追求健康生活的选择.当前,包括谷子在内的特色作物逐渐成为地方打破传统种植结构,发展特色优势产业的作物.只有完善非主要农作物品种管理制度,做好特色种业技术服务,才能引导新品种选育满足特色农业绿色高质量发展的市场需求.本文分析了2017年5月非主要农作物品种登记制度正式实施以来我国谷子品种登记的基本情况,针对存在不足,提出了相关建议.

关键词: 谷子 品种登记 进展 建议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