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研产出
中药超微粉碎技术的研究进展与思考
《河北农业科学 》 2007
摘要:简述了中药超微粉碎技术的概念,介绍了目前超微粉碎采用的机械设备,重点对中药超微粉碎技术的研究现状和应用优势进行了阐述,并提出了当前该项技术尚存在的技术问题和今后研究工作的主要方向。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高浓度酒精醋生产工艺的研究
《中国调味品 》 2007 北大核心
摘要:通过对醋酸生产菌(沪酿1.01)进行生产驯化,并探索出了高浓度酒精醋生产工艺条件,包括最佳发酵温度、最佳营养条件、初始底酸和酒精含量、酒精流加的最适条件等。利用珍极自行研制的设备和酒醋发酵剂及酿造方法研究开发出了醋酸含量在14g/100mL以上的纯酒精醋。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甘草离体培养物中总黄酮提取工艺的优化
《中国农学通报 》 2007
摘要:【研究目的】对甘草离体培养物中总黄酮提取和测定工艺进行优化,以建立在室内筛选高产细胞系和试管苗株系的方法;【方法】采用超声波提取技术,对提取液、浸泡时间、提取温度等进行优化;【结果】将样品以75%甲醇浸泡6h后在32℃下超声提取两次,比色法测定总黄酮含量,加样回收率为95.3%~101.4%,相对标准偏差为1.61%。测得甘草初代愈伤组织中总黄酮含量为0.0012%~0.05%,子叶愈伤组织调控后含量高达0.08%,试管苗中总黄酮含量为1.04%~1.31%,移栽后高达4.5%。【结论】此工艺准确度较高、稳定性好、简便可行,为优良细胞系的筛选和试管苗的早期鉴定奠定了技术基础。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高粱植株表面温度日变化规律研究
《河北农业科学 》 2007
摘要:以4种高粱类型中的12个材料为试材,用多探头温度自动测定记录仪研究了高粱植株表面温度的变化规律。结果表明:高粱植株表面温度变化分低温稳定阶段、稳定上升阶段、高温波动定阶段、波动下降阶段和稳定下降阶段5个阶段。午间的高温波动定阶段是研究冠气温差的最佳时段,但存在温度浮动大而且频繁的特点,温度波动易导致试验误差。在温度稳定上升阶段,品种间以及品种与气温的差异表现相当稳定,重复率较高,此阶段也可以作为研究植株体表面温度和气温差异的合适阶段。不同高粱类型间、品种间表面温度存在差异,且在一日当中品种间温度差异表现不尽相同;午间温度低的品种,在温度上升阶段升温较快,品种间差异比午间还要高。这一研究结果为认识高粱的体表温度特征和利用体表温度作为筛选高粱抗旱、高产基因型的指标奠定了基础。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以马铃薯ND2 mRNA为内对照双重RT-PCR法检测马铃薯纺锤块茎类病毒
《园艺学报 》 2007 北大核心 CSCD
摘要:根据马铃薯纺锤块茎类病毒(PSTVd)基因序列设计特异引物,采用反转录聚合酶链式反应(RT-PCR)技术进行PSTVd检测研究。为避免由于提取的RNA降解或者RT-PCR反应质量不高所造成的假阴性问题,在检测过程中引入马铃薯线粒体NADH脱氢酶ND2亚基基因mRNA为内对照,该内对照的一个引物跨越了该基因内含子区域,只对剪接后的mRNA进行特异扩增而不扩增其本身DNA。利用内对照引物和PSTVd特异引物进行双重RT-PCR检测,分别扩增出190 bp的内对照基因特异片段和360 bp的PSTVd特异条带,与预期引物设计大小一致。引入的内对照可以较好地监控PSTVd的RT-PCR检测过程。
关键词: 马铃薯 马铃薯纺锤块茎类病毒 双重RT-PCR 马铃薯线粒体NADH ND2 mRNA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