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研产出
几种沙生灌木耐旱生理特性的研究
《中国沙漠 》 1988
摘要:本文对盐池沙地六种灌木进行了耐旱生理特性的研究。研究内容包括相对含水量,组织含水量、水势、蒸腾速率和气孔传导速率。结果表明,毛条和柠条的各项生理指标均表现出较强的耐旱能力;霸王和白茨以其低水势,低蒸腾速率和气孔传导速率的方式耐旱;而花棒和山竹子则以其庞大的根系吸取较多的水分,维持植株高水势,以保证其在水分亏缺下体内新陈代谢之需。由此可以认为,耐旱植物不是循同一途径或方式耐旱的。


土地人口承载量研究中的几个问题
《自然资源学报 》 1988
摘要:土地人口承载量研究是协调国民经济发展的重要内容。在这项以土地第一性生产为基础的多层次研究中,土地资源数量与开发利用前景是人口承载量的基础,同时亦应把保持良好生态系统作为估算土地人口承载量的前提条件。人口承载量也是一个受时间、环境条件制约的变量,所以必须考虑技术经济因素进步对提高土地生产力与人口负荷量的影响。为了取得土地人口承载量与社会协调发展,应采取控制人口,提高土地生产力,开拓新的土地利用领域,建立合理的人口流动方案与区际间的协调发展平衡。


红花单株粒重的通径分析
《宁夏农学院学报 》 1988
摘要:本试验用9个栽培红花品种为材料,对单株粒重进行了通径分析。结果表明,分枝高度、百粒重和单株有效果球数是影响单株种子产量的3个主要因素。在一级分枝数和单株有效果球数多的类型中,或者在分枝较高而粒大的类型中,选择大粒材料上,均可提高单株粒重。但是,选择技高材料时,必须兼顾始花开花天数。油用红花育种中,应特别注意通过选择来降低单株无效果球数。


两种天牛的过氧化物酶同工酶的比较研究
《昆虫知识 》 1988
摘要:黄斑星天牛Anoplophora nobilis Gangl-bauer和光肩星天牛A.glabripennis(Motsch)在宁夏地区为害十分严重。它们的形态、生物学特性都很相似。黄斑星天牛最明显的特征是其鞘翅上具有黄色毛斑,而光肩星天牛毛斑为白色。但在野外种群中,特别是在这两种天牛混合分布地区,毛斑的颜色有着很大的差异,许多个体的毛斑为黄白色。其它分类特征也有类似情况。这种“中间类型”的个体同上述两种天牛的关系如何,就有必要进行研究。70年代以


宁夏干草原区几种重要害虫记述
《植物保护 》 1988
摘要:干草原区是指年均降雨量在300毫米以下,干燥度为2的草原区。植被种类少,多是一些极为耐干的草本、半灌木和小灌木,如沙蒿、骆驼蓬、徐长卿、白茨、猫头刺、柠条、柽柳等,是我国大西北主要草原类型。在此一特殊生态环境下分布着相应的特有昆虫类群,多为一般农区所罕见,普遍为害草原植物的各个部分,有的发生势态颇强,成为草原建设的灾害。但植保工作对草原害虫的研究和治理,尚未深涉。近年间,笔者以宁夏草原为代表,对其害虫的种类和害情作作了一些初步探索,成灾性种类作了饲养观察和药剂防治探索,现选择重要记述于下,


复方多菌灵和灭病威防治甜菜褐斑病
《植物保护 》 1988
摘要:甜菜褐斑病是甜菜叶部重要病害之一,宁夏引黄灌区近年来,随着甜菜种植面积的扩大及种植方式的变化褐斑病发生严重,对甜菜产量和质量影响很大。笔者于1986—1987年进行了化学药剂防治试验、示范。在参试的12种农药中以30%复方多菌灵胶悬剂


LRH—A对母驼排卵和受胎效果的影响
《中国畜牧杂志 》 1988
摘要:为探求LRH—A诱导双峰母驼排卵、受胎效果,应用放射免疫法测定了母驼冷冻精液输精前后外周血清孕酮含量的变化。5峰(头)输精并肌注LRH—A母驼,输精前孕酮值平均为0.15±0.02ng/ml,输精后第3天增加到0.52±0.13ng/ml,第7 天可达1.62 ±0.89ng/ml。怀孕驼第12天孕酮仍维持高水平,为1.72±0.31ng/ml;而未怀孕驼孕酮水平7天开始下降,第12天降为0.32 ±0.06ng/ml(p<0.05)。5峰母驼受胎3峰,产羔3峰。3峰仅输冷冻精液的母驼,输精前后孕酮水平显著低于肌注LRH—A母驼排卵后的孕酮水平(p<0.05),均未受胎,持续发情。


宁夏榆树的几种重要害虫
《植物保护 》 1987
摘要:为改变西北地区人工林以杨、柳为主,招致星天牛及腐烂病等日益严重的局面,宁夏已将榆树列为混交林营造树种之一。作者近年对本区重要榆树害虫作了饲养观察,现就其中国内报道较少的几种简介如下(形态部分详见封三):


秀优57在宁夏的推广与展望
《杂交水稻 》 1987
摘要:宁夏气温与沈阳相似,水源引自黄河灌区,年种水稻75万亩。七十年代开始15年来一直以京引39为主栽品种,近二、三年推广秋光和农院7—1。我所从1980年开始试种杂交水稻秀优57,当年小区亩产1609.4斤(试区走道面积加在试区内,故产量有代表性),引起有关部门广泛的重视。 1982年在灌区14个点52亩地上试种秀优57,当年平均亩产1388.8斤,1983年扩大到6300亩,亩产1357.4斤。1984年5.7万亩,1985年6.6万亩,1986年15万亩,亩产均超过1300斤。每年高产田产量则在1600斤以上,最高接近1800斤。 一、领导重视、大力推广 杂交稻在宁夏之所以能迅速推广,主要原因是由于自治区党政领导和农业部门非常重视的结果。以经费而言,1982年拨款1万元,1983年拨款17万元,1984年拨款30万元,19’85—1986年补助杂交稻的种子、制种、磷肥、打井等达100万元。每年自治区及各县举办多次报告会讲授种植及制种技术,生长期中经常举行现场会,技术人员分片负责指导,每年还印发几万册技术指导小册子给种植户及制种户。现在群众已认识到种植杂交稻的好处,积极主动地要求多种杂交稻。从1987年起,国家将不须再进行投资补贴。 二、秀代S7的优点 我区领导和群众所以重视杂交稻,这是由于它有如下优点:(豆)品质好。开始种杂交稻时,粮食部门有偏见,压级压价收购。经我区的优质米评审,秀优57米质名列第一;在全国评审中,居北粳米质第五名。整精米率略高于70%,变白米率及至白面积低于10%,食昧好,被评为优质米。( 2)抽穗早。我区开始推广秀优57时就规定必须早育苗,在4月9—14日育苗,近两年采用冬灌保墒旱育苗,提早到3月中下旬育苗,秧田稀播、培育壮秧。在这种情况下杂交稻发育快、抽穗早,1986年它是所有水稻品种中抽穗最早的,7月下旬抽穗,7月底8月初全部齐穗,它比秋光和农院7—l早抽穗2—6天。我区水稻生长期较短,适时抽穗是保证稳产高产的最重要环节。(3)抗病。1986年是我区解放后稻瘟病发生最严重的一年,有几个很有希望的高产新品种毁于稻瘟病。京引39、秋光、农院7—l均有一些田块成片发生稻瘟病,而秀优57虽也有发病,但没有发现造成灾害的。(4)高产。宁夏的水稻产量早已突破亩产千斤大关。多年来它一直是我国水稻最高产地区。但是在这样高产的基础上怎样进一步提高产量,常规品种确实困难很大。而秀优57一般比常规种每亩增产200—300斤。以灵武县为例,1986年种秋光4.7万亩,亩产1140.8斤,农院7一11.2万亩,亩产1176斤,京引39号1.3万亩,亩产962.4斤,杂交稻2.1万亩,亩产] 307. 4斤。种杂交稻业不须多投资,以每亩增产200斤,每斤稻谷0.2元计算,15万亩杂交稻则能增加产值600万元,为国家投资补贴额的6倍。群众5年的实践已体会到只要种子纯度高,种秀优57亩产稻谷1500斤亚非难事。 秀优57比常规品种增产,主要原因征不在于杂交稻生长繁茂,而是它的生产能力强,即同样大的叶面积官可以生产较多的谷粒。1981年曾调查大田密度下主栽品种的生产能力,从长出第一片完全叶算起到上面的剑叶止,以主茎全部叶面积计算,秀优571.5平方厘米可以生产一粒谷,而京引39须要2.2平方厘米。若以顶部4叶计算,前者1平方厘米可以生产一粒谷,而后者需要].4—1.5平方厘米。因之同样大的叶面积,杂交稻穗大粒多能显著增产。比如1982年我所试验,成熟时秀优57和京5!39每亩茎叶重分别为1035和968斤,杂交稻只比京引39重7%,但前者每亩有谷粒3808万粒,后者只有2523万粒,杂交稻的粒数比京引39多50%,因此尽管秀优57空秋率为20.9%,千粒重为25.7克,京引39分别为g.6%和26克,秀优57的这两个性状比京g!39差,但上面三个构成产量因素之和(即稻谷产量),杂交稻仍比京引39高30%,这与实践上秀优57亩产1559.5斤,京引39亩产1232.3斤,前者比后者增产327.2斤即27%是相一致的。至于秀优57何以生产能力比常规品种强,这是由于它的根系强大,不易衰老、株型好、叶片厚、同化能力强之故。1983年抽穗后调查,秀优57和京引39的剑叶干重,杂交稻每平方分米为0.574克,京引39为0.489克。前者比后者高17.5%。同时杂交稻叶片保绿的时间长,到成熟时顶部几叶仍绿,即叶片光合作用的时间长。1982年在温室用很箱进行根系观察,成熟时秀优57根深55厘米,京引39根深50厘米。前者的根干重每亩为124。 6斤,后者为86.2斤,其中土表0—20厘米处前者根干重每亩为116.2斤,后者为79.6斤,杂交稻比京引39高46%。杂交稻根系粗壮、数多、色白、根深,吸肥能力比京引39强得多,因而生产能力强。 三、秀优S7的丰产栽培技术 虽然秀优87有许多优点,但是必须措施得当才能发挥它的潜力。根据宁夏水稻生长期较短的特点,要使获得高产,在生长均匀整齐、密度适宜的基础上必须抓住两点:一是必须在了月25到31日之间齐穗,二是必须使植株的长相在各个时期都符合指标要求,即苗期比较繁茂,其后平稳生长,抽穗后株高达到幻一85厘米。而要作到这两点就必须培育壮秧、基施磷肥、增施有机肥、看苗追氮肥。规定秧田每亩播量对0斤,一亩秧田插25亩本田,每亩基施磷按等高效磷肥30斤,采用6X4寸,每穴3—4苗的密度,机插秧时则行距加大到 9寸,于 5月 15日后集中几天短期内插完。这些措施要有强制性,不能随随便便。 在我区推广秀代57的这几年中,我每年都分析丰产田的产量结构。由表五15块丰产田的资料可以看出:丰产田成熟时株高多为81—85厘米,每亩穗数多为38—41万,因之可以认为这一长相是高产的形态指标。再从青铜峡农技站1983年做的密度试验(表2)看,处理R每亩38.4万穗,亩产1754斤,产量最高。可见每亩近40万穗是较恰当的密度,若再高,植株徒长,空就率增高,千粒重降低,产量下降。宁夏种稻密度较高,这是与我区雨水少、光照足等气候条件有关。 秀优57苗期的管理。据调查,成熟时株 高、穗数大致相同的田块,苗期生长较繁茂 的产量也较高,表明苗期生长应该繁茂,但 是也不能太旺。若苗期生长过头,以后无法 控制,结果生长上会超过所要求的各项指标, 造成抽穗延迟。苗期具体的追肥数量要根据 土壤肥力及历年的施肥经验来掌握。若6月 上旬株高超过30厘米,6月10日左右的追肥 以每亩追10斤尿素为宜,若超过25厘米以追 15斤尿素为宜。在苗期比较繁茂但不过头的 基础上,7月10日左右即拔节时再看苗追肥 将全困补齐,使成熟后能达到要求的株高和穗数。在精细管理的情况下只要执行以上技术要点即可获得杂交稻每亩1500斤以上的稻谷产量。 四、问题和民日 宁夏发展杂交稻领导重视且有成功的栽培经验和农户的积极性,预计2一9年内它会成为主栽品种。现在关键问题是不育系种子纯度太低,严重影响杂种优势的发挥。 1肥5年我区制种3564亩,用的是辽阳市小祁家乡蛤蛐村1984年生产的秀岭A。该村当年繁种90亩专供我区制种用。1985年我们用这批种子生产140万斤杂种种子,1986年种植了15万亩杂交稻。这批不育系种子调入后,经我们在温室中隔离观察和于1984年在蛤烟村繁种田收获前采有代表性的株穗观察,表明这批不育系种子很不纯,正不单是不育系本身不纯,更主要的是由于保持系严重混杂以致生产出来的不育系纯度只有50一60%(指不育株和结实小于1%植株之和)。 不育系的纯度低,必然影响杂种优势的发挥,杂交稻的穗头变小。据灵武县调查,1983年全县杂交稻平均每穗结实粒数为87.2粒,而1986年下降到77.8粒。农民也已基本上掌握了秀优57的特点,他们说若种子纯度高,一般亩产均可以达到1500斤。我区杂交水稻能否在2—3年内成为主栽品种,关键 在于能否迅速提高秀岭A不育系的纯度。秀优57在宁夏的推广与展望@王德$宁夏农林科学院农作物研究所


燕麦畏防除农田野燕麦试验
《农药 》 1987
摘要:燕麦畏是防除农田野燕麦的优良除草剂。1984~1985年使用青海电化厂生产的40%燕麦畏乳剂进行田间药效试验,取得了良好的除草增产效果,和美国燕麦畏相比较药效相当。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