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研产出
麦田施磷效果与施用量的探讨
《土壤肥料 》 1987
摘要:宁夏银北地区耕地面积占引黄灌区总耕地面积的一半以上,且80%田块种植小麦。磷肥的施用自小区试验到普及推广已有20余年历史,积累大量资料。其有效施用条件与土壤有效磷含量、有机肥施用量、作物种类、施用技术以及地势高低、作物产量水平都有一定关系。从与土壤有效磷含量关系看:1963~1964年灌区栽培及大田共33个试验证


贺兰山麓草场防护林的营建及其综合效益的研究
《中国沙漠 》 1987
摘要:贺兰山东麓半荒漠草场约有20余万公顷,多年开发利用证明,这里发展畜牧业,必须首先建立草场防护林体系。为此,我们在贺兰县草原试验站进行有关草原防护林的营建及其综合效益的研究。经过1980~1986年的试验,建成20公顷防护林体系,林木覆盖率达30%,从根本上改善了生态环境,使试验区产生了“绿洲效应”,从而大大地提高了半荒漠草场的生产力。


白榆不同地理种源叶片结构特征研究简报
《林业科技通讯 》 1987
摘要:白榆(Ulmus pumila)的分布范围很广,在其分布区内,由于各地自然气候条件差异显著,因而在长期的自然选择过程中形成了各种不同的地理种源。我们试图通过对白榆不同地理种源叶片结构特征的研究,来探索不同种源生长及耐旱的适应性。


宁夏土地资源特点与承载能力的估算
《自然资源 》 1986
摘要:土地利用联系到国民经济的各个方面,随着人口增长、社会经济技术条件的改善和环境质量的提高以及生产的区域化、商品化,必须对土地利用结构、土地生产潜力和土地承载能力进行预测研究,注视它的发展变化,及时为各级有关部门提供宏观决策的依据。宁夏地处经济较发达的中部地区与急待开发的西部地区之间的联接地带,对土地进行承载能力的估算,在国民


麦种蝇田间种群生命表初步研究
《宁夏农学院学报 》 1986
摘要:1985年,在麦种蝇历年发生较严重的宁夏隆德县临泉村的川地冬小麦田内,经过田间系统观察和室内饲养分析,组建了麦种蝇生命表。由表中的K值可见,虫口下降比例以卵期和蛹期较多,卵期中又以卵的干瘪对虫口下降比例影响较大。计算结果,种群趋势指数:式中Si是各阶段的存活率,F是性比[(雌虫数)/(成虫数)],e是平均每雌期望卵数。下一代的期望卵数是16493粒/亩,高于本代10373粒/亩初始卵数。表明下代麦种蝇种群及其为害将高于本代。


宁夏芫荽白粉病发生简报
《植物保护 》 1986
摘要:芫荽白粉病是近年来银川市芫荽(Coriandrum sativa)留种株的重要病害。1985年市郊罗家庄一块(200m~2)留种地普遍发病,病株率达100%。此病一旦侵染,在田间和植株上扩展迅速,造成开花不结实或空秕,使种子产量和发芽率显著降低,有些田块甚至无收。


西海固地区走草地农业道路的可能性
《干旱地区农业研究 》 1986
摘要:西海固地区,指宁夏南部固原地区的西吉、海原、固原、隆德、泾源、彭阳6县及银南地区的盐池、同心两县,共计8个县。该地区与相邻的甘肃省定西地区、河西走廊一起被称为中国的“三西”地区。1983年国务院成立了“三西”地区农业建设小组,专门领导这一地区的农业建设。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