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研产出
黄河大柳树灌区工程的可行性分析-以宁夏部分为例
《技术经济 》 1983
摘要:黄河上游黑山峡河段水利水电资源的开发,已经列入国家长期规划.通过近几年来各有关方面的工作,对具体开发方案(坝址、坝高与库容等)虽仍有意见分歧,但对大的方向性问题,亦即水利开发任务的看法已接近一致.概括地说,黑山峡河段的开发,对调节黄河径流具有承上启下的重大作用,其开发任务,应着眼于西北、华北地区工农业年总产值翻两番和改善生态环境对黄河水资源的急迫需求,首先保证水库以下地区城市和工业基地用水发展的需要,保证老灌区的用水量;在此前提下,逐步开发某些综合效益特大的新灌区,解决干旱、半干旱地区急需解决的人民生活用水和工农业用水;同时还要全面考虑发电、防洪、防凌、航运、渔业以至风景旅游等综合利用要求,兼顾黄河上中游梯级开发的需要.为此,1982年以来,由黄河水利委员会牵头,宁夏、内蒙、陕东、甘肃等省区水利部门参加,开展了大柳树灌区的规划工作.
关键词: 开发方案 发展灌溉 宁夏平原 新灌区 灌区开发 综合效益 大柳树灌区 灌区工程 黑山峡 老灌区


宁夏平原自然生态系统的改造——历史上人类活动对宁夏平原生态环境的影响初探
《中国农史 》 1983
摘要:宁夏平原是我国黄河上游的著名古老灌区,当今地球上半荒漠地带的一块成功的灌溉绿洲。二千多年来,人们利用这里独特的自然地理条件,将一定的人力资源和大量水分资源投入平原生态系之后,物质能量生产大幅度增加,生态环境也向着有利于人类的方向转化,使这一温带荒漠草原地区变成了“赛秦川”、“似江南”的富庶之乡,远不愧为人类文明史上利用改造自然的一大杰作。从地理学与生态学的角度来说,其典型性比埃及尼罗河流域毫不逊色。另一方面,灌区开发过程中某些不合理的人类活动,也导致次生盐渍化、局部沙化、野生生物资源减少等不良后果。总结这些历史的经验,对进一步开发黄河水利,改善宁夏引黄灌区的生态条件,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本文第一部分对宁夏平原由原始的草原生态系改造为农业生态系的历史过程作一概述,第二部分分析宁夏引黄灌区的开发所以能获得成功的历史经验,第三部分对历史上宁夏平原生态环境的主要问题以及改善途径试作初步探讨。


甘草次酸、甘草次酸琥珀酯对破伤风毒素的体外中和试验
《宁夏农学院学报 》 1983
摘要:甘草所含的成分及其衍生物在许多文献中都有记载。目前国内外研究分析,甘草具有复杂的成分、广泛的药理作用和丰富多彩的生理活性。1980年,我们采用甘草甜素对破伤风毒素进行体外中和试验,结果表明甘草甜素对破伤风毒素具有明显的中和作用,保护率100%。1981年我们进一步采用甘草次酸、甘草次酸琥珀酯对破伤风毒素进行体外中和试验,仍取得肯定效果,保护率100%。现将试验方法与结果报告如下:


有机-无机肥料定位试验
《土壤肥料 》 1983
摘要:在我区灌淤土上加大有机肥施用量培肥的效果如何?单施化肥对土壤肥力与产量的影响如何?以及有机、无机肥料配合施用其相互作用与效果如何?尚缺少系统研究,因而进行本试验。


宁夏灵武沙地花棒引种及造林试验
《宁夏农学院学报 》 1983
摘要:花样棒是我区五十年代在中卫铁路固沙造林中选出的优良固沙灌木树种,于五十年代后期,由中国科学院沙漠所引入灵武沙地,自1964年以后,宁夏林科所与白液滩林场共同把花棒的引种和造林试验继续至今。1966年开始扩大造林面积,1974年灵武县白起滩林场列为我区五个治沙样板之一,把花棒列为建设样板林的主要造林树种之一。因而花棒造林面积逐年增加,目前保存面积万余亩,成为灵武沙地主要造林树种之一。 本文是总结花棒的引种和扩大造林试验的经验。由于水平所限,不妥之处请批评指


吉林省集安县二棘血蜱对瑟氏泰勒焦虫病原体传播能力的研究
《兽医科技杂志 》 1982
摘要:1980年4月,吉林省集安县麻线公社首次发生了牛瑟氏泰勒焦虫(Theilezia Sergenti)病,于发病牛身上捉到的蜱,经初步鉴定系二棘血蜱(Haemophysalis bispinosa),很可 能是本病的传播者。我国贵州、甘肃、河北和辽宁省已有关于二棘血蜱可传播瑟氏泰勒焦虫的报道。为了说明这一问题,我们于1981年4月赴集安县,同县畜牧局,通化地区畜牧兽医总站协作,通过深入疫区,在摸清该病流行病学的基础上,到发病严重的麻线公社捕捉具有侵袭能力的二棘血蜱,以人工感染的方法研究二棘血蜱对瑟氏泰勒焦虫的传播能力。并在试验中对虫体形态亦进行了观察。


含环形泰勒焦虫裂殖体细胞的转瓶培养效果
《兽医科技杂志 》 1982
摘要:自从Tsur氏1945年用血浆凝块法培养环形泰勒焦虫感染牛的脾脏或淋巴结碎片,首次将环形泰勒焦虫裂殖体在体外培养成功后,Tsur氏和他的同事随后对培养方法不断加以改进,用膨酶消化单层细胞培养法代替了血浆凝块法,使裂殖体的人工培养前进了一大步,为近年来扁瓶静止培养法大量培养含裂殖体细胞打下了基础。由于动物细胞在玻瓶内培养要经过贴壁繁殖的过程,因此充分利用瓶壁面积,使细胞尽量多地得到贴壁机会,是提高细胞增


牛环形泰勒焦虫裂殖体细胞苗液氮内冻存的研究
《兽医科技杂志 》 1982
摘要:牛环形泰勒焦虫裂殖体细胞苗,是由中国农科院兰州兽医研究所研制成功并在国内最先用于生产实践的寄生虫苗。从1974年起在疫区中进行区域试验,表现出良好的安全性和免疫性,有效地控制了该病引起的严重死亡;但含裂殖体细胞的存活期短,对种子细胞和已经大量繁殖起来的制苗细胞的保存,是科研和生产实践中急待解决的问题。当前液氮冷冻保存技术为国内外长期保存微生物、原虫、精子和动物组织细胞的最好手段,它在医学和兽医学上


沙荒地试用JKZ-70型植树机造林试验初报
《宁夏农业科技 》 1982
摘要:沙荒地大面积植树造林任务大,条件差。全用人工造林,劳动强度大,劳力不足,生产效率低,造林质量差,影响固沙造林的速度和效果。为了建设“三北防护林”体系,尽快改变万里风沙线的面貌,非常需要机械造林。我们从78年春季开始,引进JKZ—70型植树机在盐池县北部沙地试用,经过改造、再试用,取得了初步效果。


滩羊不同花穗类型配对效果的观察
《毛皮动物饲养 》 1982
摘要:滩羊主要生产二毛裘皮。决定二毛裘皮品质优劣的主要指标是花穗的形态和优良花穗分布的面积。滩羊的花穗类型较多,其中最理想的为串字花(以下简称A)、小串字花(简称B)和软大花(简称C),其它的花穗类型因不符合要求统称不规则(简称不)类型。在滩羊选育工作中,掌握亲代花穗类型与后代花穗类型的遗传关系,对提高裘皮品质具有重要的实践意义。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