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访问北京市农林科学院 机构知识库!
筛选
科研产出
排序方式:

时间

  • 时间
  • 相关度
  • 被引量
资源类型: 中文期刊
15938条记录
油松和侧柏常绿树种对典型污染物的吸滞与富集作用

气象与环境学报 2012

摘要:以城市森林生态系统常绿树种为对象,测定了油松(Pinus tabuliformis)和侧柏(Platycladus orientalis)叶片对大气污染物(SO2、Cl2)和土壤重金属污染物(Cu、Zn、As、Hg和Pb、Cd和Cr)的吸滞作用与富集作用。结果表明:油松和侧柏具有较强吸滞污染物的作用,对污染物的吸滞能力受环境污染程度、不同生长季节污染元素种类等因素的影响。其中,油松在秋季对S、Cu、Zn、Pb和Hg具有较高的吸附能力,针叶中S、Cu、Zn、Pb和Hg含量平均值分别为2158.75、6.31、31.46、4.05 mg·kg-1和0.08 mg·kg-1;侧柏在秋季对Cu、Zn、Hg和Cd具有较高的吸附能力,叶片中Cu、Zn、Hg、Cd含量平均值分别为4.47、22.47、0.09 mg·kg-1和0.20 mg·kg-1。在不同立地条件下,油松和侧柏对污染物的吸滞与富集量有所差异,其中在土壤污染较重的石景山松林园样地,油松对大气污染物SO2有较强的吸附能力,侧柏则表现出对Cl2有较强的吸附能力。对重金属污染物而言,油松和侧柏对Cu、Pb、Cr和As有较高的富集作用。

关键词: 油松 侧柏 城市森林 重金属 大气污染物 吸滞作用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不同固定液对小麦花粉母细胞微丝骨架荧光标记的效果

作物杂志 2012 北大核心 CSCD

摘要:细胞学特征的研究是解析小麦光温敏雄性不育机理的重要基础,已有研究表明小麦光温敏核雄性不育系BS366的败育可能和细胞骨架异常相关。但是与微管骨架观察相比,通常微丝骨架荧光标记难度大、效果欠佳。通过对比和分析利用FAA固定液和多聚甲醛固定液固定材料的微丝TRITC-phalloidin荧光标记,结果表明利用FAA固定液固定花药组织进行微丝标记的形态效果较好,进一步用植物Actin单克隆抗体做间接免疫荧光标记验证了FAA固定材料的可靠性。试验为研究小麦光温敏雄性不育系减数分裂期微丝行为提供了更简便有效的技术和方法,同时也对其他高等植物花粉母细胞的微丝骨架荧光标记观察具有一定的借鉴作用。

关键词: 小麦 减数分裂 FAA固定液 微丝骨架 荧光标记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不同温度与湿度对胡萝卜流通过程中品质的影响

中国农学通报 2012 北大核心 CSCD

摘要:为了减少胡萝卜流通过程中营养流失,采用不同处理调控其温度、湿度,研究胡萝卜品质变化。结果表明,胡萝卜在流通中随着组织衰老,肉质根失水,变糠心萎蔫,外观品质下降,失重率与萎蔫指数具有显著正相关。胡萝卜可溶性糖、维生素C与可溶性蛋白质含量呈不断下降趋势,这与呼吸强度有密切关系。低温可以减少病害的发生,无包装处理、外源1-MCP处理的胡萝卜与PE包装比较,PE包装可保持较高的湿度,能更好的延缓胡萝卜的水分损失与外观商品性。因此,10℃辅以0.03mmPE薄膜包装保鲜效果显著,更适用于流通过程中采用。

关键词: 胡萝卜 流通 温度 湿度 营养品质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链条输送式变量施肥抛撒机的设计与试验

农业工程学报 2012 EI 北大核心 CSCD

摘要:针对国内变量施肥机作业幅宽小,变量施肥抛撒机缺乏的问题,该文应用变量施肥技术,设计了一种基于处方图的链条输送式变量施肥抛撒机。通过分析肥料颗粒在撒肥盘上的运动和受力,建立了肥料颗粒在脱离撒肥机圆盘过程中的运动方程,设计并确定了变量抛撒控制系统、肥箱、肥门自动开启装置等关键部件的结构及参数。并进行了不同施肥量和抛撒均匀性的试验,结果表明:链条输送式变量施肥抛撒机变量效果较好,且具有较好的抛撒均匀性,在拖拉机速度1.5m/s,实际施肥量与预置施肥量相对误差最大值为7.53%;拖拉机速度2m/s,目标施肥量225kg/hm2,抛撒幅宽设定30m,有效幅宽抛撒变异系数为14.90%,能够较好的满足实际生产要求。

关键词: 试验 农业机械 结构 变量施肥 链条输送 肥料抛撒机

鸡传染性支气管炎血凝抑制试验自制抗原与进口抗原的比较

中国家禽 2012 北大核心

摘要:鸡传染性支气管炎(IB)是鸡的一种急性、高度接触性的传染病,鸡只发病后出现严重的呼吸道症状、拉稀、肾脏病变等,雏鸡及育成鸡生长发育受阻,并可导致较高死亡淘汰率,产蛋鸡则引起大幅度产蛋下降。对IB作出快速准确的诊断是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1980—2008年环渤海地区县域粮食的时空动态变化及分析

农业工程学报 2012 EI 北大核心 CSCD

摘要:为了揭示粮食生产的异质性,应用基尼系数、探索性空间数据分析法(exploratory spatial data analysis,ESDA)和空间误差模型(spatial error model,SEM),深入分析了1980-2008年环渤海地区县域粮食生产的时空动态特征及其影响因素。结果表明,环渤海地区粮食产量增加了3647×104t,县域粮食生产以上升为主,并逐步向平原区和产量大县集中;县域粮食总产量空间自相关性显著且空间差异增大,人均粮食极化态势加剧;粮食生产热点区向内陆平原区偏移,辽宁中北部和山东西部地区的粮食总产量明显增加,坝上高原区和冀北辽西山地丘陵区的粮食总产量下降,县域粮食供需矛盾的区域差异加剧。最后,SEM模型分析表明,县域耕地面积、种植结构、前期粮食产量是县域粮食格局的重要影响因素。该研究结果可为环渤海地区粮食生产布局与优化和粮食生产政策制定提供科学依据。

关键词: 粮食 生产 地理信息系统 基尼系数 探索性空间数据分析法 时空动态 环渤海地区

蔬菜间作及氮肥调控对土壤硝酸盐及氮素表观损失的影响(英文)

Agricultural Science & Technology 2012

摘要:[目标]研究蔬菜间作及氮肥调控对土壤硝酸盐及氮素表观损失的影响,为菜地合理施肥及减少环境污染提供理论依据。[方法]采用大田试验方法,选择深根系的茄子和浅根系的大葱进行间作种植,并辅以氮素调控措施,研究其对土壤硝态氮时空变异规律及氮素表观损失的影响。[结果]在减量施肥条件下,土壤硝酸盐运移和累积的规律均为间作区含量低于单作区,表明与单作相比,茄子与大葱间作能有效阻截硝酸盐的向下淋洗,并有效减少土壤中硝酸盐累积量。间作种植模式下,减量施肥能够减少土壤中硝酸盐含量,特别是深层土壤,在作物生长期间,硝酸盐含量均比常规施肥区明显降低;土壤剖面硝酸盐累积量也表现为减量施肥区明显低于常规施肥区。采用蔬菜间作和减量施肥,均能不同程度地减少氮素的表观损失。[结论]该研究结果为蔬菜高产种植及田间合理施肥奠定了基础,在减少环境污染上有重要意义。

关键词: 蔬菜 间作 施肥 硝酸盐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北京地区果树果实缺钙原因分析及防治措施

果树实用技术与信息 2012

摘要:果实钙营养失调是各种果树普遍存在的生理病害,严重降低果品质量,果实原有风味下降或全无,并诱发、加重某些真菌病害。笔者针对北京地区多种果树普遍存在的果实钙营养失调现象,描述了缺钙引起的生理病害症状,分析了影响果实钙吸收与分配的因素,从而提出了综合防治果实钙营养失调的有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坡耕地上等高草篱的功能与效益综合分析

中国农业科学 2012 北大核心 CSCD

摘要:【目的】对等高草篱的功能与效益进行长期监测和综合分析,为北方地区坡耕地水土流失和农业面源污染防治提供理论依据和预防措施。【方法】以径流小区为基本手段、以狼尾草(Pennisetum alopecuroides(Linn.)Spreng)为代表,布设草篱处理和无草篱作为对照,其后对两种处理下土壤的物理性状、水分条件、养分水平、水土流失、养分流失以及作物产量等进行连续5年的观测,通过对比分析揭示等高草篱的各种功能,同时对其成本和作物产量效应进行综合分析。【结果】(1)狼尾草是北方地区优良的草篱候选草种,该草篱可显著改善土壤物理性质,种植5年可使土壤容重降低7.0%、稳定入渗率和总孔隙度分别增加157.1%和11.0%,并使土壤细颗粒含量(<0.01 mm)增加10.8%;(2)草篱可显著改善土壤水分条件和肥力水平,使表层土壤含水量平均增加3.5%,同时使土壤有机质及全量养分和速效养分含量明显增加,其中有机质和速效磷增幅最大,分别为12.7%和24.5%;(3)草篱年均可减少63.2%的地表径流和77.7%的土壤流失,同时减少69.4%的总氮、72.7%的硝态氮、57.3%的铵态氮、54.2%的全磷和62.3%的可溶性磷流失,具有显著的水土流失和农业面源污染防治效果;(4)草篱对其附近作物的增产作用为21.5%,但由于草篱本身需占用耕地,因此作物总产量略有降低;(5)狼尾草草篱的应用成本为2 701元/公顷,与坡改梯等工程措施相比优势明显。【结论】狼尾草草篱价格低廉、效果显著,是防治坡耕地水土流失和农业面源污染的有效措施,可在中国北方地区普遍推广。

关键词: 狼尾草 植物篱 水土保持 土壤养分流失 坡耕地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俄罗斯鲟雌核发育诱导及其后代的微卫星分析

中山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2012 北大核心 CSCD

摘要:通过冷休克和热休克法诱导2组俄罗斯鲟Acipenser gueldenstaedtii雌核发育,分别获得俄罗斯鲟的冷休克雌核发育组M1和热休克雌核发育组M2。利用6对具有高多态性的微卫星分子标记,分别对雌核发育系M1中的20尾鱼苗、M2中的40尾鱼苗、双亲及对照组20尾鱼苗基因组进行PCR扩增,并对结果进行基因型分析。分别得到2个雌核发育家系的期望杂合度(He)、等位基因数(A)和等位基因频率(P)。结果表明:冷休克雌核发育组的平均期望杂合度为0.591,平均等位基因数为6.0,等位基因频率为0.010~0.708;热休克雌核发育组的平均期望杂合度为0.687,平均等位基因数为5.5,等位基因频率为0.006~0.774。以父本特异微卫星条带作为诊断性标记,对雌核发育后代进行鉴定,结果发现在冷休克组和热休克组中分别存在40%和27.5%的杂交后代,此结果与表型鉴定结果相一致。另外,与母本基因型相比较,发现在冷休克组和热休克组中分别存在10%和15%的单倍体个体。只在热休克组中发现了完全的雌核发育后代,占总数的22.5%。冷休克和热休克雌核发育家系中除了单倍体后代,杂交后代和完全雌核发育后代外,还发现了不同程度的基因重组后代。

关键词: 俄罗斯鲟Acipenser gueldenstaedtii 雌核发育 微卫星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