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研产出
沟纹巴非蛤滤水率的研究
《海洋科学 》 2008 北大核心 CSCD
摘要:在实验室条件下,用流水装置测定了体质量、昼夜节律、藻密度和流速对沟纹巴非蛤(Paphia exarataPhilippi)滤水率的影响。结果表明:(1)单位体质量滤水率随个体体质量的增加而减小,二者之间呈负幂函数关系:R_f'=0.657w~(-0.6501)。(2)在1个昼夜里,测定了00:00、04:00、08:00、12:00、16:00、20:00共6个时间点的滤水率,滤水率在00:00时最小、08:00时最大,二者差异显著(P<0.05),与其它时刻的滤水率无显著差异。(3)在一定藻密度范围内,滤水率随着藻密度的增加而增大,当藻密度超过(4.5±0.11)×10~4个/mL 之后,滤水率反而降低。(4)在3.6~9.0 L/h 的流速范围内,滤水率随流速的增大而增大,当流速达到7.2 L/h 后滤水率增加不显著(P>0.05)。
关键词: 沟纹巴非蛤(Paphia exarata Philippi) 滤水率 体质量 昼夜节律 流速 饵料密度


长期施肥对冬小麦/夏玉米轮作下土壤呼吸及其组分的影响
《土壤 》 2008 北大核心 CSCD
摘要:为阐明施肥对农田土壤呼吸的影响,于2002年6月至2003年6月在河南封丘潮土上进行的长期试验地上测定了玉米/冬小麦轮作系统下的土壤呼吸,分析了土壤呼吸与土壤水分和温度的关系,并利用统计分析方法研究了土壤呼吸各组分的贡献。土壤呼吸变化与作物生长发育规律一致,施肥通过影响作物的生长发育而对土壤呼吸产生影响。不同作物生长期,根际呼吸、土壤原有机质以及前作根茬和有机肥中碳对土壤呼吸的贡献不同。玉米期土壤有机质、根际呼吸、前作根茬和有机肥中的碳对土壤呼吸的平均贡献率分别为70.19%、19.43%和10.37%;而小麦生长期则分别为23.75%、62.26%和14.11%。由于不同施肥处理的作物生长量、土壤有机质含量以及前作根茬和有机肥施入而进入的有机碳量不同,造成土壤呼吸个体上存在着较大差异。土壤有机质的消耗主要发生在玉米生长阶段。


蛋黄果基因组DNA提取方法的研究
《安徽农业科学 》 2008 北大核心 CSCD
摘要:对从我国热区收集到的34份蛋黄果种质资源进行基因组DNA提取,研究表明:CTAB改良法能够有效除去蛋黄果组织中富含的多糖、蛋白质等高分子化合物,降低污染,获得高质量的基因组DNA。


海南粗榧内生真菌S26化学成分研究
《中国药物化学杂志 》 2008 CSCD
摘要:目的对海南粗榧内生真菌S26发酵液的化学成分进行研究。方法用多种柱色谱技术对化合物进行分离纯化,根据波谱数据和理化性质鉴定化合物的结构。结果从海南粗榧内生真菌S26的发酵液中分离得到6个化合物,分别鉴定为(-)-5-methylmellein(1)、(-)-3,5-dimethyl-8-methoxy-3,4-dihydroisocoumarin(2)、ergosterolperoxide(3)、(3β,5α,8α,22E,24R)-5,8-epidioxy-ergosta-6,9(11),22-trien-3-ol(4)、22E,24R-ergos-ta-7,22-diene-3β,5α,6β,9α-tetraol(5)、对羟基苯乙醇(6)。结论以上化学成分为从海南粗榧内生真菌中首次分离得到。


不同来源橡胶树多主棒孢病菌致病性及基础生物学特性的比较
《热带作物学报 》 2008 CSCD
摘要:对已在我国海南、云南、广西等省区橡胶树上发生为害的3株多主棒孢病菌(Corynespora cassiicola)和来自印度的橡胶树多主棒孢病菌进行了致病性及基础生物学特性的比较研究。结果表明,印度HCcYD01菌株的致病力最强;基础生物学特性测定结果表明,参试的3株国内菌株与印度菌株间除分生孢子大小、孢子萌发和致死温度相似外,在菌落形态、最适培养基、光照条件、碳氮源利用、最适生长温度和pH等方面存在一定差异。由多主棒孢引起的橡胶树棒孢霉落叶病业已成为影响天然橡胶产量的主要限制因素,本研究旨在了解我国橡胶树棒孢霉落叶病的最初发病病原,为该病发生规律的研究及防控措施的制定提供理论依据。


中草药提取物对香蕉镰刀菌枯萎病病原菌的抑制作用
《热带作物学报 》 2008 CSCD
摘要:本研究测试了123种常见中草药提取物对香蕉镰刀菌枯萎病病原菌的抑菌作用。结果表明,供试提取物100倍稀释液对菌株B1的菌丝生长和孢子萌发的抑制作用在50%以上的分别有15种和14种;对菌株B2的菌丝生长和孢子萌发抑制作用在50%以上的提取物分别有7种和9种。进一步测试发现,经过200倍稀释,只有丁香提取物和厚朴提取物对菌株B1的菌丝生长和孢子萌发抑制作用均达到50%以上。丁香提取物对菌株B1和菌株B2菌丝生长的抑制中浓度分别为3396.31μg/mL和3375.87μg/mL。


翻译起始因子4E及其异构体与植物病毒感染的联系
《安徽农业科学 》 2008 北大核心 CSCD
摘要:近年来,对植物隐性基因抗病毒感染的研究取得了一些新的进展。从植物抗病毒与感病,eIF4E及其异构体对植物抗病毒感染作用的影响及机制,以及在此理论基础上设计抗病毒的新策略作一阐述。


绥农14鼓粒期籽粒cDNA文库构建及初步分析
《中国油料作物学报 》 2008 北大核心 CSCD
摘要:大豆EST分析对深入了解大豆重要性状形成机制并发掘新基因具有重要意义。本研究利用SMART技术,构建了绥农14鼓粒期的籽粒cDNA文库并测定EST序列,目的是分析绥农14鼓粒期的基因表达特性,为挖掘和克隆基因提供物质支撑。结果表明,本研究构建文库的初始库容为1.2×106,扩增后文库的库容为1.6×109,重组率达98%,用载体两端通用引物进行PCR鉴定,插入片段均大于0.9kb,随机对2300个单克隆测序,获得有效序列2201条,SeqMANⅡ组装整理后的序列2114条,包括1516个contig或者singlet,平均长度为672bp。对组装后的序列构建籽粒鼓粒表达图谱,发现籽粒形成初期,能量代谢、初级代谢途径、蛋白合成定向贮藏类基因表达量较多,而涉及细胞运输,细胞结构和抗性类基因表达量较低。
橡胶树白粉病菌rDNA-ITS序列及其系统发育分析
《热带作物学报 》 2008 CSCD
摘要:由橡胶树粉孢属(Oidium heveae B.A.Steinm)真菌侵染引起的橡胶树白粉病是橡胶树最严重的病害之一。从海南、广东、广西和云南等天然橡胶主产区共收集橡胶树白粉病菌样品20份,提取其基因组DNA进行rDNA-ITS区序列扩增,并对5.8SrDNA及其两侧ITS序列进行分析。通过序列结果分析发现,供试样品可分为2个群体。
关键词: 巴西橡胶树 白粉病菌 内转录间隔区(ITS) PCR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