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访问新疆农业科学院 机构知识库!
筛选
科研产出
排序方式:

时间

  • 时间
  • 相关度
  • 被引量
资源类型: 中文期刊
收录级别:EI(精确检索)
124条记录
塑料垃圾分选技术在废旧地膜与杂质分离中的应用研究进展

农业工程学报 2016 EI 北大核心 CSCD

摘要:农田废旧地膜与杂质分离技术是衔接废旧地膜回收与再利用的关键环节,分离后的废旧地膜可作为再生资源。文献资料显示,国外未见地膜分离技术或设备的相关报道,国内近年来开始在废旧地膜与杂物分离技术领域开展研究,但研制的设备还处于试验阶段。该文通过借鉴国内外塑料垃圾分选技术装备,结合国内地膜的物理特性以及废旧地膜与杂质混合的实际情况,分析塑料垃圾与废旧地膜杂质物理特性差异与相似之处,为废旧地膜分离处理提供理论基础和科学依据。通过文献分析和试验验证,风选法结合筛选法将是中国农田废旧地膜与杂质分离技术的发展趋势。

关键词: 垃圾 地膜 秸秆 分离技术 应用 现状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鲜杏单体排序间隔输送装置的设计与试验

农业工程学报 2016 EI 北大核心 CSCD

摘要:针对中国杏重要产区的新疆鲜杏加工技术落后、因不能及时加工而造成大量损失、成为杏产业发展瓶颈的实际问题,结合新疆杏加工主导产品的杏干加工过程中鲜杏切瓣、去核关键环节,依据农机农艺结合的观点和综合研究方法,在典型品种鲜杏的物理机械特性研究基础上,提出了杏单体间隔排序输送原理,研制出鲜杏自动定向切分去核机配套的单体排序输送装置;该装置采用移动并自转的鞍形辊作为单体有序输送机构、多角凸轮式摆动布料器实现鲜杏单层喂入机构和星形卸果轮式单体卸果机构等,从机械的原理上实现了鲜杏单个排序输送并单个有序卸料的功能;以黄赛买提杏和红赛买提杏为试验材料,以杏单果率和空穴率为试验指标,鞍形辊自转转速、布料板摆动频率和输送速度为试验因素,对样机性能进行正交试验和参数优化,结果表明,鲜杏单果排序率达到91.4%,空穴率1.4%,鲜杏单体排序输送工作效率1 200 kg/h。研究结果对进一步深入研发鲜杏单体排序输送装置,实现鲜杏自动定向切分去核机械化作业提供了参考。

关键词: 农业机械 设计 优化 加工 输送 排序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差速式三通道鲜杏动态定向输送装置设计与试验

农业机械学报 2016 EI 北大核心 CSCD

摘要:针对杏干加工过程中鲜杏切瓣劳动强度大、效率低、质量差和卫生难以保障等问题,在对鲜杏几何特性及空间三轴旋转转动惯量研究基础上,提出了基于空间几何最小作用量原理的差速带式鲜杏动态定向输送原理,确定了样机的总体结构方案;进行了差速式鲜杏定向输送机理分析和关键工作部件的结构设计,设计了相应的鲜杏动态定向输送装置;以赛买提鲜杏为试验对象,以定向带/夹持带速比、定向带上口间隙和鲜杏尺寸为试验因素,定向准确率和切割准确率为试验指标,进行了鲜杏动态定向输送装置的性能试验;通过正交试验分析表明:定向带与夹持带速比为6.52,定向带上口间隙为15 mm,鲜杏横径尺寸为32.1~35.0 mm时,鲜杏在输送过程中的定向准确率为87.4%,切割准确率为85.6%。

关键词: 鲜杏 输送装置 动态 定向 设计 试验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铁改性生物炭促进土壤砷形态转化抑制植物砷吸收

农业工程学报 2016 EI 北大核心 CSCD

摘要:通过盆栽试验研究了不同砷污染水平(10、20、40和80 mg/kg)下,添加不同量(10、20和40 g/kg)改性前后的生物炭对土壤砷形态及植物吸收砷规律的影响。该文以棉花秸秆生物炭及改性生物炭(棉花秸秆生物炭与Fe Cl3?6H2O按质量比为20∶1)为试材,小白菜为供试植物。结果表明:生物炭(10~40 g/kg)和改性生物炭(10 g/kg)能促进小白菜的生长,在添加量分别为20和10 g/kg时生物量最大,其最大值分别为8.26和6.68 g/盆,改性生物炭在添加量为10 g/kg时高于对照组和等量未改性生物炭处理组。在砷质量分数为10和20 mg/kg的基础上,添加生物炭(10~40 g/kg)后,土壤中砷主要以残渣态形式存在;水溶态砷分别增加了0.22%~3.36%和0.96%~3.70%;改性生物炭添加对土壤砷质量分数为10 mg/kg时水溶态砷无明显影响,土壤砷质量分数为20 mg/kg时,添加改性生物炭(10~40 g/kg)后水溶态砷减少了0.12%~0.58%。在高浓度(40和80 mg/kg)砷土壤中,水溶态砷含量随着土壤中砷含量的增加而增大;添加生物炭(10~40 g/kg)后,土壤中水溶态砷分别增加了0.21%~1.56%和2.11%~8.94%,但砷主要以铝形砷形式存在,残渣态砷次之。各处理组小白菜可食部分和根部砷质量分数在添加10~40 g/kg生物炭后的变化规律不尽相同,等量的改性生物炭添加后,可食部分由18.28 mg/kg显著降低至2.66 mg/kg(P<0.05),根部从133.99 mg/kg显著降低至20.21 mg/kg(P<0.05)。改性生物炭与未改性生物炭相比,改性生物炭能降低土壤中水溶态砷的含量及对小白菜吸收砷有显著的抑制作用。因此,该研究可为改性生物炭在含砷土壤的修复应用中提供数据支撑与理论基础。

关键词: 重金属 土壤 污染 改性生物炭 砷形态 小白菜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一氧化氮处理对甜瓜果实采后病害的控制及活性氧代谢的作用

现代食品科技 2016 EI 北大核心

摘要:为探究一氧化氮处理对甜瓜果实采后病害的控制及活性氧代谢的关系。以新疆‘西州蜜25号’甜瓜为试验材料,将60μL/L的一氧化氮(nitric oxide,NO)气体充入密封箱熏蒸3 h,密封箱中不充入NO气体密封3 h的处理作为对照,放置12 h后损伤接种胶孢链格孢(Alternaria alternata),置于常温条件下贮藏。定期测定甜瓜果实病斑直径和病斑深度及与活性氧代谢相关的过氧化氢酶(catalase,CAT)、过氧化物酶(peroxidase,POD)、超氧化物歧化酶(superoxide dismutase,SOD)及超氧阴离子(superoxide anion,O_2~-·)的产生速率和过氧化氢(hydrogen peroxide,H_2O_2)的含量。结果表明:NO处理能明显降低贮藏期间甜瓜果实的病斑直径和病斑深度,诱导贮藏前期O_2~-·的产生速率加快和H_2O_2含量的快速积累,明显提高贮藏期间甜瓜果实SOD、CAT和POD的活性。说明NO处理诱导果实采后抗病性与调节果实的活性氧代谢密切相关。

关键词: 甜瓜果实 一氧化氮 采后病害 活性氧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热风干制对哈密大枣表皮角质层的影响

现代食品科技 2016 EI 北大核心

摘要:为研究热风干制对哈密大枣表皮角质层的影响,本实验在35℃~55℃供试温度范围内,选用5种不同热风干制温度对新鲜哈密大枣进行干制,利用扫描电镜、石蜡切片对枣果表皮角质层形态、厚度分布进行观察,利用GC-MS对枣果角质层脂溶性物质进行分析。结果表明,干制过程中枣果表面角质层有重构现象,干制温度越高重构迹象越显著,重构过程也引起了角质层厚度的变化。不同温度干制后枣果角质层中的脂溶性化合物有所变化,35和40℃条件下角质层中烃类、醇类、酮类含量有所升高,而酸类、醛类含量有所降低;45、50和55℃条件角质层中下酮类、酚类、醛类、酯类含量有所增加,而烃类、酸类含量有所减少。干制温度越高角质层中长碳链的脂溶性物质的逐渐减少,而短碳链的脂溶性物质逐渐增加,脂溶性物质的变化可能是角质层结构改变的重要因素。

关键词: 哈密大枣 热风干制 角质层形态 脂溶性成分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地膜残留量对新疆棉田蒸散及棵间蒸发的影响

农业工程学报 2016 EI 北大核心 CSCD

摘要:为探讨残膜对干旱区农田蒸散耗水特征的影响,在新疆阿克苏典型覆膜滴灌棉田开展2 a小区试验研究,设计0、225、450 kg/hm2共3种不同的地膜残留量,采用水量平衡法,微型棵间蒸发仪法,于主要生育时期测定并计算土壤含水量、蒸散量、棵间蒸发量、作物蒸腾量、棵间蒸发占蒸散的比例。结果表明:随着地膜残留量增加棵间蒸发量、棵间蒸发占蒸散的比例呈增大趋势,而蒸散量及作物蒸腾量则逐渐减小。与无残膜处理相比,225和450 kg/hm2处理全生育期田间无效耗水的棵间蒸发量分别增加了9.27和22.20 mm,棵间蒸发占蒸散的比例增幅分别为2.6%和6.1%,作物蒸腾量降低34.89和55.94 mm。在棉花生育期内,棵间蒸发占蒸散的比例(E/ET)与叶面积指数(leaf area index,LAI)呈幂函数关系,各处理间棵间蒸发占蒸散的比例对叶面积指数的响应差异不同,450 kg/hm2处理蒸发占蒸散的比例随着LAI的增加,曲线下降趋势较明显;无残膜处理棵间蒸发占蒸散的比例与LAI的决定系数最高,均在0.9以上。土壤水分利用率也随残膜量的增加依次降低,当残膜量由0增加到450 kg/hm2时,土壤水分利用率从28.25%降至24.91%,可见,残膜增大了农田的无效耗水,不利于土壤水分的有效利用。研究可为制定缓解或克服残膜危害的应变调控技术提供依据。

关键词: 蒸散量 棵间蒸发 土壤水分 地膜残留 蒸发占蒸散的比例 滴灌

嵌入层叠混沌策略的随机粒子群算法

模式识别与人工智能 2015 EI 北大核心 CSCD

摘要:鉴于求解复杂问题时粒子群优化算法易出现早熟收敛的问题,通过引入轨迹扰动因子,提出随机粒子群进化迭代方程.该方程在统计行为中保证粒子向特定的收敛中心逼近,但对"旧址"的依赖性呈现出随机特性,从而使粒子群的快速跳转和迁移成为可能,避免过早落入局部陷阱.同时该进化方程还利用层叠混沌策略和对称极值扰动策略进一步增强算法的局部收敛性和全局搜索性.实验表明,由上述进化方程和改进策略构成的随机混沌粒子群算法具有鲁棒性较强、收敛速度较快和精度较高等优势,性能优于其他同源粒子群算法.

关键词: 粒子群优化算法 轨迹扰动因子 层叠混沌策略 对称极值扰动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基于近红外光谱的核桃仁品种快速分类方法

农业机械学报 2015 EI 北大核心 CSCD

摘要:采用傅里叶变换近红外光谱仪,采集了4个不同品种的200份核桃仁样本的近红外漫反射光谱,建立了核桃仁品种分类模型。光谱范围为3 800~9 600 cm~(-1),预处理方法采用多元散射校正法和标准正态化方法;通过主成分分析法优选出5个主成分因子,光谱信息累计贡献率达到99.21%;采用随机抽取法建立建模集和验证集,以主成分因子为输入变量,建立了基于支持向量机分类模型,并采用网格搜索法对RBF核函数参数λ和δ进行寻优。分析结果表明,建立的核桃仁分类识别模型对4个核桃仁品种的总体正确识别率达到96%,为核桃仁品种的快速无损识别提供了一种可行的方法。

关键词: 核桃仁 品种分类 支持向量机 近红外光谱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多种稳定同位素方法研究城市典型地区污染来源和过程

吉林大学学报(地球科学版) 2015 EI 北大核心 CSCD

摘要:城市环境中地表层圈相互作用地带污染的来源、演化过程和贡献率等都是棘手的问题,影响了环境污染的防控和修复。为了解决该问题,本文利用碳、硫、氮、氧、铅和镉等多种稳定同位素方法,结合元素(包括重金属)和多元统计分析,定性和定量研究典型城市污染区和周围环境中土壤、水、沉积物、干湿沉降物、植物等污染来源、过程和贡献率。主要结果如下:1)煤渣、燃煤燃烧后的沉降物和炼钢粉尘是首钢工业区及其周围环境碳、硫和铅等主要来源;随着深度的加深和距离工业核心区越远,污染物贡献逐

关键词: 城市 环境污染 多种稳定同位素方法 污染来源和过程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