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研产出
地膜覆盖和施肥对半干旱区苦荞土壤水分利用及产量的影响
《草业学报 》 2020 北大核心 CSCD
摘要:探究地膜覆盖和施肥对西北半干旱区苦荞土壤贮水量、阶段耗水量、植株生长、产量和水分利用效率的影响,可为半干旱区苦荞抗旱增产、资源高效利用提供理论依据.于2015—2017年设置传统种植不施肥(TNF)、地膜覆盖不施肥(MNF)、地膜覆盖施肥(MF)3个处理,测定了苦荞不同生育时期土壤含水量(0~300 cm土层)、干物质量、叶面积指数、产量等指标,计算土壤贮水量、阶段耗水量、收获指数、水分利用效率(WUE)和年降水利用效率(RUE)等指标.结果表明,与TNF、MNF相比,MF能够增加苦荞苗期0~140 cm土层土壤贮水量18.9~42.4 mm、花前土壤耗水量,使苦荞成熟期干物质量平均增加96.3%、3.7%,叶面积指数增加123.7%、7.6%,成穗数增加9.3%、3.9%,单株粒重增加139.2%、12.1%,籽粒饱满率增加14.5%、4.4%,籽粒位高显著降低34.0%、26.8%.由于MF改善了苦荞农田土壤水分状况,调节了生育期耗水进程,显著促进了苦荞生长,其产量较TNF增加33.6%~130.4%、生物量增加62.8%~182.5%、水分利用效率提高34.5%~106.4%,而且这一增产增效作用在欠水年更加显著.综上,地膜覆盖和施肥显著提高了苦荞水分利用效率与产量,是西北黄土高原半干旱区苦荞抗旱增产、资源高效的有效措施.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间伐改形对陇东高原密闭富士苹果园冠层微域环境及叶片生理特性的影响
《应用生态学报 》 2020 北大核心 CSCD
摘要:为了研究间伐改形对成龄乔化密闭红富士苹果园冠层微域环境、叶片显微结构、叶片生理特性和光合能力的影响,以16年生密闭红富士苹果园为研究对象,对果园冠层相对光照强度、温度、相对湿度、叶片叶绿素含量、显微结构、叶片光合和荧光等参数进行了测定.结果 表明:间伐改形后树体冠层相对光照强度、温度得到显著改善,分布更均衡,>30%的有效光强是对照(未间伐改形,CK)的1.57倍,温度比CK平均高1.1℃;间伐树体叶片叶绿素、叶片厚度、栅栏组织厚度显著提高,分别比CK提高了8.7%、5.4%、9.2%;叶片净光合速率、蒸腾速率、气孔导度也显著提高,分别比CK提高了12.6%、17.1%和7.3%.间伐果园和密闭果园叶片光合作用均受非气孔因素限制,间伐树体叶片的PSⅡ最大荧光产量和非光化学猝灭系数比CK提高了1.5%和2.1%.间伐改形后,叶片并未发生强光抑制,叶片单位反应中心吸收的光能、捕获的用于电子传递的能量和用于还原QA的能量得到显著提高.叶片生理特性与所处的光照、温度环境密切相关,密闭果园间伐改形后,果园冠层光照、温度得到改善,促进了叶片生长发育,改善了叶片显微结构,提高了叶片光合效能,是适宜陇东高原苹果产区密闭红富士果园调整和优化的关键措施.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不同分枝西瓜品种生长过程中内源激素含量的变化
《中国蔬菜 》 2020 北大核心
摘要:以多分枝西瓜品种陇抗9号与不分枝西瓜品种无杈早为试材,采用超高效液相色谱串联质谱的分析方法,研究分析不同分枝西瓜品种生长过程中引哚甲酸(ICA)、引哚乙酸(IAA)、玉米素(Z)、二氢玉米素(DHZ)、脱落酸(ABA)等内源激素含量的变化.结果 显示,在伸蔓期与果实膨大初期,不分枝西瓜品种叶片中ICA、IAA+ICA含量显著高于多分枝西瓜品种;在整个生长期,不分枝西瓜品种叶片中Z、DHZ+Z含量低于多分枝品种;且不分枝西瓜品种的(ICA+IAA)/(Z+DHZ)、(ICA+IAA)/ABA、(ICA+IAA)/(GA1+GA3+GA4+GA7)在伸蔓期与果实膨大初期显著高于多分枝品种.由此可见,较高含量的ICA对西瓜侧枝的分生有抑制作用,较高含量的Z与DHZ对西瓜侧枝的形成有促进作用;(ICA+IAA)/(Z+DHZ)、(ICA+IAA)/ABA、(ICA+IAA)/(GA1+GA3+GA4+GA7)的较高比值不利于西瓜侧枝的形成.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不同地膜覆盖栽培模式对玉米产量、水分利用效率和品质的影响
《草业学报 》 2020 北大核心 CSCD
摘要:揭示不同地膜覆盖栽培模式演替对玉米产量、水分利用效率和品质的影响,为旱地玉米优质高产栽培提供依据.本研究采用西北旱作区20世纪70年代至今不同阶段主推的窄膜、宽膜和全膜双垄沟播3种不同地膜覆盖栽培模式,以露地栽培为对照,测定不同栽培模式下玉米干物质积累量、产量和主要品质指标,播前和收获0~2m土层土壤贮水量,结合玉米籽粒产量分析水分利用效率.结果表明,播后120 d,窄膜、宽膜和全膜双垄沟播平均干物质积累量较露地分别提高5.5%、11.2%和21.9%;产量分别较露地增产12.1%、18.6%和31.3%;水分利用效率分别较露地提高17.0%、24.1%和36.0%;玉米籽粒容重分别较露地增加2.7%、1.9%和1.8%;而平均蛋白质含量分别较露地降低0.17、0.14和0.22个百分点;不同覆盖栽培模式对玉米籽粒脂肪和淀粉含量影响差异不显著.综合来看,随着旱地地膜玉米窄膜、宽膜和全膜双垄沟播栽培模式演替,玉米抗旱增产能力逐步增强,但籽粒蛋白质含量呈下降的趋势.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不同矮化中间砧对'长富2号'苹果生长特性、叶片生理及果实品质的影响
《果树学报 》 2020 北大核心 CSCD
摘要:[目的]探究不同矮化中间砧对'长富2号'苹果树体结构的组成、叶片抗氧化酶活性及果实品质的影响,为筛选适宜陇东地区密植的砧穗组合提供参考依据.[方法]以八棱海棠为基砧,SH40、M26、SH38、B9、M9、M9-T337、Y-1、GM256为中间砧,嫁接'长富2号'为试验材料.[结果]8个砧穗组合的幼树矮化程度由强到弱依次为M9-T337>M9>M26>Y-1>GM256>SH40>SH38>B9.M9-T337、M26、M9树高和冠幅较其他砧穗组合明显减小,而主枝分支数量和干径横截面积显著高于其他组合.M9-T337、M26、M9的枝条生长量、枝条总量和长枝比例较其他砧穗组合明显减小,而短枝比例显著高于其他砧穗组合.M9-T337、M26和M9单果质量、硬度、果形指数和可溶性固形物含量显著高于其他砧穗组合,而可滴定酸含量明显减小.通过隶属函数法综合评价,得出各砧穗组合在生长势(致矮效果)、抗氧化酶活性和果实品质等方面的排序是M9-T337>M9>M26>SH38>SH40>Y-1>GM256>B9.[结论]陇东地区以八棱海棠为基砧,以M9-T337、M9和M26为中间砧,'长富2号'作为接穗品种较佳,可考虑作为当地苹果栽培的首选砧穗组合.
关键词: 苹果 '长富2号' 砧穗组合 矮化中间砧 生长特性 抗氧化酶活性 果实品质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1-MCP复合杀菌剂处理对低温贮藏'金红宝'甜瓜品质的影响
《甘肃农业大学学报 》 2020 北大核心 CSCD
摘要:[目的]探究低温贮藏条件下不同药剂处理对厚皮甜瓜贮藏品质的影响.[方法]以甘肃省民勤县厚皮甜瓜'金红宝'为试材,定期观察1-MCP(1-甲基环丙乙烯)和1-MCP复合杀菌剂(1-MCP+抑霉唑硫酸盐+2,4-D钠盐)处理对低温贮藏'金红宝'甜瓜的营养品质及生理变化的影响.[结果]贮藏期间,1-MCP处理仅对甜瓜果实的硬度有较好的保持作用,而1-MCP复合杀菌剂处理可有效抑制'金红宝'的呼吸作用,延迟呼吸高峰的出现、抑制内源乙烯的释放,减少果实腐烂及冷害的发生,较好地保持了果实营养品质.经1-MCP复合杀菌剂处理的果实,其呼吸和乙烯释放峰值分别较CK降低14.8%和53.5%,峰值出现时间分别推迟7 d和14 d;至贮藏结束时,果实腐烂率与冷害指数分别较CK降低63.3%、82.7%.[结论]1-MCP复合杀菌剂处理具有杀菌防腐与保鲜的双重优势,极大地提高了商品果率,保鲜效果理想.
关键词: 厚皮甜瓜 1-MCP 抑霉唑硫酸盐 2,4-D钠盐 贮藏保鲜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河西走廊桃抗寒性调查分析
《中国果树 》 2020 北大核心
摘要:调查了1998-2019年间11月至次年4月距地面10 cm气温,12月至次年1月最低气温,2、3月蒸发量,8、9月降雨量,-15℃持续时间,以及桃树受冻状况,计算桃树冻害与气候条件的关联度,分析气候条件与桃树冻害发生的关系.通过研究'大青皮'桃的抗寒特性,以'大青皮'为对照,研究不同品种的抗寒力.结果 表明:桃树受冻与12月至次年1月低温及低温持续时间关系较大,与2月蒸发量、8月降雨量及4月距地面10 cm气温也有关.本地李光桃抗寒力比山东、河南、河北引种的桃品种强.桃树受冻与12月、1月极端低温及低温持续时间关系较大,如果极端最低气温低于-26℃,持续时间3d以上,或低于-15℃气温持续20 d以上,桃树受冻率急剧增加.4月距地面10 cm气温过低且持续时间长,桃园受冻率增加;2、3月蒸发量累积500 mm以上就有抽条风险;8月降雨量在40 mm以上也有抽条风险.本地李光桃系列抗寒力极强,其抗寒力强于从外地引进的桃品种.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野生絮缘蘑菇ITS鉴定及其生物学特性
《甘肃农业大学学报 》 2020 北大核心 CSCD
摘要:[目的]对采集于祁连山排露沟流域海拔2 900 m青海云杉林地中的一株野生蘑菇进行分类鉴定和生物学特性研究,为其开发利用提供参考.[方法]提取野生蘑菇分离纯化后的菌丝体DNA进行rDNA-ITS扩增,利用BLAST比对和系统进化树构建鉴定蘑菇种类;配制不同碳源、不同氮源、不同pH值培养基,设置不同培养温度,观测不同培养下的菌丝长速、菌丝长势、菌丝形态3指标.[结果]由野生蘑菇分离纯化得到的菌株为絮缘蘑菇,其菌丝生长的最适碳源为果糖、最适氮源为酵母膏、最适pH值为5.0、最适温度为25℃.[结论]研究结果为野生絮缘蘑菇开发利用提供了参考.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河西走廊加工番茄品种选择及育苗技术
《北方园艺 》 2020 北大核心
摘要:河西走廊得天独厚的自然条件非常适宜种植加工番茄,是加工番茄优质的原料生产基地,加工番茄产业已成为当地农民增收、农业增效和蔬菜精深加工企业创汇的首选产业之一.目前加工番茄生产中存在品种单一、优良品种缺乏、采收期过于集中、栽培管理不规范、产量不稳定、品质下降、病虫逐年加重等问题.该研究针对生产中存在的突出问题,提出了适宜河西走廊种植的加工番茄品种与育苗技术.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日粮添加藜麦秸秆对育肥羔羊生长性能和养分利用的影响
《草业科学 》 2020 北大核心 CSCD
摘要:本试验研究日粮中藜麦(Chenopodium quinoa)秸秆添加水平对育肥期湖羊羔羊生长性能和营养物质消化利用的影响,旨在确定日粮中适宜的藜麦秸秆添加水平.试验选择40只3月龄健康断奶公羔,按照平均体重接近原则随机分为4组,每组10只羊,每只羊为1个重复,分别饲喂对照组、8%藜麦秸秆组、16%藜麦秸秆组和24%藜麦秸秆组4种饲粮.试验过渡期14 d,预试期10 d,正试期60 d.结果表明:随着日粮中藜麦秸秆添加水平的提高,试验羊体增重、平均日增重、有机物的摄入量和消化量、总能消化率均有改善,且16%藜麦秸秆组的平均日增重、有机物消化率、氮消化量、氮存留量、氮消化率、氮存留率均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其料重比显著低于对照组和24%藜麦秸秆组(P<0.05);当日粮中藜麦秸秆添加水平提高到24%时,试验羊平均日增重较16%藜麦秸秆组显著降低(P<0.05).在本研究条件下,羔羊日粮中添加藜麦秸秆能够改善其生长性能和养分利用率,适宜的添加比例为16%.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