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研产出
半干旱区箭舌豌豆播期对间作马铃薯生物量和水分利用效率的影响
《干旱区研究 》 2020 北大核心 CSCD
摘要:协调马铃薯与绿肥作物对水分的利用,是协同实现二者间作提高半干旱区马铃薯产量和提升耕地质量的关键。于2017—2018年在西北黄土高原半干旱区布置定位试验,间作箭舌豌豆设计6月10日(PS1)、6月26日(PS2)和7月10日(PS3)3个播期,以马铃薯单作(P)为对照,测定土壤水分、生物量、马铃薯叶片叶绿素相对含量(Soil and Plant Analyzer Development,SPAD)、冠层温度和产量等指标。结果表明,与P相比,平水年(2017年)PS1降低了马铃薯花期120~160 cm土层和块茎膨大期20~40 cm土层的土壤贮水量,PS2和PS3则增加了块茎膨大期140~200 cm、收获期0~80 cm土层的土壤贮水量;间作提高了丰水年(2018年)土壤贮水量。平水年PS1花前耗水量最高,较PS3提高了15.7%;丰水年PS3最高,较PS1增加了17.9%,但均和P、PS2无显著差异;P的花后耗水量在平水年分别较PS1、PS2和PS3增加了70.9%、48.6%和32.0%;PS3的花后耗水量在丰水年分别较P、PS1和PS2增加了24.3%、23.1%和38.1%,均达到显著差异。PS2和PS3的地上生物量较P在2017和2018年分别增加了1.1%~12.4%和11.0%~13.2%,且PS3在平水年显著提高了水分利用效率(Water Use Efficiency, WUE)。平水年P和PS3的产量无显著差异,但显著高于PS1和PS2;丰水年P、PS2和PS3的产量无显著差异,但显著高于PS1。因此,半干旱区马铃薯间作的箭舌豌豆适宜播期在6月下旬到7月上中旬,在不降低马铃薯块茎产量的基础上增加地上部生物量,并显著提高平水年马铃薯的WUE。
关键词: 半干旱区 播种时期 间作 阶段耗水 生物量 产量 水分利用效率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冷季牧归补饲精料对高海拔地区藏系绵羊血液生化指标的影响
《中国畜牧兽医 》 2020 北大核心
摘要:选取9月龄欧拉型藏系绵羊羯羊(30.21 kg±1.42 kg) 40只,随机分为4组,A组冷季放牧,B、C和D组冷季牧归每天每只分别补饲0.10、0.20和0.30 kg混合精料,试验期210 d,研究冷季牧归补饲精料对其血清生化指标的影响.结果表明,补饲精料提高了欧拉型藏系绵羊血清总蛋白(TP)、白蛋白(ALB)、球蛋白(GLB)、钙(Ca)的含量,钙/无机磷(Ca/IP)比值及肌酸激酶(CK)、乳酸脱氢酶(LDH)、谷草转氨酶(AST)、谷丙转氨酶(ALT)和γ-谷氨酰胺基转移酶(GGT)活性;随着精料补饲量增大,绵羊血清葡萄糖(GLU)、胆固醇(CHO)和甘油三酯(TG)含量,超氧化物歧化酶(SOD)和过氧化氢酶(CAT)活性,生长激素(GH)、胰岛素样生长因子-1(IGF-1)、缩胆囊素(CCK)、胃泌素及免疫球蛋白A(IgA)、免疫球蛋白G(IgG)及免疫球蛋白M(IgM)的浓度增大,但补饲0.30 kg组试验羊IgG浓度较C组略有下降(P>0.05);与A组相比,补饲精料显著提高了试验羊碱性磷酸酶(AMP)活性、尿素氮(BUN)浓度和BUN/CRE的值,显著降低肌酐(CRE)和尿酸(UA)浓度(P<0.05).综合上述结果,冷季归牧后补饲适量精料可改善欧拉型藏系绵羊能量和脂肪的代谢能力,增强肝脏蛋白合成,提高机体免疫力和抗氧化力,调节钙磷代谢.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禾生指葡孢霉的遗传多样性及对苗期青稞的致病性
《中国农业科学 》 2020 北大核心 CSCD
摘要:【背景】在青藏高原及周边高海拔地区,青稞是当地唯一的小禾谷类粮食作物,也是主要饲草来源。穗腐病是近年来仅在青藏高原青稞种植区发现的一种新真菌病害,病原菌为禾生指葡孢霉(Dactylobotrys graminicola),它能侵染多种麦类作物及禾本科杂草,给青稞安全生产带来严重的挑战。【目的】研究禾生指葡孢霉遗传多样性、系统进化以及对寄主种子萌发的影响,揭示该病原菌的流行传播、与寄主植物互作关系以及初侵染菌源,为病害防治提供参考。【方法】从病害流行区采集病株标本,并从典型病穗组织分离禾生指葡孢霉菌株27个,依据无性世代形态特征加以鉴定,分离获得菌株的单孢培养物,提取基因组DNA。利用SRAP分子标记分析禾生指葡孢霉的全基因组多态性,获得菌株特异性分子标记;利用LSU和Rpb2保守遗传位点比较禾生指葡孢霉与其近缘种属的进化关系;将禾生指葡孢霉分生孢子悬浮液与未萌发或发芽后的青稞种子共培养,分析其对青稞种子萌发及幼苗的影响。【结果】选用14对SRAP引物组合进行穗腐菌遗传多样性分析,平均一对引物扩增产生90个多态性条带;平均每个穗腐病菌株1.4个特异分子性标记,分离自小麦的菌株Z 13008特异性标记最多(7个),而对照菌株禾谷镰孢(Fusarium graminearum)具有20个特异性标记。禾生指葡孢霉的地域分布与其遗传多样性缺乏明显相关性。在鉴定的菌株中,仅有分离自小麦(Z13008)、黑麦(Z 13024)和2个分离自青稞的菌株(Z 13013和Z 13006)的遗传多样性与其他菌株差异较大,说明病原菌群体的遗传变异水平较低。利用20个分子标记编制DNA指纹二叉式分类检索表,可鉴定21个禾指葡孢霉菌株。系统进化分析揭示禾生指葡孢霉与丛赤壳属真菌遗传距离较近。青稞种子萌发前接种处理对种子萌发、幼苗生长均无明显的抑制作用,在萌发后共培养处理能明显抑制幼苗根系生长,导致根系变为浅褐色,但对幼苗植株生长无明显影响。【结论】与近缘种禾谷镰孢相比,禾生指葡孢霉群体内基因组DNA多态性较低,而且其遗传变异与寄主种类密切相关。禾生指葡孢霉致病性较弱,对青稞种子萌发和幼苗生长无明显的抑制作用。
关键词: 大麦 青稞 禾生指葡孢霉 穗腐病 SRAP 遗传多样性 指纹检索表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半干旱区氮肥运筹对全膜双垄沟播玉米水肥利用和产量的影响
《应用生态学报 》 2020 北大核心 CSCD
摘要:施肥方式不当是半干旱区全膜双垄沟播玉米水肥利用率低的主要原因之一,研究氮肥减量后移和有机肥替代对玉米水肥利用效率和产量的影响,可为该区玉米水肥高效管理提供理论依据。依托4年大田定位试验,设置3个处理,即肥料全部基施(CK)、减氮15%且在抽雄期追施(RN)、30%的化肥以有机肥替代且在抽雄期追施(RNM),研究不同施肥模式对玉米耗水特性、生长发育和水肥利用效率的影响。结果表明:施肥方式对玉米水肥利用效率和产量有显著调控作用,并与降雨年型密切相关。欠水年和平水年,RN花前耗水量较CK降低16.1%~18.8%,花后耗水量提高18.0%~22.2%;RNM花前、花后耗水量均与CK差异不显著。丰水年,RN和RNM花前耗水量分别较CK降低16.7%和6.3%,花后耗水量分别增加11.4%和29.7%。与CK相比,RN显著提高了追肥后玉米叶片叶绿素相对含量(SPAD值),花后生物量增加15.6%~44.9%,穗长、穗粒数、穗粒重和百粒重显著提高,产量增加9.8%~17.0%,水分利用效率(WUE)提高6.3%~21.4%,肥料偏生产力(PEP_T)、氮素偏生产力(PEP_(TN))、磷素偏生产力(PEP_(TP))和钾素偏生产力(PEP_(TK))均显著提高。综上,RN能显著提高不同降水年型下玉米花后耗水量和SPAD值,增加花后生物量,优化穗部性状,使产量、水肥利用效率显著提高,为半干旱区全膜双垄沟播玉米水肥高效利用的有效肥料管理模式。
关键词: 半干旱区 氮肥减量后移 有机肥替代 水肥利用效率 产量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主成分分析和隶属函数法综合评价15种(系)马铃薯的营养品质
《食品工业科技 》 2020 北大核心
摘要:为了分析东乡族自治县15个马铃薯品种(系)的主要营养品质,对该地区马铃薯块茎的干物质、粗淀粉、粗蛋白、还原糖、维生素C、钾和锌含量进行了测定和相关性分析,并采用主成分分析和隶属函数法对各品种(系)马铃薯块茎主要营养品质进行了综合评价。结果表明,马铃薯块茎营养品质在不同品种(系)间存在较大的差异,其中还原糖含量的变异系数最大为55.5%,钾含量的变异系数最小为7.5%;主成分分析表明参试马铃薯品种(系)的营养品质指标可以用4个主成分(累积贡献率达89.592%)来表示;根据隶属函数分析法得到参试马铃薯品种(系)的主要营养品质从好到差依次为:陇薯14号>庄薯3号>陇薯11号>天薯13号> L08104-12>天薯11号>定薯4号>定薯3号>定扶引4号>民薯2号>天薯12号> L0529-2>青薯9号>陇薯10号> L0109-4。本研究结果不仅为后期开展马铃薯加工提供科学依据,也为消费者选择所需的马铃薯品种提供指导。
关键词: 马铃薯 品种(系) 营养品质 主成分分析 隶属函数法 营养评价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5种种衣剂对甘肃省小麦散黑穗病防治效果
《农药 》 2020 北大核心 CSCD
摘要:[目的]明确5种种子包衣剂对小麦散黑穗病的防治效果及对产量的影响.[方法]于2019年在民乐县,采用播种前种子包衣处理,进行田间试验.[结果]供试种子包衣剂对小麦出苗安全,对小麦散黑穗病的防效在90.15%~97.78%之间,增产幅度在9.39%~13.05%之间.其中27%苯醚·咯·噻虫FS和15%吡·福·烯唑醇FS防病、增产作用更为显著,防效、产量和增幅分别为97.78%、8340.74 kg/hm~2、13.05%和95.93%、8200.00 kg/hm~2、11.20%.[结论]建议生产中选用27%苯醚·咯·噻虫FS和15%吡·呋·烯唑醇FS,进行种子包衣防治小麦散黑穗病.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冰水混合物结合溶菌酶对菠菜品质及硝酸盐含量的影响
《食品科学 》 2020 北大核心 CSCD
摘要:为改善兰州高原夏菠菜的贮藏品质,本实验研究了常温水(CK)、1 g/L溶菌酶、2.3 mg/L臭氧水及冰水混合物结合溶菌酶4种处理对菠菜贮藏期品质及硝酸盐含量的影响.结果表明:冰水+溶菌酶处理能使菠菜保持较高VC、叶绿素、可溶性糖、可溶性蛋白、叶酸水平和硝酸还原酶、过氧化物酶活力,减缓草酸、硝酸盐、亚硝酸盐的形成,贮藏期间平均色差?E分别比1 g/L溶菌酶、2.3 mg/L臭氧水及CK组高14%、17%和30%,在贮藏第8天时,CK叶绿素含量比冰水+溶菌酶组低66%,贮藏第10天时,CK组的VC含量比冰水+溶菌酶组低35%,叶酸损失率仅为CK组的一半,硝酸盐、亚硝酸盐积累显著低于其他3组(P<0.05).综上,冰水+溶菌酶处理很好地保持了菠菜贮藏期的品质,能延长菠菜货架期,使其具有良好的商品价值.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旱地直播党参立式深旋耕作栽培技术
《北方园艺 》 2020 北大核心
摘要:传统旋耕不能打破土壤犁底层,影响党参根系下扎,限制党参产量和商品属性的提高。立式深旋耕作技术能打破犁底层,降低土壤容重,提高有效含水量,提高土壤蓄存和供应水分能力,改善作物生长的土壤环境,有利于党参根系发育和生长,显著促进块茎发育,提高产量和商品性。因此,将立式深旋技术应用在党参栽培中,将对西北旱作区中药材产业的进一步发展有重要的推动作用。现有的党参栽培技术以种苗移栽较多,党参直播技术可省去移栽时的劳力投入,提高经济效益。在近年来研究的基础上,结合前人研究成果,该研究提出了旱地直播党参立式深旋耕作栽培技术,取得了显著的增产增收效果,因此,重点介绍该项技术的操作要点和关键环节。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牛至精油结合不同包装方式对冷鲜羊肉保鲜效果的影响
《食品与发酵工业 》 2020 北大核心 CSCD
摘要:该文探讨植物精油和包装方式对冷鲜羊肉货架期及其品质的影响。研究采用2×2双因子试验设计,利用牛至精油和不同包装方式结合的保鲜方法研究羊肉在4℃下贮藏0、3、6、9、12 d的质构特性、肉色、pH、过氧化值(peroxide value,POV)、丙二醛(malondialdehyde,MDA)、挥发性盐基氮(total volatile base-nitrogen,TVB-N)及菌落总数(total bacteria count,TBC)的变化。结果表明,冷鲜羊肉贮存至第12天时,牛至精油与真空包装结合组中肉的红度(a~*值)、硬度、弹性、回复性均极显著高于牛至精油和普通包装结合组(P <0. 01),且其黏附性、POV、MDA、TVB-N和TBC在第12天时均极显著低于牛至精油和普通包装结合组中冷鲜羊肉该指标(P <0. 01)。牛至精油与真空包装结合的保鲜方法可使冷鲜羊肉贮藏时间延长至12 d。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生长后期干旱复水对饲草大麦产量、品质及叶绿素含量的影响
《中国土壤与肥料 》 2020 北大核心 CSCD
摘要:为研究水分胁迫对饲草大麦生长、产量、籽粒关键品质和相关生理指标的影响,于2017~2018年采用盆栽称重控水法对甘饲麦1号进行以干旱胁迫持续时间(T)为主因素(10、20、30 d)和旱后复水量为副因素(W1、W2和W3)的裂区试验,测定其株高、穗长、生育期、单株产量及构成因子、关键品质指标以及叶绿素含量的变化.结果显示:干旱胁迫时间显著影响了各项测定指标,各项测定指标均表现出随着干旱胁迫时间的延长其显著降低,指标测定值均表现出T1>T2>T3.较T1,T2和T3处理的株高显著降低了10.87和16.26 cm,生育期显著提前了5.12和14.00 d;穗粒数、千粒重和单株产量分别显著降低了37.77%和67.06%、15.68%和30.62%、28.72%和69.09%;籽粒蛋白质含量显著提高了4.33%和10.16%,籽粒淀粉含量显著降低了5.65%和22.78%,籽粒饱满度显著降低了12.83%和18.95%.在同一胁迫期内,除了籽粒蛋白质含量以外,其余各项测定指标值均随着复水量的减少而不同程度的降低,指标测定值均表现为W1>W2>W3,且在T2和T3胁迫期下较对照W1,W3降低尤为明显.通过测定饲草大麦叶片叶绿素含量发现:在T1和T2持续胁迫时间下,复水后W1和W2处理存在显著的补偿效应,而W3以及T3持续胁迫时间的所有复水处理均未产生显著的补偿效应.说明甘饲麦1号干旱复水补偿效应的利用应注意干旱胁迫持续时间不超过20 d(土壤最大持水量的60%~65%),旱后复水量不低于田间土壤最大持水量的55%~60%为宜.
关键词: 干旱胁迫 复水 饲草大麦 生长 产量 品质 叶绿素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